《2012》的中国元素令我有点儿汗颜
(2009-11-28 23:52:06)
标签:
中国元素诺亚方舟灾难喇嘛2012杂谈 |
这个周末陪家人去看了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在两个半小时里,我都被湮没在烟幕、爆炸、坍塌的场景和没完没了的逃生情节里。想起来观影前与朋友聊到这片子,我还列举过好莱坞的灾难大片的通常要素:孩子、情人(或前妻-如《龙卷风》)、宠物狗等等,但真到了从银幕上看到这些俗套的时候,仍还有些“入戏”觉得人家编的高明。但待看到大片接近尾声,从片头埋下的中国伏笔开始显露出来时,我还是有些为其中的两个所谓“中国元素”有些汗颜。我们的观众可别上纲上线理解错了。
--只有中国才能制造诺亚方舟。有人看过金凯利去年主演的一部《冒牌天神2》吗,那家伙预言灾难后,他的诺亚方舟是在自己家门前的公共绿地上建起来的,当然只能承载点什么邻里邻居的。而《2012》中的诺亚方舟可是承载着全球的“精英”当然规模比家门口的小打小闹不可相提并论。所以编导在剧中来了句,只有中国才能建得起方舟。这让我们很多观众受用,媒体也愿意解读为好莱坞开始拍中国的马屁(也许是肩膀),因为中国市场如何重要云云。其实我认为这个片子不见得有恭维中国的主观意向,方舟建造在中国的这一情节大概不过是基于三个美国人对中国非常普遍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偏见):
--中国人在最后的关头仍然会走后门。别看老小两个喇嘛的对话中似乎颇有玄机,到了,还是小喇嘛拿上车钥匙去接上亲人,然后就是与大哥会合期望扒方舟逃生。相对于那些在灾难前纷纷坠下的普通人,这干没有PASS偷偷登舟的人马显然是“偷渡者”,有意思的他们还正巧选择扒上了美国的方舟。我想也许美国编导借机其实在讽喻中国人走后门和投机取巧搭顺风车的毛病。
我一直认为电影的本质是为观众创造出一个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梦境。《2012》可称是一部梦魇般的超级制作。但回到现实,你如果听说出现在别人的梦中,最好还先别自作多情或沾沾自喜,还是应该先问清自己在人家梦中的具体形象再说。
顺便记一笔我老爷子的影评:多年没看电影了,但没想到看的是这么一部“烂片子”。
相峰点评:也许“烂”到极致,也是“好”的开端。作为灾难片,《2012》吸引大家的大概就是这份烂的精神。看这部片子就权当经历了一场“影无伦次”的白日梦吧。反正梦醒时分,你我都无恙,也许还可以对地球和人类命运多一点兴趣和思考,能如此,烂片也算是可以“寓教于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