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洞通幽,九鲤朝天——2008年游记:7.7 太姥山(2)

(2009-03-19 14:47:04)
标签:

自助游

2008

太姥山

九鲤朝天

一片瓦

一线天

覆鼎峰

摩霄峰

旅游

分类: 2008年旅游

7月7日      福鼎太姥山  温州   小雨

太姥山的另一特点就是洞。太姥由于特殊的地理,不仅石奇,而且有很多曲折深邃的岩洞。这些洞各具特色,有向上扩展,可达“九鲤朝天”石顶,曰“通天洞”;有两岩陡立,上夹附石,曰“七星洞”;有削壁夹巷,见天如线,曰“一线天”;有终年滴水,曰“滴水洞”;有乱石垒叠,洞顶崛岩高低,游人进入需弓腰折背而过,曰“三折腰”......洞中可观日,洞内可望海,洞穴存井,洞里有龙潭,小的只容儿人小憩,大的可容千人,可以建楼、台、亭、阁。每逢夏日洞中空谷兰盛,暗香浮动,时有时无,令人心醉神怡。游人进入洞中后,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洞中可望海、观日,怪石似骆驼、似玉笋,千姿百态,有的似螺旋向下旋转,有的夹壁直立,石径遥通,不但有“一线天”,还有“三线天”,暗泉多处,清澈见底,水声潺潺,每当阳光射入水中,反射于洞壁,就像流霞在飞舞,奇妙的光与色将游人带入幻觉世界。由于气流的活动有的洞寒风习习,有的却暖气融融,奇妙的是站立一处,伸开两手,冷暖感觉不同。有的地方,更有太古藤蔓为争阳光,争雨露,争生存,顽强地盘旋曲折,沿着洞壁延伸,编织着富有生命力的“赞歌”。

奇洞通幽,九鲤朝天——2008年游记:7.7 <wbr>太姥山(2)

挤过仅可容一人侧身而过的一线天洞,穿过白马洞,便到一片瓦。这里传说为太姥娘娘得道升天的地方。奇洞通幽,九鲤朝天——2008年游记:7.7 <wbr>太姥山(2)到此巧遇一行数人有导游讲解,加之此时正好云开雾散,正好可边听太姥娘娘升天故事边赏金龟爬壁、金鸡报晓等景观群。

奇洞通幽,九鲤朝天——2008年游记:7.7 <wbr>太姥山(2)奇洞通幽,九鲤朝天——2008年游记:7.7 <wbr>太姥山(2)如有兴趣再到尧封太姥舍利塔、太姥圣殿凭吊闽越第一女神,最后歇脚太姥娘娘修道的鸿雪洞用丹井水泡一壶太姥娘娘传下的绿雪芽茶。当然后面两项我都是毫无兴趣不过随便转了转。

奇洞通幽,九鲤朝天——2008年游记:7.7 <wbr>太姥山(2)

通过(准确来说是手脚并用地爬过)寓意可上九天揽月的通天洞到达“九鲤朝天”峰腰的南天门口。奇洞通幽,九鲤朝天——2008年游记:7.7 <wbr>太姥山(2)站在两扇陡峭岩壁对峙的南天门,可远眺海市蜃楼般的香山寺,仰观沙弥拜月、观音坐莲。奇洞通幽,九鲤朝天——2008年游记:7.7 <wbr>太姥山(2)当然,来这的目的还是那向往已久的九鲤朝天,这是一组花岗岩峰林,峰林像一群从水中跃起、向天空窜去的鲤鱼,是太姥山最壮观的峰峦景观,可惜此时云雾又起,照片的效果不甚理想。奇洞通幽,九鲤朝天——2008年游记:7.7 <wbr>太姥山(2)我认真数了数鲤鱼的数目肯定不只九条,想到“九”这个数,在古汉语里不为实数,而是泛言其多,欣赏此景时,必须把整座山峰连成一体。但不知桂林漓江上的“九马画山”是否也是虚数,不然芊芊怎么随便就数出十几匹马了,而我去看了N次还是数不出九匹。奇洞通幽,九鲤朝天——2008年游记:7.7 <wbr>太姥山(2)

因觉太姥山的洞实在有意思,所以多走了一段路过了一趟七星洞。洞顶上镶嵌着七块摇摇欲坠的圆石,抬头望去,仿佛七颗星星缀在一线天空。站在洞内望天,感觉这些石头在闪闪烁烁,此时山中浓雾笼罩,四周一片灰暗之时,这七颗星愈发光亮。

顺着山路来到白云寺。不知此寺是何来历,但见寺庙已经破败且人迹罕至,只有寺前的竹林随着阵阵山风而呼呼作响。

寺后的摩霄峰据说是太姥山的登高远眺的最佳去处,但不时升起的云雾让我只看到了山峰上的电视塔。独自一人(爸爸在峰下休息)登上在虚无缥缈的山峰,张开双臂感受海风的亲抚和云雾中水气的湿润,仿佛身处仙境。

覆鼎峰是太姥山之最,状如倒覆之鼎,故名之。福鼎名亦源于此。登上峰顶,一览众山小,无边的东海在它的脚下,直与天合。游太姥的人常说太姥缺水景,其实不然,太姥山,山衬海,海托山,素称“海上仙都”,既看山,又观海,互相映衬,蔚为壮观。加之太姥山多狭谷、山洞,雨后地表水就流入洞中,汇成各种暗泉和飞瀑,流水潺潺,滴水叮当,如琵琶慢拔,如古筝轻弹,游人可在洞中默听泉声,欣赏水趣,兴味无穷。山涧暗泉多处,由于洞中回音作用,游客在不同位置和角度,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水声,有的沙沙作响,有的哗哗作唱,妙不可言,它可洗去你胸中一切烦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