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皙志在浴乎沂,暮春三月舞雩歌(沂水掌故之八)
(2011-07-25 21:14:13)
标签:
孔子沂水宋体舞雩《论语》杂谈 |
分类: 冷眼旁观=随笔 |
一次,孔子的几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着聊天。孔子说,平时你们总喜欢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准备任用,你们准备怎么做?子路、冉有、公西华都谈了自己的从政构想。及至孔子问到曾皙时,曾同学表示,自己的志向,与前几位师兄弟有所不同。孔子让他不妨说说。于是,曾皙同学就说了这样一段话——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第十一》)
孔子听后,不仅长叹一声,表示自己非常赞赏和向往曾皙这种超俗的志向。
这是《论语》中记载的一个场景。我这里感兴趣的,倒不是曾皙从政不从政的志向选择,也不是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那份酷、那种说话的闲逸神态,而是他描述的那种天赖式的大自然中的“洗澡”方式。你看,在暮春三月,穿上春服,邀请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的清流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春风风人,惠风和畅,然后一路唱着歌儿走回家。这多惬意!可谓三分轻盈、七分诗情……
经曾皙这么一说,“浴乎沂”就成了一个历史文化动作。河塘中打打闹闹的洗澡,不再只是清洁的意义,更有了人文的和生活形态的价值。尤其,当今天人们沉湎于各种“大浴场”、“桑拿房”之类时,当我们越来越普遍地在自家浴室中冲淋或躺在浴池中的时候,它就更有了比照的社会审美价值。
本来,曾皙说的人们的“浴乎沂”,不过是一种比较本原的清洁活动,正如我们过去时常在河水中洗菜、洗衣服一样。但是,当我们越来越多地远离大自然的时候,“浴乎沂”,就成了一种颇有意味的远逝的文化记忆。
小时候,我们经常像野孩子似的,到河里去游泳、潜水、摸螃蟹。傍晚跳到河塘里洗澡。现在想来,这种洗澡,这种好玩,今天是越来越不可能了。
我们对“洗澡”不仅有了技术上的提升,也早已远离了河水。身体与河水,早已不再有直接的联系——遗憾的是,普遍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现在,几乎不再有适宜身体的那种清清河水了。
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五光十色的生活,也使我们普遍远离了大自然。它使我们告别了“浴乎沂”,告别了清清的河水,也告别了“风乎舞雩,咏而归”那样一种“天人合一”式的质朴和闲云野鹤式的精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