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弗——刻进苏轼生命记忆里的 "知心爱人"

标签:
历史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此时苏轼经过"乌台诗案"已变得心灰意冷。到任后,他心情郁闷,喜欢上了干农活。苏轼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那么除了种田,苏轼干过最多的农活是什么呢?是种树!他曾经连续在一面山坡上种了3万棵雪松!苏东坡为什么要种那么多树呢?原因你恐怕很难想到,他竟然是为了一个女人种了这么一大片的雪松。她就是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正是在词中所说的"千里孤坟"旁,也就是在王弗坟墓所在的山坡旁,苏轼亲手种下了3万棵雪松,以此来纪念自己的亡妻,可见苏轼与王弗的感情之深。
王弗16岁嫁给苏轼,死的时候刚好26岁。他与苏轼在一起的这十年,正是苏东坡一生中最锐意进取,也是最春风得意的十年。这十年里,苏轼与苏辙兄弟高中进士,名满天下,被授官职,层层提拔,那叫一个"春风得意马蹄疾"啊。可自从王弗死去到苏轼写下《江城子》后的这十年呢?苏轼卷入由王安石变法引发的新旧党争。这段时间,在政治上他经受最多的事儿就是贬官,一贬再贬。此后的数十年,苏轼也一直没能摆脱这种仕途上的险恶命运,就在他写完这首《江城子》后的第四年,爆发了宋代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东坡先生锒铛入狱,差点儿就性命不保。所以这时候的苏东坡,十年间历尽宦海沉浮,对年青时的政治理想即使不是心灰意冷,也在个人情绪上产生了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导致了一个文化史上的巨人而不是政治史上的巨人开始脱颖而出。
https://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8/82ed5b259e8560cc512a1cc0234647cfx771x658x72.jpeg;,3,jpegx;3,700x.jpg"知心爱人"" TITLE="王弗——刻进苏轼生命记忆里的
理解了这种情绪,就会理解苏轼为什么会在这段时期特别思念亡妻王弗。
王弗的父亲是四川的一个乡贡士,在古代也算是个知识分子家庭了。王弗自幼就知书达礼,苏轼自己就在文章里记载过,说有一次自己夜里读书的时候,被旁边"红袖添香伴读书"的王弗指出了一个错误,这让一肚子学问的苏东坡大为佩服,所以王弗的才学那肯定是不一般的。
王弗不仅天天陪着丈夫读书学习,而且她对丈夫的仕途也很操心。史书记载王弗有一个爱好,就是苏轼做官之后,家中凡有苏轼的同僚、下属来拜访,苏轼在前厅接待、攀谈,王弗就在帘子后面悄悄地听。章惇未发迹的时候来拜访苏轼,走了之后,在帘后偷听的王弗就对丈夫说,这个章惇一定是个大奸大恶之人,不可不防。结果苏轼不以为然。后来这个章惇仕途得意之后果然是个极阴险的小人,苏轼、王安石都栽在他的手里,以至于苏轼这么豁达的性格都咬矛切齿地说就是做鬼也不愿再碰到章惇这个小人,并感慨说还是王弗看人看得准。所以苏轼才会由衷地说王弗是个贤内助。
但是,美好的事情总是短暂的。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王弗因小产加之染病而去世,年仅26岁。一年之后苏轼将王弗的棺椁运回四川葬在了自己母亲的身边。苏轼在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他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君与轼琴瑟相和仅十年有一。轼于君亡次年悲痛作铭,题曰'亡妻王氏墓志铭'"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十年后,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文首那篇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