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达拉姆的传说

(2015-12-30 16:57:01)
标签:

杂谈

(一)

藏历的十一月是“仙女节”,身在藏地的女朋友们都在秀美丽藏装和讨到红包时开心的样子。

 

我在拉萨晃悠了这么多年了,每次都能准确的错过仙女节,想想也是怪佩服自己的!没有偏财运的人吶!干脆写篇文章来安慰一下自己。

 

仙女节呢,顾名思义是个属于女性的节日,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藏地的风俗是,这一天,女生可以向认识或不认识的男生讨要红包,男生多少都要意思一下,有点像广东地区新年时未婚的人向已婚的人讨利市的风俗。

 

红包不在大小,在于心意。藏地的女孩,历来普遍都是很勤劳辛苦的,这一天,除了让女生开心,也有提醒男生尊重爱护女生的意思。

 

说起仙女节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藏传佛教(尤其是格鲁派)一位顶顶重要的女性护法神——“班达拉姆”,“班达拉姆”亦称“吉祥天母”,她原是印度教的女神,后被佛法降服,转成佛教的护法神,是女相护法神之首。她骑着骡子飞行于天上、地上、地下三界,又有“三界总主”之称。

 

传说自松赞干布时代起,吉祥天母就被迎请,降临雪域,成为大昭寺、拉萨城的守护神之一,后来她也成为班禅喇嘛和DALAILAMA护法神。

 

班达拉姆一般有两种化现,一种是呈寂静像,显现为一位文静端丽高贵的女神,人们习惯称之为“白拉姆”(“拉姆”是藏语“天女”之意。);另一种则是呈忿怒相,不像女神,比较像女神经,显现为蓝色法身,头戴五骷髅冠桔红色头发竖立这个忿怒相被称为”白巴东赞”,若有人提点,你会知道,忿怒法相有其深刻独特的宗教寓意在,每一处细节都不容轻忽。

 

我在寺庙转悠,初看班达拉姆的壁画或唐卡觉得恐怖,有种“哎哟我去!”的感觉,后来看多了,觉得萌萌哒,经常有“原来你也在这里”的亲切感,再后来,认真学习了法教,了解寓意之后就升起了对法和护法神的敬畏和尊敬之心。

 

在密宗的法脉里,班达拉姆是一位极为殊胜的,出世间的护法神。格鲁巴的转世系统里,每当上一世的班禅喇嘛和DALAILAMA圆寂之后,除却上师生前留下的已有线索,寻访灵童至关重要的一环是遵循极为严谨的宗教仪轨迎请护法神降临,高僧前往去山南加查县的“拉姆拉措”(“措”即是藏语“湖”的意思)观湖,获得神启——也因此拉姆拉措成为格鲁派的圣湖。

 

拉姆拉措是一座方圆不到一公里,形似头盖骨的小湖,相传是拉姆拉措的头盖骨所化,我曾只身前往山南,朝觐此湖。从旁边的高山上望下去,千真万确就是一个头盖骨的形状。这段朝觐的经历以后再说,先说一些有趣的传说。

 

不晓得出于什么原因,在藏族人的民间传说中,班达拉姆成了一个性格霸道乖僻的老太太,她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乖巧又孝顺,懂事又听话,自然生得美丽非凡,人们称她为白拉姆,“白巴东赞”成了二女儿,长相一般,性格却要叛逆一点,瞒着自己的母亲和赤尊赞神发生了感情。

 

赤尊赞神传说是护送文成公主和等身佛像进藏的一位护军,是一位汉人,死后被封为赞神(在护法神的级别比里较低的,属于世间的护法神)。

 

顺带说一下,护法神在藏传佛教中是没有定额的,只要有需要,名额就可以增加,在藏语叫“却迥”,分为出世间的护法神和世间的护法神,班达拉姆是出世间的护法神,而赞神、土地等都属于世间的护法神。

 

班达拉姆很不满意这事,不知道是生气女儿早恋,违背了她的教诲,还是瞧不上这位级别低的护法神女婿。她对二女儿严加管教,将赤尊赞神赶出了大昭寺,勒令这对情侣一年见一面。

 

不管什么原因吧,这对苦命鸳鸯成了藏族版的牛郎织女,每年能够见面的日子就是仙女节这一天。

 

这一天,大昭寺的僧人会把“白巴东赞”的护法神像请出来,绕大昭寺巡游一周,然后把她背到拉萨河边,与河对岸的赤尊赞神相见(赤尊赞神被赶出大昭寺后就迁居到拉萨河对岸的寺庙里)。僧人们会将赞神像也请出来,和白巴东赞隔河相对,相处一段时间。

 

也有传说说,赞神原本是班达拉姆的丈夫,班达拉姆对他不满意,就把他赶出了大昭寺(具体犯了什么错不知道……)。

 

赞神打不过她,只能流落在外。夫妻分居之后,一年只见一次,似乎有和好思念之意,然而并没有。这么多年过去了,赞神也没有被准许回到大昭寺。

 

我第一次听到这传说时,笑得打跌,默默的为怕丈母娘(老婆?)赞神掬了一把同情泪。倒插门汉子不容易呐!又默默觉得我西藏的僧人真是有人情味,人肉喜鹊!点赞点赞!

 

各么再说到班达拉姆的小女儿,名叫“东苏拉姆”的姑娘。传说中,这位小姑娘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被霸道老妈赶出家门,无家可归,只能游荡于外,沦为乞丐。她习惯蹲在八廓街的东南角。所以在那里有一面东苏拉姆墙,路人经过的时候会撒上一把糌粑,或抹上一把酥油,作为对她的施舍。

 

这些民间传说没有任何宗教依据,现在看来,故事里的人设也颇有不和情理之处,女儿叛逆固然不对,老妈霸道难道就对了?

 

再说了,女神的女儿混得再次也不至于沦为乞丐吧。不过,这倒是朴素的反映了藏民孝顺父母的传统(以及,因果报应的思维,然而,在这个故事里,愚笨的我确实没太体会出来……)

 

只能借用周董的一句歌词“听妈妈的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二)

关于班达拉姆的传说,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另一个。

 

842年,吐蕃王朝的末代赞普朗达玛进行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巧合的是,朗达玛灭佛与唐武宗灭佛的时间相差无几,残酷程度不相上下,这其间也许有特别的因缘,但你我,不能全然了知。

 

朗达玛灭佛不是传说,是历有记载的,朗达玛灭佛固然不对,在佛教中却没有一味指责,反而留下了一个令人深思反省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地方住着一些佛教信徒,他们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给自己积福决定在山坡上建造佛塔,在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为佛塔驮运石块的就是头可怜的牛,当佛塔竣工时,这头牛已经累得骨瘦如柴,奄奄一息。

 

当时那些建造佛塔的人们,只顾着为佛塔开光庆祝,没有人注意这头悲惨之极的老牛。这头老牛心中忿愤不平,在断气之前立了一个恶誓:“我今世为牛,被佛教徒如此虐,世我若能转世成手握生杀大权的人,定要佛教毁灭。”

 

不知经过了多少劫,等到业果成熟,头冤死的老牛转世成赞普,于是就有了朗达玛灭佛。

 

我心里一直记得这个传说(也许它还有其他类似的版本,但寓意是相似的),朗达玛灭佛,在当时给藏地佛教带来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然而,在后来的传说中,这却成了自我反思的契机。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忏悔。”

 

我深信因果法则,更喜欢佛教的宽容和自省。我们只看到眼前的恩仇得失,着眼别人给我们的伤害,却不曾反思我们在眼前当下或无量劫前曾犯下的过失。

 

它也曾深受伤害,他背负着前世的怨怒而来。他在施行报复时,自身也是痛苦的,没有人会因为伤害别人而获得真正的快乐。

 

当我们在面对一个人的嗔恨时,我们要学习将他和他的嗔心区别开来看。

 

言归正传,在那诸神沉默的时代,眼看着佛法在雪域就要消亡,有一位在深山苦修的僧人拉隆·贝吉多杰(法名吉祥金刚),行智计行刺了朗达玛。

 

据说,他之所以能够下定决心去刺杀朗达玛,是因为班达拉姆化作一位妇人前往他修行的山洞点化他——谢天谢地,班达拉姆终于不是传说中那个性格古怪的老太婆和性格暴虐的妇女了。

 

得到吉祥天母的启示,贝吉多杰将白马涂黑,准备了一件外黑里白的披风和一顶外黑里白的帽子,将脸涂黑,怀藏弓箭,前往拉萨。到拉萨后见一人便问:“你知道赞普王在那儿吗?”那人指着大昭寺方向:“赞普正在寺前观看唐蕃会盟碑文呢。

 

贝吉多杰一边低首为礼,接近朗达玛一边默祷本尊护佑,为众生射杀此魔头。这是藏族版的“荆轲刺秦王”,与荆轲的功败垂成不同是,朗达玛中箭身亡,而贝吉多杰凭借高超的反侦察技术趁乱逃脱了。

 

他逃亡时经过河流,河水洗去白马身上的黑色,他将黑色披风和帽子反穿,来时黑人黑马,去时白人白马,行如疾风,侍卫忙乱之中根本无法认出这位冷静从容的刺客。

 

贝吉多杰虽是苦修僧人,行止却大有李白《侠客行》中所描述侠士的风采:“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当我们真正理解这个传说时,会发现它深藏的寓意:“神灵”只能给你启示,为你指出解脱的道路,何时启程,如何救度自己,却只能由你自己决定。

 

没有起死回生的甘露,没有受即解脱的灌顶,没有法力无边的上师,没有花样百出的坐床,只有如实如法的教义——源自于希有世尊释迦牟尼。我们要牢记,他是觉悟者,而不是神。

 

他指出的道路,光明正大,却注定是一条独来独往,孤身犯险的路,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是真正的勇者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