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是谁?

(2007-03-24 15:30:48)
标签: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文化

分类: 信笔妖言
 
    先补一个过年时候的笑话:20年的“发小儿”聚会,一位迟到的年兄独独道不出我的姓名了,当然他寒暄说“我最记得的应该就是你”也查无实据,于是,我以时下司空见惯的新闻逻辑告诉他:“就这,够报纸娱乐新闻作一星期的!”具体策划方案如下:
    周一:通栏大标题“某甲面对当年某乙玩失忆”
    周二:追踪报道“经纪人澄清:某甲当年与某乙只是好朋友”
    周三:版面视觉较突出小稿“某乙表示一直在外景地尚未知晓此事”
    周四:版面边稿“某甲某乙不作回应手机接转秘书台”
    周五(当然如果回避过密曝光频率的话,可以在下周五作):
        通栏大标题配巨幅新闻照片“某甲某乙牵手高调面对媒体签约新片某某某”
 
    众发小儿笑翻一片,迟到年兄愈发没法儿把惹笑众人的我跟当年略有些木讷寡言的小丫头片子联系在一起了。
    
    再说一个两会期间网络上转载的一篇报道,当时在我的推荐下同事们乐不可支,但是,我必须承认,我很为这样的新闻感到羞愧:诱人的标题写到“总理,股市有泡沫吗?”(大致这个意思,如果质疑准确度烦请看官翻查两会期间几个门户网站的记录),点开后一看文章,内容是总理经过,几个记者喊着问“总理,股市有泡沫吗?”但总理没有听见也就谈不上回答了,微笑着走过去了。
 
    ————这样就可以写成新闻的话,以后记者可以足不出户,几个人扎堆儿,按上市公司联系电话给董秘打电话,不管有没有,问同一个问题:“对传闻贵公司整体上市你们怎么评价”,然后,人家接了电话,答还是不答没关系,都可以写一大篇稿子,标题写“某公司董秘就整体上市传闻回应或不回应”,既便是人家电话没接通,也可以把标题按上文风格做成“某公司董秘:你们会整体上市么?”至于内容,可以仿上述“总理”一文风格,写“董秘电话线路一直过忙没能接通”。
 
    ————但是,我们不能苛责记者,所有记者中的大多数,我敢确信,都有对待自己职业的责任感和敬畏心,但是,传统媒体在网络的冲击下,要争夺阅读率,要争夺新闻领先,谈何容易?至于网络媒体,从诞生第一天起就必须从传统媒体的受众中去争夺人群,“夺人耳目之先”的偏好早已是血统里的存在了。
   
    我追问一句:媒体是谁?
    我们现在时常见到网络上写着“据媒体报道”,尽管谁也不否认,网络本身就是传播具极高覆盖度的媒体。而报纸等传统意义的媒体,因为有新闻纪律,为了保证新闻真实性是不能直接引用未经核实的网络新闻的,但实际情况是,如果网络上有传闻(除了上述欲说还休的“据媒体报道”之外,网络上也有直接写明白是“有传言说”),那就算是一条新闻线索,如果懒得经过核实或者因为种种局限也无从核实,而又怕漏了抢先播报的先机,便可以很是讨巧地报道说:“日前,有媒体报道,…………引述具体网络内容…………但截至发稿时,仍未能联系到当事某某或当事某某公司。”
    ————冠冕堂皇之下,一些传闻就被打着肃清传闻的幌子传播了出去,接着是网络和传统媒体之间的互相一再转载,最后,谁也说不清究竟是哪个“媒体”最先给传闻做了这个“媒”。
 
    我自答一句:时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媒体。
    可别小看我们的“媒”力,不信,你可以试试,发明一种说法,或是制造一个故事,传给别人,就私下,还不算上网博客什么的,看看这个说法或故事由另一个人传给你时,用了多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