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塔排名的“前三甲”
(2017-11-16 10:07:34)分类: 登临纪胜=游记 |
中国古塔排名的“前三甲”
王世平
笔者以为,如果为中国古塔排名,那么前三甲应为山西朔县崇福寺的石塔(大陆仅存塔刹)、河南登封嵩山的嵩岳寺塔和山东济南神通寺的四门塔。
据记载,中国最早的塔,是2世纪末安徽人笮融在徐州建的浮屠寺佛塔。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塔却是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年)的洛阳永宁寺永宁木塔。浙江天台国清寺旁有一座黄褐色的楼阁式砖塔,高59.3米,9层空心,据传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另外,在西安市南30公里处有五台山圣寿寺塔,高20米,楼阁式7层空心,据传始建于隋。大陆保存下来的唐塔约有百余座之多,集中于中原、关中、山西、北京等地:西安的兴教寺玄奘塔(唐总章元年668年)、香积寺塔(唐开耀元年(681年)、大雁塔(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小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河南的安阳修定寺塔、嵩山永泰寺塔、法王寺塔等(笔者非专业人士,难以续以排名)。此外还有与唐塔的形制很接近的南诏国大理崇圣寺的千寻塔(密檐16层,是偶数最多的塔,一般认为是南诏劝丰佑时期823-859年建造)、昆明的东寺塔和西寺塔(建造于唐宣宗大和三年829至大中十三年859年),以及位于吉林长白县长白镇的渤海国灵光塔(本名失传,清光绪末年发现)。唐塔早期建塔的仿木结构、平面多是方形,五代时期塔的形状从方形过渡到了六角形至八角形;宋塔平面多为八角形或六角形偶见有四边;辽塔平面多为八角形,门窗不用唐塔宋塔的方形而采用在力学上更加合理的拱券设计。
关于塔,由于它的形式和材质的多样性,是容易令人瞩目的。笔者最早注意的是北京的北海白塔、苏州的虎丘斜塔和西安的大雁塔。自那时起,凡看到塔,总觉得冥冥中有一种庄严和神秘。随着经历的日趋丰富,对塔逐渐产生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每到一地,往往将更多的关注,投向塔一类的建筑。有一次,与同事赴南京应诉,闲暇之隙伴游紫金山麓,同行人远远观到半山处有一石塔,他认为是座古塔,建议一游。笔者虽从未近观,却也判断不早于民国(后来证明是民国年间的建筑)。再有一次在台湾,笔者指着远处一座不起眼的小石塔,问当地陪同:那是日本统治时期的塔吧?陪同说,我从未注意过这个塔,不妨去证实一下你的说法(该塔建于日本昭和11年)。陪同说,这件事以后可以作为旅游的一个谈资。这两件事,使笔者建立起一种信心(对塔有了初步的认知),由此看塔成了笔者出游的目标之一。这样,笔者方能有机会接触到中国最负盛名的古塔。
一次游山西,笔者曾专程到朔县崇福寺去看一个石塔的塔刹。塔刹高57厘米,为国家一级藏品,那可是我国现存塔最早的实物,建于北魏天安元年(466年)。原塔高2.5米,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把中国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抗战时期,日本人将塔掠夺,装运火车时,被一中国人截流了塔刹匿藏,解放后,该人将塔刹献给政府,回藏于朔县崇福寺,而塔身不知所终。进入21世纪,文物专家在欧洲一本刊物上见到一幅中国石塔的照片,判定为朔县崇福寺石塔塔身原物。经中外专家的不懈努力,终于了解到石塔自抗战以后的经历。日本人将石塔运到日本,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点名索回后蔵于南京博物院。国民党迁台时将塔带走,现为台北市立博物馆收藏。笔者游台北时,曾刻意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探寻塔身而不得,那是寻找的地方不对,发觉错误时已是来不及再访了,深深引为遗憾。笔者以为,山西朔县崇福寺石塔虽仅存塔刹,却依然在中国众多古塔中排名第一。
第三次游河南时,笔者也是专程去看了嵩山嵩岳寺塔。嵩岳寺曾是北魏宣武帝的离宫和唐高宗的行宫,后改为佛教寺院。嵩岳寺塔初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顶重修于唐,为等边十二角形砖筑密檐式塔(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总高41米左右,周长33.72米),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stupa”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令建筑史专家梁思成赞叹不已。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嵩岳寺塔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座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景区,有多名老者为游客义务免费讲解,讲的重点是关于嵩岳寺塔的传说,透露出的是对家乡、对古建的由衷自豪。在听完他们的介绍之后,也引起了笔者的情致,即兴向老者介绍了嵩岳寺塔的历史地位和梁思成对它的科学考察和评价。笔者以为,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在古塔中排名第二绝不为过。
朋友思品泉、笔者想看塔,结果形成济南专题游,实现了第二次自驾走山东。在过去,讲塔必讲四门塔,因它是现存仅有的隋塔,建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1972年在对塔身进行大规模翻修时,发现塔顶内有“大业七年造”
的刻字)。四门塔位于济南以南30公里历城区柳埠镇神通寺,全以灰青色石料砌成,高15.4米,边长7.4米,四面各开一圆券门(故俗称“四门塔”)。塔内中心有大石柱,绕柱一周为回廊。塔檐用五层石条叠涩砌成,轮廓内凹,最上须弥座四角置“蕉叶”,正中置覆钵和五重相轮及宝珠组成的塔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庭阁式石塔,也是现存最早的亭式塔。游四门塔,正值文物部门修缮塔刹,未能观到塔的全貌,又是一种遗憾。但笔者看到四门塔的实物,比梁思成在上个世纪30年代所拍照片所示,更为生动和壮观,笔者将它列为中国古塔排名的第三。
除四门塔之外,神通寺至今尚保存下来龙虎塔、千佛崖造像、唐台基等唐代古迹。龙虎塔为砖石结构,高10.8米,方形。塔身由4块石板筑成,每面石板中央各开一宝珠券门,塔檐用砖砌筑,仿木结构重檐,檐下有双跳华拱承托,上置覆莲、项轮、宝顶为塔刹。显示了盛唐造型雕刻艺术之精华,为我国稀有古建筑。邻近还有九顶塔寺的九顶塔,建于初唐,高13.3米,基呈八角形,单层砖塔,为水磨对缝砌筑而成。檐叠涩向外挑出17层,又叠收进16层,基、身、檐均呈凹形曲线。塔刹结构处理奇异,在塔檐上端各隅角处,筑有方形3层小塔8座,高2.84米,中央筑有中心塔,高5.33米,形塔林式塔顶,故名九顶塔。塔身南面距地高3.1米处,辟一拱门,内为佛室,室内雕一佛工罗汉,并有残存壁画。该塔造型华美,国内罕见,日本出版《世界美术全集》称该塔:“匠意纵横,构筑奇异,其它无能及”。
徐华铛著有的《中国古塔造型》一书,附录了“中国古塔之最”:
最早的古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不再赘述)
最高的砖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高84.2米,11层的楼阁式塔。笔者曾两次游历,当地人称40里外能看到定州塔。定州还有汉中山王陵地宫、银缕玉衣、中国最著名的汉玉璧、完整的孔庙和县衙等,是不太出名却文化异常丰富的可游之地)
最早的木结构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清宁二年1056年,笔者曾三次游历。)
最早的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至元八年1271年,高50.9米。该寺藏有似是国内唯一的粉塑真身。)
最早的金刚宝座塔北京西外真觉寺塔(明成化九年1473年,秋天游历更有情趣)
最早的伊斯兰教塔广州怀圣寺光塔(相传“始建于唐”,游历时尚不知其地位)
最早的双塔布局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辽)
最早的石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不再赘述)
最早的金属塔广州光孝寺四铁塔(五代南汉大宝六年963年)
最早的琉璃塔河南开封佑国寺琉璃塔(高54.66米,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但最具艺术性的是建于明代的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
最早的陶塔福州鼓山涌泉寺塔(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
最高的石塔福建泉州开元寺镇国塔(高48.24米)
最高的密檐式塔陕西泾县崇文塔(79.19米,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
最多层数的塔四川都江堰奎光塔(17层,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这里所列之塔,除地处福建和辽宁的之外,笔者都曾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