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4.28
因为中国银行官网宣布涉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说明,媒体拉出大标题“老客户房贷将上升”,于是大批与此有涉的客户几乎同仇敌忾。我周遭的多位中行房贷客户都放出狠话,说中行当真如此“过分”,一定要转按揭。至于途径,也规划了外资银行、中小银行等多种预案。
即便是非中行客户,但凡有房贷在身的,也都开始恶狠狠地调侃起来,似乎是掩饰内心对自己的主贷银行跟进这一做法的忧虑。一位专跑证券市场的同行兴趣盎然地戏说道:这是否可以解读为中行改变再融资策略,直接迫使房贷客户还贷以减少资金需求?又一位同行则认为这是一个“结构调整”的策略,通过存量房贷涨价,对个人贷款客户进行有礼貌的驱赶,以便让其他接盘的银行承担房贷断供的危险,这样,既减少了自身房贷风险,又可以制造打垮竞争对手的契机。再有一种说法,是中行为苦于客户匮乏的外资银行提供了一个跟自己共同成长的机会……笔者跟着众人的调侃傻笑了很久,就是心里有些疑问,一直解不开。
各家银行的房贷合约上,应该都表述有“利率调整方式期限”的概念。据我了解,有的是两年,有的则是固定利率。这也是中行官网上滴水不漏地表述“根据与客户合同中的约定”,在利率调整方式到期时上浮存量房贷利率的依据。但是,既然“合同约定”如此具有约束性,为什么有为数不少原先签订了固定利率房贷的客户,在进入降息通道后,由客户经理友情操作为7折利率了?既然当初可以友情操作,现在怎么就能保证没有友情空间了呢?据一位直奔客户经理问个究竟的同行说,客户经理私下向他友情解释道:“网站上公布的,等到传达到操作层面还不知什么时候呢。就算传达下来,那么多客户都能答应吗?到时候还是要看具体情况具体操作的。”而据这位同行说,尽管他原来的7折房贷是二套房,但是客户经理保证说并不会如其总行宣言所说,二套房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最多帮他调整为0.85倍,也就是在7折基础上涨10%。
于是我的困惑来了,“具体情况”究竟包括哪些人和事?既然银行工作人员对总行层面制定的规定,这么有变通的把握,那么规则制定出来是用于对付舆论的,还是用来对付没有“友情”的房贷客户的?此外,为什么“外资银行、中小银行”成为转按揭的备用预案,是否说明那里的房贷执行仍有友情空间?
最后一个问题,商业银行是此次国务院房贷政策贯彻落实的主体,那么,连主体对此事的说法都莫衷一是,“贯彻落实”又从何说起?唉,谁能来帮我们把房贷的事说得明白一点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