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广州街头播放的音乐风格和昆明、北京很不一样。我很难听到大学时候我曾经听过的歌,不过也好,知道了很多流行歌曲。上周和好朋友yxy一起逛街,听到了徐誉滕的《等一分钟》还有安琥的《天使的翅膀》,忽然觉得特别特别地难过。对于悲情的东西,我有着某种偏好,似乎这些东西才更能接近生活的本质和心灵的真实。这多多少少会给别人造成多愁善感、有点文艺小青年气质的印象。毕业三年,被社会改造得很彻底,我不再是过去那个愤青,或许也是因为受到广府文化的影响,我变得越来越务实,我能和周围的人和事保持良性的互动,不再和过去一样桀傲不驯、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我喜欢现在务实一点的状态,我向往世俗的成功和幸福。
有一天逛街,偶然在一家店铺听到保罗·西蒙,在广州这样的地方听到这样的歌曲令我觉得有些惊讶。我站在门口静静地听保罗西蒙唱《寂静之声》、《斯卡布罗集市》、《毕业生》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忽然觉得有些温暖。其实,保罗西蒙的歌曲远远不止这几首,不过在60年代,这些歌曲就是美国的流星花园,唱出了多少美国往事。我们喜欢他们,也无非是因为凄美的旋律以及正宗地道的美式英语唱腔。
至于老鹰,至于涅磐,至于披头士,至于张楚,甚至于老狼朴树等,在广州听到的机会就更少了。受港台文化的影响,广州得大街小巷听到的粤语歌曲多一些,可惜我待广州这么久了,广州话也会听了,一听粤语歌却总觉得有着深厚的隔膜,我无法理解粤语歌里唱的世界和心情,就像是我无法理解香港市民的生活。
港澳通行证四月份办下来了,还是希望能去港澳走一走。我对这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充满好奇——看完央视纪录片《同饮一江水》,我就想去东南亚;了解到巴塞罗那还有著名建筑设计师高迪,我就狂想去西班牙;同学的哥哥常出差中东,我也想去中东......我注重精神的享受,可我也喜欢物质的满足。为了能达成这些现在我看来不切实际的愿望,一定要努力!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