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殉道不应成为诚信终极之道
(2012-02-15 23:48:13)
标签:
温州老板跑路自杀杂谈 |
分类: 信笔妖言 |
2012-02-14
近日,屡有温州民企老板因资金链断裂跳楼自杀消息传出,竟有人将其解读为这是诚信的表现。其实,以自杀的方式,看似殉道,实为对责任的全面终止,并不是表现诚信的终极之道。然而,在实体经济税费压力及各种可见和不可见的经营成本日益上升,利润空间又不断压缩的现实环境中,一度被企业主视为偏财补正财的房产、期货等交易又全面遇冷,导致企业资金链无以为系,最终选择不归路,也确实是在实业经济中勤恳发家的民企老板的命运悲剧。
以钢贸企业为例,早在2009年,银行一些支行行长们就不约而同地告诉笔者,沪上红火的钢贸仓单质押贷款中,已质押的仓单额总数,早已远远超过钢材的库存总量,但因为资金链循环仍然正常,所以,为了拼指标,谁家也不会率先离场,只是都已对风险引起高度关注,至于哪家银行贷款先爆掉则需要看运气。2012年春节刚过,就传来了若干钢贸企业老板“跑路”的消息,当初被视为最佳风险保障手段而广为宣传的钢贸企业联保贷,也开始显示出力不从心之态。联保贷是指若干家钢贸企业自愿组成的互保小组,经银行认可,给予小组成员信贷支持,如果其中一户发生无法还款的危机,小组成员就会承担下还款义务,是一种民间自古就有的担保方式。此前,钢贸企业并非没有发生过临时资金短缺造成无法还贷的情况,但互保小组及时出手帮还贷款,即便是上亿元的窟窿也转瞬填平,所以信誉极好,也使得联保形式终于被银行业普遍接受,认为互保成员本是近邻乡亲,资金出险全凭仗义就足以分担还债。然而,个别企业主因为投资期货发生亏损等行为造成的资金短缺,尚可以作为个案由大家出钱摆平,但是当行业遭遇房产调控基建放缓等宏观环境时,资金回笼减速的互保成员们也只能先求自保了。
当房产投资、金融衍生、上市圈钱等等领域的收益率都远远高于勤恳实业的收益率时,企业逐利而居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即便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个体认识到实体经济是整体经济基石,也是于事无补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必须切实有效地加以引导,才能让市场上窜行游荡的资金安然归位到实体经济健康运行。无论如何,健康的经济肌体不需要殉道式的死亡,需要的是血液循环顺畅的生生不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