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举债投资的合理方法

(2015-09-21 17:24:12)
标签:

股票

风险

概率

破产率

欧式期权

分类: 证券分析
目前,很多人都在举债投资,譬如@云蒙  ,我前期已经答应她要搞出来一个方法,来度量举债投资的有关风险的问题,但是由于实在太忙碌,托着没有研究,最近我本人恰好计划抵押股票融资打新,所以就研究了一下该问题。

首先来度量风险问题,投资肯定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按照投资学的标准方法,应该用标准差来度量。如果把风险降到无限小,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人活着,就难免遇到各种风险,譬如公元前458年: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被天上掉下来的一只乌龟砸死。但是,在投资上所遇到的风险,不应成为生活中的主要风险,如果成为主要风险,那么你就会感受到投资所带来的巨大威胁。投资的风险,不应大于生活中所遇到的其他风险,如战争,车祸,疾病,只要投资的风险对于总风险的增加是一个小量,那么这种风险就是可以容忍的。

那么我们生活中的风险有多大呢?经过我百度到的数据,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达到320万人,也就是每年非正常死亡率是0.23%,我认为对于激进一些的人,可以将每年发生破产事件的概率定为0.23%,对于保守一点的人,可以将每年发生破产事件的概率定为0.023%,也就是当股票风险为总风险的十分之一时,我们可以认为这种风险就是一个极小量。

什么是股票资产上的破产率?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假如你只持有股票,可以定义为你的股票的市值跌到零。当然,这个也可以根据你个人情况去估计,譬如你认为跌到50%你就无法容忍了,那么你也可以定义为亏损50%为破产率。拿股票抵押融资来说,当抵押资产负债表为150%时,要求追加担保,当抵押资产负债比为130%,且两天内如不提供追加担保物,则要强制平仓,那么我们就可以定义资产负债表跌到130%为破产事件,150%为一般事件,我们可以将130%事件规定为小于百年一遇,而把150%事件规定为十年一遇。当然对于负债,还要区分各种不同的情况,因为负债合约对于具体事件的处理方法不同,而如果您借的是国外货币,那情况又有不同了,因为如果借入外汇,风险就是外汇汇率和你持有的资产的汇率的叠加,而这个叠加不仅要计算波动率,还要计算相关系数。

好的,上面我们讲了破产率的参考值,也就是生活中的其他风险,然后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破产率,这个破产率要以生活中的其他风险做参考来制定。一旦我们制定好了破产率,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下面是具体的计算步骤。

拿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假如以工商银行去抵押,抵押率是0.58,担保率跌到150%时会要求追加担保,担保率跌到130%时,如果两天内未追加担保物,那么会强制平仓。如果股票不涨不跌,那么担保率是1/0.58=1.72,要求担保率为150%,可以以下式计算x/0.58=1.5,可得x=0.87,也就是股票下跌13%时,会触及150%的抵押率线,同理,我们可以得出要触及130%的平仓线,需要股票下跌24.6%。

如果你借债的期限是7天,那么你要求的就是七天内,股票下跌13%的概率是多少?下跌24.6%的概率是多少?要求这个概率,就需要求出来股票的七日收益率和七日标准差,然后你以当前价格×(1+七日收益率)为中心,七日标准差为标准差,求出来下跌13%和24.6%的正态分布累积概率。

假设你每年借债的次数是12次,假设你上段求出来的概率是x,那么最科学的算法是(1-(1-x)^12),由于一般来说,x是一个极小量,所以如果你使用x*12的误差也不会很大。考虑到计算中本身就有许多误差,这种近似计算导致的误差是可以容忍的。这样,你就能求出来用股票融资的风险了。

我这里还要插播一句,因为你是借债,而借债是每日都要进行抵押率计算的,所以实际上不能以结束时的状态来计算,但是实际上结束时导致的危险是最大值,其概率相对于其他时刻要大得多,所以仅计算最后日期并不会导致极大的误差。类似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的定价,美式期权确实比欧式期权更值钱,但是以欧式期权计算也是可以容忍的。

好的,我以工商银行来计算,可以得出,七日借款的风险,跌破150%担保线的概率为1.58%,跌至130%担保线的概率为万分之0.27,对于150%担保线,年化概率为17.4%,跌破130%担保线的概率为万分之3.24,所以对于150%担保线,基本上六年一遇,对于130%担保线,是三千年一遇。由于150%担保线所需费额外费用很低,所以这个概率是可以容忍的,而对于130%担保线,远低于生活中的其他风险,而且还并不是破产,只是有可能会导致重大损失,所以也是可以接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