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士沟村的来历
(2021-01-23 13:58:12)分类: 齐鲁旅游=资料 |
张博士沟村的来历
沭河, 古称“沭水” , 为沂水县境内第二条大河, 发源于沂
山南麓, 南流入江苏省境内。 不同时期的县志对流经沂水境内的
沭河均有详细记载。 据康熙《沂水县志· 山川》 记载:
沭河, 《周礼》 所谓“青州之浸沂、 沭” 是也; 《水经》
曰:
“沭水出东莞县北山” , 注曰: “大弁山、 小泰山连麓, 引
控众
流积以成川 。 ” 东南流, 经邳乡 南, 左合岘山水,
南至老牛岭,
折而东, 经碁( 岐) 山, 碁( 岐) 水入焉。 又南至洛山,
洛水西
来入焉。 又南入莒州境。
碁(岐) 山应即今莒县碁山镇驻地西北的碁山, 碁(岐) 水
即今绣珍河, 发源于沂水县杨庄镇西北的凤鸣峪, 洛山在今莒县
洛河镇境内。 当时这些地方均属沂水。
又据道光《沂水县志· 舆地山川》 载:
沭水二源, 东源出泰薄顶南麓之龙泉峪[ 出 泉之处俗名“河
套源” ] , 其水下注成渊, 名老龙潭[ 又名相氏村] , 西源出
泰
薄顶西麓之石槽峪, 谷岸皆石, 泉水汹涌,
东南流与龙泉峪水合
流成川[ 此《水经》 所谓“引 控众流积以成川 ” 也] ,
东南流经
灰泉庄, 灰泉水自 右入之[ 水出 连坪山东北麓, 东流] ,
又东南
流, 张马庄水自 左入之, 大清水、 小清水自 右入之, [
大清水出
莲坪山东麓, 三泉并列, 相隔里许, 汇而成川 。 小清水出
莲坪山
东南麓夹石峪, 峪底巨石盘礴, 旁连山麓, 石上泉水突出 ,
名马
蹄泉, 一名小趵突, 东流合大清水入沭] 又南流, 梨圆河水自
右
入之, 又东南流, 至神山崖汇为渊, 南流, 杨庄水自 右入之,
又
经照沂山阴东流, 至沭水集东北流, 经龙泉寺北东南流,
经杨家
城子南, 又东南流, 至孟母墓西, 左合大岘水[ 此《水经》
所谓
“沭水又东南流, 左合大岘水” 也] , 又东南流, 右合朱龙水[
水
自 木山之朱龙官庄发源, 东流, 经高桥集南,
又东流二十余里,
至密家沟东入沭] 又东南流, 曹河水入之, 又东南流,
至谢家庄
入莒州境。 [
谢家庄以南, 即今黑石沟村东北, 张博士沟西北有一岭,
形似卧
牛, 岭的西北坡下有一巨石, 形似牛头, 朝向曹河与沭河交汇处,
此
岭即为县志上说的老牛岭。
据载老牛岭以北谢家庄村以南, 即在沭河岸边, 有一大镇,
名叫
赵北湖镇, 时属沂水县管辖。 逢大集, 逢四排九。
村中有不少大户、
富户, 其中一张姓, 考取了 现在说的博士学位,
另有一杨姓考取了育
士, 不知是啥学位。 张博士家食朝廷俸禄, 富贵自不必说。
在周围置
地数百顷, 包括老牛岭东南的大沟小沟。
家中还养了九十九头黄牛,
专门雇一长工为其放牛。
当时, 老牛岭东南的大小沟草木茂盛, 是放牛的理想场所。
放牛
郎每天赶着牛沿沭河南岸向东去张博士家的放牛沟放牛,
途中在今老
牛头水利工程上下有一水潭, 水很深、 很蓝,
周围长着茂盛的水生植
物, 当地老百姓称此潭为“湮子”, 本人小时候还常到此处游玩,
只
是没有传说的那么大、
水那么深了——此潭是老牛们每天饮水的唯一
地方。
放牛郎是个有心人, 天天放牛, 对这群肥胖的牛很有感情,
自觉
不自觉的边赶牛群边数牛数, 渐渐的他发现, 赶出九十九头牛,
怎么
到了“湮子” 喝完水后再数数却有一百头了? 一连数次都是如此,
这
令他非常好奇。 于是有一天他偷偷在集上买了块红布, 撕成细绳,
在
赶出来的九十九头牛每头牛角上系上一根红绳。 这下可了不的了!
等
到老牛们到“湮子”里喝完水后, 向东走了没多远,
原来精神抖擞的
老牛一头接一头的莫名死亡, 从一条大沟口一直到一条小沟口,
一头
也没剩, 一时小路上下尸横遍野, 放牛郎吓得魂不服体,
没敢回去报
告张博士家, 偷偷地跑了 。 后来命名大沟叫大死牛沟,
小沟则叫小死
牛沟。 自此张博士家境日渐衰落, 最后逃离他乡 。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五月初九日,
正是赵北湖逢集的日子。
这天天气虽然有点闷热, 但挡不住人们赶集的热情,
毕竟五天才逢一
次集。 一大早, 赶集的人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 卖米的、 卖面的,
卖
鸡的、 卖蛋的; 卖葱的、 卖蒜的。。。。。。 挑着的、 背着的、
抬着的。。。。。。
仨一群、 俩一伙, 有说又有笑, 不长时间, 集上就挤满了人。
大约快
到中午时分,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赫然出现一位老者, 但见他:
鹤发童
颜, 雪白的胡须几乎垂到胸前。 老者在集上转了两圈,
什么也没买,
最后来到一卖旱烟的摊前, 从袖子来掏出一烟袋, 摁上了一袋烟。
卖
烟的也是一老头, 赶忙擦火给老者点上。 老者猛吸一口,
哈哈一笑,
随口说了句“赵北湖好烟(淹), 眨眼就不见了踪影。。。。。。
傍晚时分,
天越来越阴沉, 不一会儿, 雨就下了起来。 自此, 连续半月不止,
河
槽中水满两岸, 田园内积水成湖。 二十一日雨势骤增,
瓢泼大雨似天
河决口一般, 河水暴涨, 沭河两岸顿成汪洋,
赵北湖村被冲的无影无
踪。 赵北湖集随后立在了 谢家庄村, 延续至今。。。。。。
清乾隆十二年, 魏氏六世祖携子经商自博兴西南魏家礼村来赵北
湖居住。 乾隆三十六年五月, 沭水泛滥, 镇被洪水吞没,
魏氏三兄弟
幸免于难, 逃至张博士家的放牛沟一带居住,
现在的张博士沟村由此
得名。 另据《徐氏族谱》 记载,
徐氏五十六世祖讳振东于清同治二年
自沂水县杨庄镇小院村携二子来投奔大小朱翰村的徐姓家族,
居住在
朱翰徐姓沭河南岸的土地范围, 后加入张博士沟村。 因此,
该村直至
现在主要有魏徐两大姓。
前一篇:碁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