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己-绽放生命》微课堂-林建雄老师NO.1
标签:
林建雄 |
1.问:怎样才能不纠结于已发生无法改变的事情,比如和某人绝交,总是时时想起,说后悔也不是,但是总是在想.....
林老师:什么叫做纠结呢?纠结是一种内在的冲突或左右为难的状态。有时候想想过去的事情,它并不会让自己纠结。什么时候会纠结呢?就是认为自己总是想过去那件该放下的事情,认为自己总是在想,不好,这样不好才产生纠结。换句说,就是不允许自己就产生了纠结。所以呢,任何事情都不会让自己纠结,而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或者是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让自己纠结。不纠结的方法就是不管怎样都行。如果你想去想过去的事情,想过去已经分手的人,想就想呗!想够了,自然就不想了。头脑的东西都是一会儿就过去了,就像天上的云一样,日子长不了。所以允许自己是允许自己每个片刻的样子,纠结就消失了。
2.问:看见是疗愈的开始,那么觉察是不是就是疗愈的过程?那么,当自己有情绪时,也觉察到了,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林老师:觉察就是看见,看见就是觉察。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就去看见,看见就够了,持续地看,这就是全部,什么都不需要做,就是看。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是因为你做了什么;当你什么都不做,烦恼就没有了;什么都不做,或做得越来越少,疗愈就发生了。
3.问:我是50后人,和子女在一起生活,帮他们带孩子…看不惯年轻人花钱如流水,好吃懒做,家里脏乱不收拾…明知两代人人生观、消费理念不同,但心里不舒服,郁闷之至,导致经常胃疼。也知道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是我们做父母的惯出来的,80后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但不知现在该怎么办?不在一起住是最好的选择,眼不见心不烦,但现在又需要给他们带孩子。
林老师:作为长辈,就更需要去按照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就像作为孩子的,不论是90后还是80后,他们不能把自己的痛苦推究给父母;而作为父母,不论50后、60后,也不能把自己的痛苦推究给孩子。诸如各种我需要帮他们带孩子等等,这些都是在外界找原因,所有人的痛苦都在自己的内在,所以去选择自己要过的生活,两口子好好享清福吧!孩子自己会安顿他们的生活的,别小看了你们的孩子。
4.问:老师,你好!我是有焦虑症和强迫意向患者!其焦虑原因是:在我儿子出生后,月子期间好奇网上看了一则说狂犬病潜伏期有十几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新闻,然后我就特别担心害怕,是因为我大概在八、九岁时被咬了,当时在农村跟着奶奶,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和后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虽然时隔快二十年了,但是总想起了网页说的就老害怕自己会不会得狂犬病。不知如何摆脱这个恐惧?
林老师:人是一个很高级的动物,他可以选择自己要记住什么和不记住什么,也就是选择自己要留意什么,以及忘记什么,这全由你自己决定。换句话说,人可以自主地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哪里,你可以一直都放在曾经被狗咬过,你也可以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当下此刻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尝试一下,让你的注意力更多地专注在此刻你正在做的事情上。甚至包括你正在走路、你正在呼吸、你正在吃饭、你正在全心全意地陪伴着你的爱人等等,而不是放在过去,就是完全地活在当下。于是慢慢的,你一定会发现所有的懊恼焦虑就不见。
http://s6/mw690/001C1AAbgy6YnTJFEbzd5&690
5.问:我始终无法欣赏自己,接受自己。做什么都觉得自己没做好,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做人。一想到自己曾经对老公造成的伤害,想到我教育不当导致孩子不懂交友而经常以肢体触碰引起他人注意,现在孩子很受家长和孩子们排斥,想到我父母的老去,我都非常懊恼和焦虑。
林老师:你的烦恼是来自于哪里?是来自于你的老公对你说他很烦你呢?还是来自于你的孩子对你说你很不好呢?或者这只是你头脑里自己在想呢?如果这只是你头脑里在想,哦~那就是一个错觉,既然是错觉,干嘛不放下呢!
6.问:每当身体有病痛的时候(具体说就是我最近发现甲状腺结节、卵巢息肉和胆囊息肉)会有恐惧,倒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从此生命质量降低,要整天与医院为伍,这时我往往有个疑问:臣服就是接纳它,不理它,也不去医院做检查和治疗吗?那会不会有点儿自欺欺人、逃避呢?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臣服”态度呢?刚开始产生时我不相信结果也不明白(我已经素食了还会长这些东西)然后就选择不去复查,继续素食,可是跟着老师上了课之后,我觉得也许是在采取逃避的态度,我应积极地面对、正视这些,我就跑了几趟医院去检查并了解清楚后续的措施。我想知道我这种方式是不是一种接纳和臣服呢?
林老师:你这个不是臣服,也不是接纳,你这个是置之不理!一个人生病了,不去看医生、不去医院、不去检查,按自己的方式,这不是臣服。臣服是什么?臣服就是把自我放的很低很低,甚至没有了小我没有了自我。接纳是什么?接纳就是不论发生什么都允许它,就是去欣赏、去看着此刻正在呈现的生命状态,它跟看不看医生、要不要吃药,根本毫无关系。
素食对身体健康是很有帮助的,但并不是每一个素食的人身体都会很健康,也不代表不素食的人身体就一定会生病;因为影响身体健康,影响是否会生病,主要来自于心里,一个人的心灵如果有一些污染,需要去清理而还没有清理,他的身体就可能会呈现出心灵的样子,身体只是一个显示器,他非常的无辜。所以,哦你说呢?
7.问:老师,您好!当自己焦虑,越来越紧张的时候,该怎样做?很恐惧那种焦虑的症状,感觉手足无措。本来是身体(头)不舒服,但看了医生没有明显好转,已经几个星期了,现在发现自己有焦虑不安的情绪,特别是不舒服的时候,焦虑情绪很明显,人很紧张。咨询过心理医生,说我不是身体不舒服,而是焦虑症。请问老师,我是焦虑症者?还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时间长了令自己焦虑呢?我该怎样做?
林老师:当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时候多数人都选择立刻设法去赶走这些紧张和焦虑,但这只会让紧张和焦虑越来越多。就好像有坏人来了,你跟他打架就会让这种状况升级,不是吗?所以当紧张和焦虑来的时候,去体验它、感觉它,与它共处,和它在一起,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个朋友,看它是怎样和自己相处的?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观察一下自己的呼吸,此外还有一些小方法,对快速消除这些不舒服的感觉是有帮助的,如果你想要的话。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仅是权宜之计。这些小方法,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但最重要的是你需要通过这个往里面看,每个人的身心状况、每个时候的身心状况都是一面镜子,帮我们照见自己。
8.问:请问老师,我觉得生活得很心累,尽管外人看我应该很幸福。我夹杂在原生家庭和自己“亲手创立”的小家中。或许通过一些探知,知道问题所在,但还是无法自控情绪,无法改变自己,很纠结自己的无能为力;与父母、爱人、孩子的关系中,时常感到很无助、自责、不自信,我害怕打开自己与新人交往,我生活两点一线没有自我生活的目标方向。完全乱套、碌碌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很茫然。第一次参与,不知是否能这样提问?请多指教,谢谢!
林老师:你的问题看起来不是很清晰,写的有点复杂,我认为我无法在这里用三言两语跟你说清楚,如果有机会的话,不妨来上上课。我想首先你得去了解一下,你得去问自己一下,你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问一下自己。“哦我想要怎样的生活?当我去追求这样生活的时候,什么是阻力?我可以做些什么?或者我可以把原来正在做的不做些什么?知道自己要什么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总是在说自己不要的。注意力,要放在自己所要的!
9.问:自己慢慢成长越来越好之后,总想让身边的伴侣、好友和自己一起成长,如果他们没这意愿就有种怒其不争的感觉,这事怎么破?
林老师:哦这样啊,你需要等待哦!你不可以怒其不争,我们上完课以后不可以按某些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周围的人。要知道修行是修自己,而不是修其他人。我们必须允许周围每一个人按照他们现有的以及他们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活着,就像允许我们自己一样。
10.问:1.经常遇事左右抉择,难以下判断决定,如何果断?2.在家人争论时,想平息,总是说不出合适的话,有时只能沉默,如何做调解员?3.总是不想自己不喜欢的人做事情或过的比我好,不想有这不好的想法,怎样不去比较、不要这想法?
林老师:1.左右抉择,难以下判断,瞻前顾后,不知这样好还是那样好,为什么会这样呢?通常都是因为这个判断的主裁判是大脑,而大脑呢,它分成左右两边,所以它的特点就是矛盾。如果你想让自己不要这样矛盾,而是可以果断清晰明确地做决定,那你就要听你的心,因为心不分左右,心是合一的,不是分裂的,所以你得开始学习,如何去听见自己的心。
2.如何做调解员,你得去街道办事处去问大妈,我无法回答你。
3.怎样让自己不要去比较、不要去想、不要去希望自己不喜欢的人差一点差一点不要比自己好,怎样可以做到呢?你要去找找你这样比较的好处是什么?你这样比较背后的担忧是什么?你这样比较是出于什么样的一种恐惧,然后让你的爱流动起来,那你的爱比恐惧还多,甚至是让爱去消融那些恐惧,以后就不会再比较了。
11.问:在婚礼的前一天意外发现丈夫一直与另一个女人在一起,当晚要求其跟那女人说分手,他没答应只说怕她承受不了打击,鉴于第二天酒席己订,亲戚朋友己通知,所以第二天如期进行婚礼。婚后一直至怀孕其间,知道他们还有联系,无论怎样哭闹都无法让其两者选其一,争争吵吵中不知何时己看不到他们有联系。身边的朋友都说你老公对你很好,自己却觉得他对我好和他努力工作赚钱说是为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我认为这些完全是为了他的面子工程。无数次因为他以工作忙为由几天没一个电话,一年没在家吃两歺晚饭,偶尔一两次没任何事先告知就不回家睡,从发疯的哭闹到促膝长谈再到如今不管不问,其实我心里很难受,却改变不了现状,常控制不了自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他说他是爱我爱这个家的,他伤心的问为何他所做的一切得不到相信和理解。看到他的眼泪想到他为了工作很努力,但为何我还是觉得他努力让自己事业有成,是为了满足他自己在朋友面前的虚荣心呢。他说工作与家庭他只能选择工作,他希望我安心照顾孩子,打理好家,不要把家里的事,孩子的事拿出来烦他,他说我想太多,我真的想太多了吗?十一年的婚姻生活里,我从未忘记过新婚之夜的哭到天明,如何可以不要让过去一直阴魂不散地跟着我,我如何继续这段婚姻并快乐地走到白头呢?
林老师:啊,这位同学啊!你觉得是阴魂不散,这个阴魂一直要跟着你呢。还是你自己死皮赖脸,老要牵扯这个阴魂,甚至把它揣在你的兜里呢?告诉我。
这么多年,十一年了是不是啊?如果这段婚姻对你来说是如此的痛苦,是什么让你一直维持着,维持了这么多年,是什么贿赂了你,什么好处牵扯着你。或者说,如果你想离开你想结束是什么样的一种恐惧让你无法结束,哦还是想想是什么好处贿赂你吧!所以请你再次地问一下自己是阴魂跟着你,还是你一直要背着这个阴魂?
http://s4/bmiddle/001C1AAbgy6YnTVPX5p13&69012.问:我的专注力很差,一心要几用,没办法专心地做一件事,有什么办法解决?
林老师:想像一下你在吃饭,桌子上总共有四道菜,工作餐四菜一汤,白饭任装。这四道菜都是你喜欢的,所以你的筷子会在四个盘子里不停的移动着,然后都往你嘴里放。怎么样才可以让自己只吃一道菜呢?请你告诉我。
13.问:上不同老师的微课、看不同的灵修方面的书,是不是都比不上去上工作坊?是否一定要上了工作坊,做了个案,才算彻底的疗愈?如果不做个案,是否就一直找不到(或者说勾不出来)自己的愤怒点或恐惧点?
林老师:一个人是不是一定要来上工作坊一定要来上课,以及做个案和治疗呢?不是的,这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有些人天资比较好,冰雪聪明的那种人,他即便不用来上课甚至连心灵成长的书都不需要看,他就如同一个开悟的大师,比如说婴儿,都是这样。而大部分的人即便天生的资质比较好,但是后天的污染太严重了,头脑里装下了各种各样的垃圾,太多的能量的堵塞,有时候靠自己的力量很薄弱,再加上滚滚红尘,那种冲击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课堂上有一个比较好的能量场,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老师,他也会帮助你,这样会比自己看书和听微课好很多。因为疗愈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阅读的过程。
至于愤怒点和恐惧点根本就不需要去勾出来,你也勾不出来,因为实在是太多了!你勾出来的目的是什么呢?你想消除它们吗?如果是这样你将会越来越愤怒越来越恐惧。哦,勾出愤怒点、恐惧点也许就是你从微课上面听来的吗?或者是你看心灵鸡汤的书看来的吗?你看看,嗯…选对一个正确的老师选对一门正确的课实在是太重要了!
14.问:两个儿子欺负女儿,不懂怎么处理,是否置之不理,让他们自己解决?
林老师:你唯一的任务就是赞美你的孩子。爸爸妈妈要做的事情,就是陪伴自己的孩子长大。而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哪里只有乖乖的听话啊,孩子嘛,总有打打闹闹,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只是父母看起来、从大人的角度看起来,就有时候会惊慌失措,哈哈…你只需要在旁边看着,免票。
http://s10/mw690/001C1AAbgy6YnTXvfAta9&690
15.问:我一方面想过平静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觉得应该过得比现在更精彩!所以我不想死,也很迷茫。老师指点一下!
林老师:平静也是一种精彩,精彩也要很平静,这根本就不是走向死亡的方向,这是走向绽放生命的方向,就这样好好活着!你大概以为平静和精彩是矛盾的,不,它们不矛盾,它们是一体的。我们有一个群叫“山水自然”群,就是所有上过老师课的同学都可以进去的。山和水,你说山精彩还是水精彩呢?你看,山立在那里巍然不动,太平静了;而水整天顺着最低的地方流动着,你说它也不平静。哦~可是这两者合起来山水就精彩又平静,自然就是最美的,不用去追求哪一种,自然,自然而然。
http://s4/bmiddle/001C1AAbgy6YnUUET6z73&690
微信平台:natureinlife
林建雄山水自然身心灵成长工作室
林建雄老师课程信息发布与学员服务。
包括:葛吉夫律动(神圣舞蹈)、灵性按摩、身体心理学、太极人生、多元合一催眠、在关系中成长、心灵大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