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在看看、做做中尝试按数群整5数数,并能说出总数。
2.乐于参加数数学话,能大胆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通过数学阅读学习,了解到数学对人类日常生活的便利所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数数的历史,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难点:体验数数的乐趣,感受数字计数法的快捷和方便。
三、教学资源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世上还没有数和数字的时候,人们数数就是用身体,是用眼睛、嘴、耳朵来表示的。一只手代表5,一条竖杠代表1等等。还有比这更方便的方法,那就是成倍成倍的数。所以说,需要会产生创新,学习也是因为需要。
四、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数数
1.游戏:“我能数到几”。
2.我还会变着花样数,如1、3、5、7、9、11……,或2、4、6、8……,或3、6、9、12……。
3.我们现在都是用数字数数的,可是在很早很早以前,过去的人们是怎样数数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这本书《过去的人是怎么数数的呢?》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4.看着这题目,你先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书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考绘本内容。可谓课伊始,趣已生。】
二、走进绘本,体验数数
1.学生独立阅读绘本。
2.在古埃及的这幅壁画中,哪些符号是古时候的人用来表示数的呢?
3.也就是说,古时候人们常常用身体的器官来表示数。怎么用这些器官来表示数呢?书上第几面告诉我们的?
4.他们除了用眼睛,鼻子,耳朵来数数,还有就是用手和脚来数数。出示下图:这里是用手表示15条鱼,谁看懂了?
5.大家知道图中第二行,表示牛有多少头吗?
6.绘本第5页,古时候的人还用脚来数数,瞧12棵树是怎么看出来的?
7.翻到第6页。你会用古人数数的方法表示马、缸、树各有多少吗?挑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小组内交流一下。
8.一双手表示10,怎样用一只手表示更多的数呢?一起看书第7页。手上这一节一节的叫做指节。从图上可以看出,古人是怎样用指节来表示数的?
9.用大拇指指着自己的指关节一节一节地,像书上一样数一数。
10.书中这么多数数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自主通读绘本,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绘本的独特魅力。但有些内容学生还看不明白,这样教师的指导阅读就显示出必要和针对性,教学生“咬文嚼字”到读懂“画中有话”再到“学会应用”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11.随着社会的发展,古时候用身体中的器官来数数已经不能满足计数的需要了,于是他们又利用一些工具来计数。一起看书第10页,这幅画里的11片树叶是用什么来表示的?15只蜻蜓、1只鸡呢?
12.如果用这种方法,有35只鸡应该怎么办?有400只鸡呢?
13.看来,用工具来数数和身体数数一样也很不方便。古人又想到了什么新的方法呢?(绳结)
14.1个结表示1,绳子上有5个结,就表示有5个人。这里10个绳结就表示有几匹马?图上8个结又表示什么?
15.那我们班有52个小朋友,要打几个结?一年级一共306个小朋友,要打多少个结?全校2283个小朋友,如果让你们打结,你们愿意吗?
16.随着数的范围越来越大,用身体和工具的数数方法也不能满足生活中的需要了。古时候的人们遇到问题总是能不断地想办法,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不同数数的方法,实现与绘本之间的沟通,可以让学生体验数数的发展历程,体会现代计数方法的优越性。感受工具计数比身体计数先进的同时,学习古时候人们遇到问题不放弃,积极寻求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17.这时候就产生了数,但最初的数字,也长得像我们的身体、像石头、像木棍。除了数字外,人们还想到了一种新的数数方法,成倍成倍地数数。如一只手是5,然后两只手就是10,三只手就是15,……。也可以10、20、30、40……两只手就是10,然后成倍数。
18.同桌合作:数珠子,5个5个地数,记录总数。
19.小组合作:数花生,10个10个地数,记录总数。
【设计意图:数学阅读,既要有学生独立的初读和复读,也要有教师指导下的细读。同时让学生经历理解、模仿、操作等多种数学学习活动,为学生打开一窗数学的窗,感受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和有挑战的数学,更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拓展阅读,丰富数数
1.了解不同的手势也可以表示1至9个数。
2.用手势还能做加减法。
3.先估一估一堆豆子的个数,然后用5个5个数或10个10数的方法数一数。
4.自己再创造一种数数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数一数豆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数数,为形成自己的数学观提供多种的素材。】
五、板书设计
1、2、3、4、5、6……
2、4、6、8、10、12……
3、6、9、12、15、18……
5、10、15、20、25、30……
10、20、30、40、50、60……
六、教学反思
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价值,更关注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情感的发展,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是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学生年龄小,识字量不多,更喜欢动画等富有童趣的世界。《过去的人们是怎样数数的呢?》是由大量的图形及少量的文字组成的读本,孩子们自己能看个大概,加上教师的指导能够理解其中的数字信息,且与已经学习的书本数学本容有一定的联系,实践证明一年级的孩子能对这样的绘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阅读,它不像语文及故事书那样,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它把信息与具体形象的图案结合起来,形成“图中有话”“话中有图”的数学表达。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让孩子们认真摄取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再结合文字、符号,说清楚是什么、怎么看出来的,然后想一想自己能不能也这样试一试呢?这样既读又用,由想读到能读再到会读,真正地走进数学的阅读世界。
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是人生必然的经历。让孩子们从小爱上阅读,喜欢上数学阅读,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可以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为之付出努力!
《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看看、做做中尝试按数群整5数数,并能说出总数。
2.乐于参加数数学话,能大胆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通过数学阅读学习,了解到数学对人类日常生活的便利所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数数的历史,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难点:体验数数的乐趣,感受数字计数法的快捷和方便。
三、教学资源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世上还没有数和数字的时候,人们数数就是用身体,是用眼睛、嘴、耳朵来表示的。一只手代表5,一条竖杠代表1等等。还有比这更方便的方法,那就是成倍成倍的数。所以说,需要会产生创新,学习也是因为需要。
四、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数数
1.游戏:“我能数到几”。
2.我还会变着花样数,如1、3、5、7、9、11……,或2、4、6、8……,或3、6、9、12……。
3.我们现在都是用数字数数的,可是在很早很早以前,过去的人们是怎样数数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这本书《过去的人是怎么数数的呢?》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4.看着这题目,你先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书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考绘本内容。可谓课伊始,趣已生。】
二、走进绘本,体验数数
1.学生独立阅读绘本。
2.在古埃及的这幅壁画中,哪些符号是古时候的人用来表示数的呢?
3.也就是说,古时候人们常常用身体的器官来表示数。怎么用这些器官来表示数呢?书上第几面告诉我们的?
4.他们除了用眼睛,鼻子,耳朵来数数,还有就是用手和脚来数数。出示下图:这里是用手表示15条鱼,谁看懂了?
5.大家知道图中第二行,表示牛有多少头吗?
6.绘本第5页,古时候的人还用脚来数数,瞧12棵树是怎么看出来的?
7.翻到第6页。你会用古人数数的方法表示马、缸、树各有多少吗?挑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小组内交流一下。
8.一双手表示10,怎样用一只手表示更多的数呢?一起看书第7页。手上这一节一节的叫做指节。从图上可以看出,古人是怎样用指节来表示数的?
9.用大拇指指着自己的指关节一节一节地,像书上一样数一数。
10.书中这么多数数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自主通读绘本,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绘本的独特魅力。但有些内容学生还看不明白,这样教师的指导阅读就显示出必要和针对性,教学生“咬文嚼字”到读懂“画中有话”再到“学会应用”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11.随着社会的发展,古时候用身体中的器官来数数已经不能满足计数的需要了,于是他们又利用一些工具来计数。一起看书第10页,这幅画里的11片树叶是用什么来表示的?15只蜻蜓、1只鸡呢?
12.如果用这种方法,有35只鸡应该怎么办?有400只鸡呢?
13.看来,用工具来数数和身体数数一样也很不方便。古人又想到了什么新的方法呢?(绳结)
14.1个结表示1,绳子上有5个结,就表示有5个人。这里10个绳结就表示有几匹马?图上8个结又表示什么?
15.那我们班有52个小朋友,要打几个结?一年级一共306个小朋友,要打多少个结?全校2283个小朋友,如果让你们打结,你们愿意吗?
16.随着数的范围越来越大,用身体和工具的数数方法也不能满足生活中的需要了。古时候的人们遇到问题总是能不断地想办法,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不同数数的方法,实现与绘本之间的沟通,可以让学生体验数数的发展历程,体会现代计数方法的优越性。感受工具计数比身体计数先进的同时,学习古时候人们遇到问题不放弃,积极寻求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17.这时候就产生了数,但最初的数字,也长得像我们的身体、像石头、像木棍。除了数字外,人们还想到了一种新的数数方法,成倍成倍地数数。如一只手是5,然后两只手就是10,三只手就是15,……。也可以10、20、30、40……两只手就是10,然后成倍数。
18.同桌合作:数珠子,5个5个地数,记录总数。
19.小组合作:数花生,10个10个地数,记录总数。
【设计意图:数学阅读,既要有学生独立的初读和复读,也要有教师指导下的细读。同时让学生经历理解、模仿、操作等多种数学学习活动,为学生打开一窗数学的窗,感受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和有挑战的数学,更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拓展阅读,丰富数数
1.了解不同的手势也可以表示1至9个数。
2.用手势还能做加减法。
3.先估一估一堆豆子的个数,然后用5个5个数或10个10数的方法数一数。
4.自己再创造一种数数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数一数豆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数数,为形成自己的数学观提供多种的素材。】
五、板书设计
1、2、3、4、5、6……
2、4、6、8、10、12……
3、6、9、12、15、18……
5、10、15、20、25、30……
10、20、30、40、50、60……
六、教学反思
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价值,更关注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情感的发展,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是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学生年龄小,识字量不多,更喜欢动画等富有童趣的世界。《过去的人们是怎样数数的呢?》是由大量的图形及少量的文字组成的读本,孩子们自己能看个大概,加上教师的指导能够理解其中的数字信息,且与已经学习的书本数学本容有一定的联系,实践证明一年级的孩子能对这样的绘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阅读,它不像语文及故事书那样,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它把信息与具体形象的图案结合起来,形成“图中有话”“话中有图”的数学表达。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让孩子们认真摄取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再结合文字、符号,说清楚是什么、怎么看出来的,然后想一想自己能不能也这样试一试呢?这样既读又用,由想读到能读再到会读,真正地走进数学的阅读世界。
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是人生必然的经历。让孩子们从小爱上阅读,喜欢上数学阅读,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可以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为之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