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党同如
党同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597
  • 关注人气:2,2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阴古八景之堂阜脱囚并序

(2012-03-15 09:03:15)
标签:

管仲

蒙阴

鲍叔牙

《资治通鉴》

公子纠

分类: 《曼参园诗钞》

    蒙阴古八景之堂阜脱囚并序

党宝修

 

堂阜,现蒙阴常路西高都庄一带,古邑名,始于西周,为齐国重镇,其名历朝历代沿用不废,清末以河为界,筑南北围子。管仲脱囚这一著名历史掌故就发生在这里。据蒙阴旧志载:“左传庄公九年桓公杀子纠,管仲请囚,鲍叔牙受之,及堂阜而脱之,即此,今为本县八景之一”。“在城西北三十里西高都庄,世传管子脱鲁囚处。旧有夷吾亭,今久废。”据《沂州府志》载:“堂阜,左传庄公九年管仲脱囚于此。杜注:蒙阴西北三十里有夷吾亭,即堂阜也”。关于堂阜脱囚一事,《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均有记载,后人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在南北围子村中齐鲁界河边刻立齐鲁交界碑,并建夷吾亭。壬辰春分前六日,与赵青昆、王友国等赴西高都庄探访究竟,惜乎碑、亭具无,唯野老口碑与矮墙新绘壁画依稀铭记千古佳话。

 

高都野老聚街衢,千载夷吾说有无。管鲍之交垂史册,鲁齐于此分疆图。 

难寻遗迹空凭吊,许信流言徒叹吁。堂阜依稀风物旧,春秋霸业将相扶。


 

访堂阜脱囚故址韵和党家山人

刘灵

驱车老镇向街衢,堂阜脱囚探有无。翁妪闲谈临古道,鲍仲佳话入疆图。

问寻故迹碑亭杳,回望新庐草木苏。千载美名泽被地,徒留我辈叹唏嘘。

 

蒙阴古八景之堂阜脱囚并序

 

蒙阴古八景之堂阜脱囚并序

蒙阴古八景之堂阜脱囚并序

蒙阴古八景之堂阜脱囚并序

蒙阴古八景之堂阜脱囚并序

蒙阴古八景之堂阜脱囚并序

蒙阴古八景之堂阜脱囚并序
 


附录:堂阜脱囚掌故

堂阜,古邑名,始于西周,为齐国重镇。其名,历朝历代沿用不废,清末以河为界,筑南北两围子以防匪,改称南、北围子。“管仲脱囚”这一著名历史掌故就发生在这里。
    管仲,字夷吾,春秋初齐人,齐厘公庶子公子纠太傅。周庄王十二年,齐襄公(齐厘公嫡子)因施行暴政及淫乱被管仲之父管至父及大将连称、公孙无知等杀死。齐襄公庶弟公子纠及太傅管仲原避难于鲁国,另一庶弟公子小白随太傅鲍叔牙原避难于莒国,闻知齐国无君,兄弟俩争相向齐国进发,以图继君位。公子纠恐小白先入,派太傅管仲去截杀小白。管仲追至夷维(即今即墨),发现了回国的小白,遂一箭射去,见小白口吐鲜血倒于车中,便放心而回。公子纠料小白必死,亦无政敌,遂缓缓进发。其实,小白只被射中带钩,以咬破舌尖诈死,骗过管仲,便道回国即位,号齐桓公。公子纠半道得讯,即借鲁兵伐齐,鲍叔牙率兵迎击,双方大战于乾时(今泰安一带),鲁军惨败,公子纠逃回鲁国。鲍叔牙以大军压鲁境,迫鲁杀子纠,囚管仲而回。至常阜,鲍叔牙亲释其缚,以厚礼相待,后人曰之“堂阜脱囚”。时齐无相,齐桓公欲请鲍叔牙为相,鲍叔牙深知管仲之贤,力辞不受,极荐管仲。齐桓公不记前仇,遂任管仲为相,称仲父,委以国政。管仲遇明君,肩负国政,帮助齐桓公完成霸业,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齐桓公之为君,云海胸襟,不记杀兄和一箭之仇;鲍叔牙之为臣,高风亮节,甘让相国之位;管仲之为相,如良骥逢伯乐,尽展宏图大略。其尚贤、识贤、用贤,古今中外罕有,遂成千古佳话。这一历史掌故,《春秋》、《史记》、《左传》、《资治通鉴》均有载记,今时已载入中学课本,成为中学生必读课文。后人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在今南北围子村中齐鲁界河,刻立齐鲁交界碑,并建夷武亭以祀管仲,在西下庄(即西堂阜)建堂阜庙以祀三贤(即贤君齐桓公,贤相管仲,贤臣鲍叔牙),庙、碑、亭已颓废,唯庙基尚存,世称堂阜遗迹。
堂阜遗迹作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历代官宦、文人墨客凡过新蒙,必来拜谒,留下许多千古绝唱,《蒙阴清志》载六篇,今录前人七律一首于此。诗曰:“小白沟中学匹夫,相扶霸业并昆吾。春秋百代留遗迹,堂阜千年入壮图。福祸塞翁疑失马,险危蒙庆梦啼乌。只因鲍叔吹嘘力,管氏何须待价沽。”后人在脱囚处建亭纪念,这就是“夷吾厅”,即蒙阴八景之一的“堂埠遗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