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2013-02-02 08:38:02)分类: 历史人物=资料 |
读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胡震亨(1569-1645年),字孝辕,号遯叟、赤城山人,浙江海盐人,明朝文人。胡震亨为万历年间举人,曾任固城县教谕、合肥知县、定州知州、兵部员外郎等职。家中多藏书,曾辑《唐音统签》十集,前九集都录唐诗,间加评鸷。《唐音癸签》即是其中第十集,故称“癸签”。《唐音癸签》,共三十三卷,多辑录有关唐诗的研究资料,也加入自己的论断。全书分七目:卷一为体凡,论诗体之变迁及声病等;卷二至卷四为法微,内有统论,主要论述诗歌创作的比兴体格等,必用的表现原则,并谈及字句、偶对、用事等利弊;卷五至卷十一为汇评,按时代、体裁、题材等,分别集诸家对唐代诗人和诗作的评论;卷十二至卷十五为乐通,专谈诗与乐曲、舞曲等关系;卷十六至卷二十四为话笺,专门解决唐诗的名物典故等疑难问题;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九为谈丛,专谈唐代诗人的遗闻轶事;卷三十至卷三十三为集录,内录唐别集、总集卷数及诗话,并考辨集中的伪作与往释等。
《唐音癸签》搜集了大量的古代诗话材料,甚至有些今已散佚的珍贵资料,如赵磷、徐献忠等人的评语,均因它而得以保存。而胡震亨本人也是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唐诗进行了精心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较为客观公允的见解与评价。除诗之外,他对其他与诗相关的著作也进行了评议,如评诗话,他说:“宋人诗不如唐,诗话胜唐,南宋人及元人诗话,又胜宋初人。”又说:“明兴,说诗者以博推杨用修,以雅推徐昌谷,以俊推王弇州……近代谈诗,集大成者,无如胡元瑞。”他对胡应麟如此推崇,因此书中引其评语也最多,在书的体例上,也曾受到《诗薮》的一些影响。
《唐音癸签》虽然纲举目张,体大思精,引征广博,资料丰富,但也有体例不统一之处。就拿引用资料这点说,或居条目之前,或居条目之后;或列书名,或举作者,或称字号。如王世贞的引语,出处或称元美,或称弇州,或称长公,或称《艺苑卮言》,极为散乱。再则,明人引书,多逞臆改窜,不尽忠于原作,胡震亨也有此陋习。他曾批评杨慎“搜隐摘奇,往往任胸援引,非必尽确”。但他自己所引各书资料,也往往妄加改动,或剪裁颠倒,或晰章取义,错会原意,或展转引用,以甲为乙,凡此都是美中不足的地方。即便如此,此书仍是今天研究唐诗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
《唐音癸签》在万历时尚未成书。邵懿辰等一直以为有明刻本,但今人周本淳,则以为最早的刻本应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之后,康熙之前。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曾据清初刻本标点排印发行。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加订正再版,但标点方面讹误甚多。后来,周本淳又重加校订,于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1984年再版,这是目前比较易找而又完善的一个本子。
《唐音癸签》是胡震亨《唐音统签》中的一部,专门论述唐代的诗歌,从唐诗之变迁、诗人、题材、体裁、评汇等等,虽然只有20万字,但几乎包括了唐诗的各个部分,可以说是个体大思精的著作。这本书分33卷,第一卷言是诗之体裁变迁及声病等。卷二到四为法微,主要言诗歌创作的原则和方法。卷五到十一为评汇,按时代、题材、体裁等几方面评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诗作。卷十二到卷十五为乐通,专谈诗和乐曲、舞曲等的种种关系。卷十六到二十四为诂笺,专门解决唐诗词语典故等疑难问题。卷二十五到卷二十九为谈丛,专谈唐诗人的遗闻轶事。卷三十到卷三十三为集录包括别集,选集,诗话及墨迹和金石刻。
整部书大体上都是引用占大部分,其中穿插着一些作者的看法,感觉起来就象一部唐诗的资料汇编,作者也就是通过从唐代到明代,他可以看到的诗话,笔记,小说等资料,整理出唐代诗歌从时代、题材、体裁等的发展轨迹,也就是前人作者对唐诗的看法的演变,其中虽然又是也有胡的个别见解,但相对整个文本实在太少。作者好像就是要给我们一个他认为的客观的少有自己主观思想加入的一个整体把握,尤其是卷一到卷十一。卷十二到卷二十四,乐通和诂笺都是一种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的,主要是作者收集出相关的资料和重要的词语,及一些专业术语和常用的典故和唐诗中长出现的词语给予解释,如果说诗之题材变迁及生病和诗歌的创作的原则和方法是从整体上对唐诗的把我,那么乐通和典故的了解就是一个从点了解面的过程。在卷二十五到卷二十九为谈丛,对唐代诗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划分,很有意思,除了一些常见的诗人齐名者等之外,还从唐代诗人中的宰相人数,唐诗人中穷者,没有后代的诗人,诗人年高者,诗人早慧者等等,可以说详细之极,如果要从整体上了解唐代诗人,可以说是很好的资料。
前一篇:苦荞麦的功效
后一篇:癸巳立春前一日五十一岁生辰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