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到底是何许人也?

(2017-12-01 22:14:04)
分类: 历史人物=资料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到底是何许人也?
张志坚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一位贯穿始终的人物。也许受故事开头“假语村言”的诱导与蛊惑,他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使得研究对象一直在曹家独角戏中转悠,却总有一层厚厚的云雾驱散不了。其实,红楼梦第一回题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一百二十回最末一回的题目“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将这两个题目相合就成为“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由此可知,贾雨村不是一位普通人物而是一位“风尘怀闺秀、归结红楼梦”的重量级人物。本人是如何在书中考证和寻觅到贾雨村就是魏廷珍的历史实证呢?

主要因为故事进入九十二回之后,作者一反常态,在九十二回、九十五回、一百零三回、一零四回、一百零七回、一一七回忽然开始反复地撰写贾雨村官职的升降,这便引起了我的疑心,我便开始认真地阅读考证贾雨村其人。九十二回贾政、贾琏、冯紫英三人议论贾雨村,贾政说:

“几年间门子也会钻了。由知府推升转了御史,不过几年,升了礼部侍郎,署兵部尚书。为着一件事降了三级,如今又升了---。

九十五回贾琏与王夫人又提及贾雨村: 贾琏对王夫人说:“今日听得军机贾雨村打发人来告诉二老爷说,舅太爷升了内阁大学士,奉旨来京,已定明年正月二十日宣麻。”接下来就写小太监传谕出来贾娘娘去逝:“是年甲寅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

一零四回写道,贾政自江西粮道回来在朝内谢罪。见过皇帝出来,满头的汗,他向同僚叙说见到皇帝的情形:---主上还降旨意说:“‘前放兵部后降府尹的不是也叫贾化么?’那时雨村也在旁边,倒下了一跳。便问道,老先生怎么奏的?贾政道,我便慢慢奏道,原任太师贾化是云南人,现任府尹贾某是浙江湖州人。

一零七回写道,包勇酒后在街上听见两个人说:“便是现在的府尹前任的兵部是他们一家,难道有这些人还护庇不来么?”正说着,雨村坐轿内路过,包勇便骂他,没良心的男女,怎么忘了我们贾家的恩了。

一一七回又写道,贾府赖林两家的子弟说:“虽不是咱们,也有些干系。你们知道是谁,就是贾雨村老爷。我们今日进去,看见带着锁子,说要解到三法司衙门里审问去呢。

由此知道九十二回以后,作者反复借贾政之口、借皇帝之口、借包勇之口、借管家子弟之口频繁谈论贾雨村官职升降一事,于是我想:是否在雍正十二年腊月真的有这样一位兵部尚书呢?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到底是何许人也?

经过认真查阅《清史稿》,我惊奇地发现,真有贾雨村这样的兵部尚书——他就是魏廷珍。《部院大臣年表》记载:雍正十二年,十二月丁巳魏廷珍授兵部尚书;雍正十三年记载:魏廷珍二月庚戌选高起兵部尚书;雍正乙卯十三年,仍调礼部。《人物传记》中记载:“魏廷珍生于康熙八年,乾隆二十一年去世;字君璧,直隶景州人,李光地督学招入幕阅卷,旋以举人荐直内廷,与王兰籣生梅毂成校乐律渊源。

由如上记载知道魏廷珍十二月丁巳授兵部尚书;二月庚戌高起接任兵部尚书,他一共只做了54天兵部尚书。时间又是由雍正甲寅十二年十二月跨入雍正乙卯十三年二月,也就是说魏廷珍担任兵部尚书如闪电一般,时间非常暂短,正好跨过一个春节,即甲寅年底至乙卯年初,形成一个标准的“寅年卯月”。

从《人物传记》中我们知道:魏廷珍,字君璧,景州人,李光地督学招入幕阅卷,旋以举人荐直内廷,与王兰生(梅谷)校乐律渊源。他生于康熙八年(1669),去世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享年近九十岁。他是康熙朝五十二年的探花、五十四年直南书房,六十一年领两淮盐政。雍正朝他深受器重,安徽巡抚近五年,湖北巡抚一年后雍正九年调回京城任礼部尚书。接下来是漕运总督、两江总督。雍正十二年十二月丁已任兵部尚书至十三年二月,其后又回任礼部尚书。雍正十三年二月他回调礼部做什么呢?雍正如此器重魏廷珍为什么只让他做了54天兵部尚书呢?

这个问题却在今天有了答案:2007年江苏海门市六甲城隍庙出土一块石碑告诉我们事实真相,石刻全文如下“兵部尚书兼都察御史、署理江南江西总督印务魏廷珍;钦命署理江苏等处巡抚印务乔世臣;提督江苏学政、詹事府翰林院侍读张廷璐。奠”它告诉我们魏廷珍任兵部尚书期间又兼任都察御史、署理两江总督印务。也就是说,二月以后,魏廷珍被皇帝指派外务,离开京都到江南江西去了。魏廷珍《课忠堂诗抄》的《淮海集》中也用诗文《督运至临清十五首》告诉我们他去江南连续三次督运粮食。这说明雍正皇帝于十三年二月后,因要事委派魏廷珍离开京城到江南去办理。

红楼梦九十六回写“二月贾政放江西粮道”,贾政回来后已是“宝玉九个月功服期满”,这就是说时间已经是九个月以后。作者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告诉我们,雍正二月后,皇帝有重要事情委派贾雨村出京城到江苏处理要事。海门城隍庙出土的石碑就是魏廷珍出使江南的铁证。

九月以后,天翻地覆,一个新的王朝开始了。因为雍正皇帝八月二十三日暴死,雍正遗诏乾隆皇帝的任用非常明确,所以,八月二十三日后就是乾隆皇帝的王朝了。也就是说,魏廷珍江南回来时,皇朝已经出现了重大政治变故。书中写贾政连降三级,见了皇帝吓得直出汗。皇帝问及贾化贾范事,说到贾雨村前任兵部后降府尹,这时的皇帝已经是乾隆皇帝了。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到底是何许人也?

由此可知,红楼梦在第一百零四回中用贾雨村官职的升降不仅埋藏着一个魏廷珍职务升降的历史事实,更重要隐藏着雍正暴死乾隆突然莅临的改朝换代。这是作者专门设计出一个元妃去逝日,放在贾雨村降职之时,借此来告诉后人:魏廷珍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由兵部尚书降职为京兆尹的。这一切灾难均是由于皇帝的暴死造成的,可谓“天要灭曹”!

乾隆皇朝开始,魏廷珍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乾隆元年,他被派遣带尚书衔到泰陵为雍正守墓,一守就是两年多;乾隆三年授左都御史,四年迁工部尚书,五年已是72岁的人,他提出乞休,乾隆帝对他很刻薄,说他“因循懈怠,持禄保身,断不可长命。”后夺官,令回原籍,连俸禄也不给。乾隆十三年,皇帝东巡过景州。魏廷珍迎谒,颤颤巍巍,乾隆顿生怜悯恻隐之心,命还原衔,赐以诗,有句曰:皇祖栽培士,於今賸几人。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又赐诗。予其子锡麟廕生。乾隆二十一年,复东巡,廷珍迎谒,年已将九十,又赐诗。予锡麟员外郎衔。寻卒。赐祭葬,谥文简。

这就是魏廷珍的一生。另外在《清史稿》十六部国学经典中录有魏廷珍《伐蛟说》一卷,是雍正十二年任两江总督时由朝廷刊刻通颁。乾隆五十一年皇帝因廷臣之请,敕下直省,流传奉行。在《清代诗文集汇编》中有魏廷珍《课忠堂诗抄》十八卷乾隆刻本,内容有“供奉集、燕山集、避暑集、随围集、广陵集、皖江集、淮海集 ---”等等。

总之,经过查阅《清史稿》中的资料,本人确定在雍正甲寅十二年至乙卯十三年确实惟有魏廷珍这样一位兵部尚书与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一样。所以五十三回贾雨村补授大司马和九十二回、九十五回、一零四回、一零七回、一一七回不断议论贾雨村兵部尚书的升降也是一条真实的历史绝版信息与设置秘点,其标准答案只有一个:贾雨村就是魏廷珍。

这样以来,贾雨村的问题在红楼梦中,就上升为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信息和历史问题。因为红楼梦第一回和第一百二十回题目就告诉我们“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贾雨村归结红楼梦”,这不明摆着说:贾雨村参与了红楼梦著作的全过程吗。如果用魏廷珍替代了贾雨村,就会变成“魏廷珍风尘怀闺秀,魏廷珍归结红楼梦”。有许多人知道这个结论后一定会马上反问:魏廷珍真的是贾雨村吗?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到底是何许人也?

为了进一步证明贾雨村就是魏廷珍,我们采用数学套入法来进行论证,即把魏廷珍的历史套入红楼梦,看是否与贾雨村相符?这是一个关乎红楼梦最后一个作者的重大问题,需要详细地用专门题目来讲。这里只简单地罗列一下:

(1)贾雨村博古通今,魏廷珍享年九十经历三朝阅历丰富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与冷子兴论中国历史中正邪两派之说充分展示了他博古通今之超人才华与见解。雨村说:“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等等,足见他对古往今来的中国历史清清楚楚。魏廷珍呢,是康熙五十二年皇帝亲点探花,学问自然是天下公认的高才。他入官前是安溪李光地相国看中的才子,直接担任阅卷和皇宫乐律修订;入官后从编修、侍讲、直南书房、詹士、内阁学士到两淮盐政,深受康熙重用,康熙出去围猎都带他去。雍正朝,他从安徽、湖北七年巡抚到漕运总督、两江总督,再到兵部尚书。乾隆初他以尚书衔守候泰陵,三年任左都御史、四年任工部尚书,五年乞休回原籍。在原籍待了8年之后,乾隆十三年皇帝东巡在景州召见后又复职回朝,乾隆二十一岁去世时年近九十岁。其间,多次被人弹劾、多次罢官降职,一生经历丰富坎坷而又灿烂辉煌。江南若干年,江北若干年。有著书《课忠堂诗抄》十八卷,有《伐蛟说》收入《清史稿》国学经典,还有许多著书立说在《四库全书》之中永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红楼梦中所有古往今来知识层面、人情世故与雕虫小技、诗情书画等等,魏廷珍都经历、都具备。

(2)贾雨村任知府很快罢官,魏廷珍任两淮盐政后罢官

红楼梦第二回写贾雨村会了进士,选入外班,升了本府知府,不上一年,被上司寻了个空隙,做成一本参劾。而后龙颜大怒,被革职。魏廷珍康熙六十一年任两淮盐政,雍正二年被弹劾降调。最后是雍正皇帝说“廷珍学问操守胜人乃料理刑名钱毂,非过则不及,召回京,授盛京工部侍郎。”魏廷珍这一段经历与贾雨村相似。

(3)贾雨村在盐政林如海家作西宾,魏廷珍领盐政与林如海履历相同

红楼梦第二回在写贾雨村罢官处,写出一个巡盐御史林如海却与魏廷珍一般无二。书中写道:“游至维扬地面,因闻得今岁鹾政点的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这里所写“维扬”“鹾政、巡盐御史”与“前科探花”“年已四十”均与魏廷珍一样。可知林如海便是贾雨村的影子。不仅如此,就是黛玉也是贾雨村的影子。比如:黛玉进贾府,贾雨村随同进京入贾府。更有趣的是,第八十二回黛玉父亲死了很久作梦,居然梦见贾雨村来找他,又说父亲升了湖北粮道,又娶继母等。也是这时候,魏廷珍升了湖北巡抚。可知不仅林如海是贾雨村的影子,黛玉作为林如海的女儿贾雨村的学生,也是贾雨村的一个线索影子。甚至怀疑这贾府就是魏廷珍的岳丈家。

(4)贾雨村补授大司马,魏廷珍任兵部尚书同一时间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九十五回写贾雨村“腊月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甲寅十二月腊月为军机”。魏廷珍呢,则是雍正十二年十二月授兵部尚书,自然也是军机参赞朝政。

如此以来魏廷珍授兵部尚书时间与贾雨村授大司马时间完全吻合。

(5)贾雨村兵部尚书降京兆府尹,魏廷珍兵部尚书降为泰陵雍正守墓

红楼梦第一零四回贾政见过皇帝出来告诉大家,主上还降旨意说:“‘前放兵部后降府尹的不是也叫贾化么?’那时雨村也在旁边,倒下了一跳。”第一零七回包勇酒后在街上听见两个人说:“便是现在的府尹前任的兵部是他们一家,难道有这些人还护庇不来么?”作者又是连续两次提示贾雨村“前任兵部后降府尹”,可知贾雨村任职之关键。而魏廷珍这位在雍正十二年任兵部尚书的人,正如贾雨村一样,他遭遇到改朝换代,这位被雍正皇帝十分赏识与呵护的大臣,在雍正去世之后,便开始遭遇厄运,乾隆命以尚书衔守护泰陵。这已经明显告诉我们,贾雨村就是魏廷珍。

(6)贾雨村被参贪婪罢官褫籍,魏廷珍罢官夺禄回原籍

第一一七回再一次撰写贾雨村“带着锁子,说要解到三法司衙门里审问去呢。”第一二〇回写道:“贾雨村犯了婪索的案件,审明定罪,今遇大赦,褫籍为民。雨村因叫家眷先行,自己带了一个小厮,一车行李,来到急流津觉迷渡口。”

这两小段再次告诉我们贾雨村乾隆朝开始停职、带锁子,到三法司衙门候审。《清史稿》中记载魏廷珍:乾隆五年,以老病请乞休。上以廷珍在世宗朝服官中外,不克举其职,屡奉申诚,今以老病乞休,似因循懈怠,持禄保身之习,断不可长命而夺官。其后72岁的魏廷珍便回到故里。

(7)奇妙事发生在魏廷珍身上,显然是人为保留线索

当今发现两件过于奇妙的事均与魏廷珍有关,本人怀疑,是清朝传播《红楼梦》者人为所致。一件是前面说过的江苏海门市城隍庙出土的石碑;另一件是指乾隆年制的一对珐琅彩景州塔瓷瓶。一位只作了五十四天的兵部尚书,偏偏独留这样一块石碑?是否专门告知后人——魏廷珍其人就是红楼梦中的贾雨村。第二件事发生在魏廷珍身上就更加奇特。乾隆五年他被皇帝夺官赶回原籍,俸禄也不给,便开始了乞丐一样的艰难生活;十三年他年已八十岁,皇帝东巡驻景州开福寺时召见他,恢复了尚书衔和相应的俸禄后,他陪同乾隆帝一起登景州塔。此次会面乾隆写了两首诗,第一首《驻跸景州开福寺》写道:“浮屠百尺接云天,千里江山近目前。宝网穹窿摩鹳鹤,洞户疏达纳风烟。龙蟠水府常听贝,雁下花宫自解禅。我只愿希三代上,那寻残碣问隋年。” 第二首 《河间道中》写道“问风略悉农桑候,览古欣过礼乐邦。毛氏铨诗真旨独,献王得士果无双。韶开村店春光霭,雪花溪桥野水淙。忆我书垒订经义,几多景仰在明窗。”魏廷珍也和了一首诗:“十二层霞万铎风,千门日月入青空。云间人语丹霄外,步踏星辰上界中。宝鉴历天元气合,玉泉涌地海潮通。开皇以后年谁纪,舍利应随白马东。”这首诗记录在《课忠堂诗抄》的最后一集《续瀛南集》中。

奇特而有趣的是这两首诗被制成一大一小两个“珐琅彩景州塔瓷瓶”,诗后落款一个是“乾隆”“宸翰”,另一个是“精一”“唯一”;2006年在正定县民间发现一个,另一个在故宫博物馆收藏。这两件事均在今天发现,均与魏廷珍相关,他与海门时被一样,均有一种仿佛是清朝人有意留下历史痕迹,让我们今天的人不但能够从红楼梦中找到魏廷珍,而且能够从现实的文物中找到真实的魏廷珍记载。

难道这一切都会是巧合吗?我想不是,这一切应该是前人专门策划遗留给后人作实证的。因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它不是我们今天的人发现欣赏,她是乾隆甲戌十九年就开始加注批语,传播下来的。当时由于书中的内容直接涉及三代皇帝,政治环境不允许,作者与传播者根本不敢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写在书上,只能用一种隐讳、智慧的手段来告诉后人。总之,经过如上种种论述,贾雨村就是魏廷珍当属无疑。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到底是何许人也?

还有一点在魏廷珍的人物传记中没有记载,但是既然我们已经完全确定贾雨村就是魏廷珍,我们就要重视贾雨村与甄家的关系:

书中告诉我们,贾雨村不得意时认识和心怀甄家丫环。甄家女儿甄英莲丢失,甄家遭难后,甄家夫人带丫环到娘家共同生活。贾雨村升官后不忘旧情娶甄家丫环为妾,夫人病逝后,又将甄家丫环复位正室夫人。我们经过十六回论证“甄家就是曹家”,所以贾雨村既是甄家丫环女婿,就是曹家丫环女婿。关于这一点不仅在第一回写到了,在九十二回作者又借贾政之口,重复了一遍,贾政说:“他原籍是浙江湖州府人,流寓苏州,甚不得意。有个甄士隐和他相好,时常周济他。以后中了进士,得了榜下知县,便娶了甄家的丫头。如今的太太不是正配。岂知甄士隐弄到零落不堪,没有找处。雨村割了职以后,那时还与我家并未相识,只因舍妹丈林如海林公在扬州巡盐的时候,请他在家作西宾,外甥女儿是他的学生。”这样以来我们知道,魏廷珍与曹家有着厚密的历史渊源:一是曹家丫环女婿;二是曹家在他“甚不得意”时“时常周济”他。所以当曹寅亡故后,他能不悲伤,能不怀念吗?更何况后来他自己被带上锁子、褫籍为民,过了近十年没有俸禄没有收入的乞丐般生活。

另外还有一点,贾雨村不仅与林如海一样“一甲三名进士探花”,一样领办盐政,一样四十多岁;还有一样夫人均病死了。依据八十二回黛玉做梦,梦见贾雨村老爷来了要见姑娘。说“林如海升了湖北粮道,娶了一位继母,十分合心合意。”在十二钗中唯有黛玉多处与贾雨村相牵连。偏偏黛玉父亲死了许多年后,黛玉还做梦父亲升了湖北粮道,而魏廷珍雍正八年任湖北巡抚。这岂不是变相说贾雨村就是林如海,贾雨村就是林黛玉父亲。也就是说,贾雨村第一个夫人病逝后,留有一个孩子,寄养在夫人娘家,而贾雨村也不断依傍着前岳丈家势,一路飞黄腾达。到元妃去世,贾府不行了,贾雨村也不行了。

本人讲红楼梦揭秘,一般不想给大家讲这些隐讳暗藏的推测,而贾雨村与黛玉的这条线索,显然是人为安排下的。“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玉指宝玉,也指贾雨村;因为贾雨村大考前有自比“玉”之诗句: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显然句中的“玉”指自己,“钗”指心中暗恋的娇杏。而在整个红楼梦故事中“玉带林中挂”指贾雨村的情况零零总总全部挂在“姓林”的身上,即林如海、林黛玉、林之孝、林红玉身上;换句话说,就是魏廷珍的事情全部挂在这些人身上。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到底是何许人也?

总之,历史中的魏廷珍就是贾雨村这一点毫不含糊。反复读魏廷珍《课忠堂诗抄》后其感觉更是如此。由于魏廷珍与曹家的渊源关系和个人特殊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是康雍乾三朝年龄最大结局最好,在生命最后十年,儿子问题也解决好了,自己享受尚书待遇有很好的俸禄,自然也有非常平静和祥和的心态来回顾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