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敲完上篇关于无花果的味觉记忆。我取了一枚大樱桃放入口中慢慢地品味。这次不是味觉记忆了,这一小盆粉红中带点微黄,晶莹润泽的大樱桃已经被我吃下了大半。樱桃甘甜中带着酸,还略有点涩。我想象着那棵生长在故乡的樱桃树,在初夏的海风中叶子正刷刷地响。
樱桃是弟弟前几天驱车千里从家乡赶回时带来的。老父亲一定是起了个大早,在早市上挑拣当天最新鲜,最上品的果子。即使耽搁了两天交到我手上时,樱桃中的几片叶子还是嫩绿的。
樱桃,这美味又美丽的果子,既汲取了故土中的精华又经过亲人的手,在我的舌尖上,每一颗都是家乡的味道。
小的时候,家乡吃到的樱桃其实多数是所谓的“小樱桃”。每一粒都有嫣红鲜亮的色泽,颇多果汁,但却一味地酸。塞一把入口,除了要吐出一嘴的果核,留不下多少回味。偶尔可以吃到的“大樱桃”,不仅多有拇指的大小,颜色也不鲜艳,除了红色的还有黄色为上品。比起小樱桃来,大樱桃的果肉厚实得多,除了甜还有许多值得咀嚼咂吧的味道,像烟台的苹果,不一定是最甜的,但一口咬下去,立即可以品得出只有家乡才有的那酸甜爽口。大樱桃曾是罕见的贡果,至我离乡之前,在家乡百姓中尚数稀罕之物。后来我在与家乡气候环境都相近的黎巴嫩常驻,发现那里的大樱桃不仅个大,而且更多汁,颜色也多红得发紫,颜色越是黑红黑红的味道也更甜,令我十足地过了几年樱桃瘾。当时还曾想象家乡其实也应该多与外开展些交流,引入一些新的品种,把原来的品种改良一些。但黎巴嫩有地中海果蝇的存在。如果引入将给中国的生物造成恶果。所以我也不再鼓吹这个主意。
后来曾在中国的南方看到过美国舶来的大樱桃,广东的朋友按英文的发音称之为“车厘子”,价格也是昂贵非寻常人能够享受。我到美国后在超市里也常会看到“车厘子”,装在小的塑料盒里也是奇货可居。偶尔买一点解馋,品到得仅是大洋彼岸得味道。
这几年樱桃的产量大概是快速增长了。家乡正是上樱桃的季节,很多摊位上都能寻到又大又甜的樱桃,价钱也公道。每斤才十几元,已经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了。有一次,我回老家,母亲还提前在冰箱里为我保留了樱桃。虽然颜色已经有些变暗了,但吃起来更香甜。现在交通发达,到季节时,飞出烟台的飞机航班上都是拎着樱桃盒子的旅客。听说快递公司的生意也因樱桃而红火。近年来每逢季节,父母兄弟都要从家乡带来些给我尝鲜。因为樱桃的难以储藏,还需要尽快吃完。所以每年我会有大概一周的“樱桃节”。据说北京不仅有真的樱桃节而且还在郊外有樱桃的采摘。但对比过几次后,我决定不再购买北京的樱桃。其实不是要贬低北京的出产,应该说还是因为自己舌尖上关于故乡的记忆实在是太过“顽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