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卖房的一点小秘诀

(2009-07-27 00:09:33)
标签:

房产

中介

秘诀

买家

房子

卖房

(本篇是旧文,草于去年卖房困难时期,现今房市已经狂热,京城大有一房难求之势,这篇文字已经不合时宜。犹豫一番后,决定还是发出来,既为纪念当初的艰难时日,也为以后盛极而衰时,读者可以参考)。

 

08年出手了两套住房,都是急等钱用,不得不卖房筹钱的情况。不幸赶上了房地产不景的年头,又没有自卖自买拉高出货的手段,卖房居然也成了挠头事。

本人是市场派,起初信心满满,自认为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问题只是在什么价位上出手而已,何况自己的两套房子位置不错,条件尚可,去房产经纪那里挂牌出去,价格随行就市或者略低一些,看房人还不纷至沓来?但实际的情形却令我颇为失望。郊外的那套“花园洋房”按经纪的建议价格挂牌出去,两个周过去,连个看房的电话都没有收到。不甘心,再上网发帖,电话倒是响了,可全是地产中介来的。没两天,周边的地产中介大概就都登记了这套房源。但真正看房的人仍然没有几个露面的,好容易有中介带着个大婶上门来,我摇唇推销了半天,人家才告我她就住在同一小区里,但买房事大,做不了主,要等儿子从外地回来,然后就杳无音信。眼看要用钱的期限到了,奥运也到了,我的房子更是没人问津。忽一日,附近的一中介来电话,称一位先生指名要看我所在小区的房子,我的待售户型也是他需要的。既然有了供需,虽然只是一个卖方和买方,理论上也算是有了一个市场了,剩下的就是寻找价格的平衡点了,阿弥陀佛,赶在用钱的日子前,我拿到了房款。最后打听买主的身份,敢情人家是这个区域房地产业的资深人士,难怪乎用不着我推销和砍价,对小区、房子的状况和市场的行情,人家比我清楚。这次交易是买家比卖家精。

 

既然第一套房卖得战战兢兢,第二套房卖得就要更加努力。我不仅委托房产中介,网上发帖,而且还在周边的朋友中寻找买家。但来看房的人还是寥寥,赶上租客不甚配合。眼看要用钱的日子近了,还是连个认真还价的买家都没有。情急之中,我想起了当年异域留学时,学生宿舍和校园里留言板上的小广告,那通常就是一张白纸上列明搬家出卖的物品,底下是联系电话,为了方便人家记录,卖家还往往把电话号码竖着写上一排,预先裁剪开,有兴趣者把这写着号码的小纸条,撕去即可。入校时我曾循着这小广告买齐了需要的家具,临行前又如法炮制,把存货出清。这次虽然卖物件大了些,但这也是个没有办法时的办法。

 

头晚上想到这个主意,第二天清晨我就立即行动,在旧房附近找到一家还没开门的打印店,把小广告打印出来,无外乎底价出售云云,电话号码也不及剪裁了,在赶赴机场前托门房的外地女孩把广告贴到了通知栏上与居委会的告示并列。以下的故事就不细说了,第二天我从外地返京,下飞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签卖房的合同。

 

总结两次卖房的经历,我发现在市场低迷时一处具体房产要交易出去,其实最先要考虑到就是在邻居中发布信息。原因无他,一是你的邻居中一定“潜伏”着各式就近买房的需求,有的是要接父母来住,有的是要给子女寻找婚房等等,就近和方便就已经是你的最大“卖点”;二是邻居们更容易认同你开出的价格,因为他们已经用真金白银来表达对这个地段或小区的认同了,你也无须费口舌介绍附近的超市如何便利,学校升学率如何领先,或者地铁即将开通等等,对本地房产的市场价格和前景他们可能比你更心中有数。尤其从心理上他们也不愿接受自住的房产忽然大幅贬值的情况,只要你的价格比他们以前听说过的低,就会比外来的买主更容易认为自己捡到了“便宜”。

 

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找中介或是上网,但中介索要的高昂佣金,往往就令人却步,而且潜在买家可能会对买就在自己楼下的房子却要付如此之高的佣金存在着天然的抵触。双方直接交易,成本节省都会觉得实惠。

 

最后一点就是社区网络当然起到很大作用,但多数人是没有上网搜房的习惯的或者对网络信息(多数是中介的假信息)不信任。到楼下通告栏中贴上一张小广告,传播效果可能远胜于网上。所以,不仅大至卖房小至卖二手的果汁机,社区都应该给居民提供一个能发布信息的通告栏。可惜的是即使在北京,提供这样的便民信息栏的社区还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某些窗户上歪歪扭扭的出租和出售广告,在门口插上快漂亮的牌子标明“待售”的镜头还只能出现在美国的大片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