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班六课作业选:保持一颗空杯的心

(2013-09-25 23:14:28)
标签:

陈清贫

文化

写作培训班

第六期

作业选

分类: 陈清贫教战系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陈清贫前言:2013年9月22日,陈清贫写作培训班第六期在群里上了第六课。第六期充分发挥优秀学员的能动性,由以往我一个人唱独角戏,改为周一到周五都有班干部值班并授课,此举大大丰富了写作培训班的授课内容。

    现在,我们的五个值班班委:杨部长、卢国斌、王玉龙、曾贵超和曹文学,都非常尽职尽责。他们精心写作的教程,都非常具有借鉴性和实用性。

    现在,在五个班委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的学员已经开始结硕果了。

    如,鲁智娟、崔利敏,还有陈美静同学,在曹文学的具体指导下,都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段子。

    而第六期学员王怡冰(磐石),在学习了杨部长的写作理论后,迅速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接着,他又虚心学习师兄师姐的作品,包括:《印度的车来车往》(王春玲),《在印度吃手抓饭》(封小凤),《卡夫卡的“蜗居”》(危笑天),《乌兰巴托的“白蘑菇”》(赵建伟),《喜抢五彩旗》(周明)。

    然后,王怡冰仿写了一篇《街头风景古董车》,结果发表在2013年8月18日《人民日报》07版国际版。

    接着,他又学习了班委王玉龙的美食写法,学写了一篇《初秋上兴福寺吃蕈油面》,结果发表在2013年9月14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

    授课中,我第二个表扬的是来自四川的五期学员李莉同学。

    李莉同学也是一个有心人,一进群就把群共享翻了一个遍,把以前优秀学员沈青黎、危笑天、萱小蕾、陈旭菲、彭彦花等人的写作经验都打印下来,仔细揣摩。

    结果,她写的第二课作业《品一钵悟禅的白米粥》,就发表在《工人日报》这样的大报上。

    经过一年的努力,李莉同学进步很快。甚至在我教了两课摄影课后,李莉同学的摄影技术也突飞猛进,以前不会玩相机的她,从零起步,如今已经发表了大量图片作品!

    这样的成绩,让很多学员啧啧称奇。

    尤为难得的是,已经很优秀的她,依然时常保持一颗空杯的心,虚心求教,多方吸收营养。

    如,班委曾贵超开讲时评课后,李莉同学很快就掌握了这种写作技巧,飞快地发表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篇时评。《“待合格”彰显教育智慧》,见2013年9月21日《湖南日报》。

    最后,我布置了本期作业:去群共享,将五个班委的课程全部下载下来,仔细阅读一篇。然后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读后感,标题统一为《保持一颗空杯的心》。内容:自己有哪些收获?今后有何学习上的打算?是否准备大量阅读和背诵?又如何向王怡冰和李莉同学学习?等。以下,便是几个学员的作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个停止学习的人则已经进入老年,无论他是20岁还是80岁,坚持学习的人才能永葆青春。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句话,觉得颇有意义!

    是的,当一个人懂得了“坚持”二字,便拥有了不朽的青春。

    我想每一个来到这个世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文学是我这一生最大的爱好,每每读到名家大作,无不感慨文字的魅力。于是,我也有了梦想,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写出那样有生命力的文字,或感人至深,或发人深醒,或洗涤灵魂……

    于是我带着梦想加入了陈清贫写作培训班。在加入之初,我是充满激情的,是斗志昂扬的,是志在必得的。

    可是,学习的过程并不如我想像得顺利。陈老师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而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学生,是一个不懂得如何学习的学生,所以进步甚微。

    写作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的行业,大家因为一个共同的梦想而聚在了一起。有的同学起点很高,在加入之前就颇有成就了,这一点让我感到自卑。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发表的喜报不断,而我自己却很难得到一个好消息,我的信心正在一点一滴地丧失,我的激情,我的斗志正在一点一点被磨平。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整颗心都被强烈的挫败感包围着。

    正当我垂头丧气,找不着北的时候,老师的又一堂课如醍醐灌顶,浇醒了我。

    我一度认为是不是自己资质问题,所以总是落于人后。而当老师讲到两位同学的写作故事之后,我悄悄地脸红了。两位同学不仅认真学习了老师的课程,还虚心研究了每位班委的写作分享,最终获得了喜人的成绩。我总是一味地懊恼自己不出成绩,却忽略了他们背后的努力,还有那份谦卑的态度。

    听着老师的课,我逐渐找到了方向。我想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份坚持和一个空杯的心。

    无论杯子里面是咖啡,是茶,是酒,还是白开水,都统统地倒干净吧!因为只有一个空白的,纯净的杯子才能重新注入新的东西。我不要做一个已经被定性的杯子,我只愿做一只空杯,因为只有空杯,才拥有无限的可能。

    是的,我感到梦想又在朝我招手了,如今我已经将那些懊恼,气馁,和其它所有消极的杂念,都倒得干干净净了,我要带着一个空杯的心虚心像每一个人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名家不是天生的,每一个成功的背后,必然都有加倍的付出。而虚心使人进步,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班级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下,我相信终有一日,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是的,不必等待,阅读,学习,背诵将从现在起溶进我的生活,而写作将成为我的生命。我要永远带着一个空杯的心,永不休止地为它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它永远热血沸腾,青春永驻!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空杯成为一种态度,让追逐梦想成为我一生的事业,直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刻!(文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加入陈家大院已一月有余,初来乍到,兴喜若狂,觉得自己十年的写作梦从此有了阶梯,跟着陈老师一步步向前,终会有一天能踏上现实的彼岸。

    一直跟着老师的授课进度在学习,作业也均能按时完成。陈老师是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百忙中还抽出时间一一给予了回复和指点。也的确是自己水平欠佳,两篇作业都只得了68分,离老师提出的80分差距甚大,但我丝毫也不气馁,记得网上读来的一句话:成功就是比跌倒多站起来一次。所以,我一定会坚持写下去。

    除了老师的教导,群里的师兄师姐们也都毫不吝啬。在老师的安排下,几名班委委员将自己的写作秘籍在群里一一倾囊相授。杨部长的新闻写作,曾贵超的时评构思,曹文学的段子编排,王玉龙的美食、亲子小短文创作……

    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的技法都堪称绝技,我如能领悟其中的十之一二,便受用终身。如获至宝般下载下来细细品读,越读越觉得写作的天地如此宽广,里面的奥妙博大精深,自己还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想要初窥门径,还需要刻苦用功。

    用功的途径说来也简单:一是多读,二是多写。

    读书在于我本是分内的事情,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本就应该不断阅读,充实提高自己,奈何平日里杂事缠身,俗务不断,还真是难以抽出时间好好读几本书了。但在群里听了陈老师介绍自己为写《玛雅星空》一书,读了700多本相关著作,实在汗颜。

    后来又得知群里的卢国斌师兄居然都已经开始整篇背诵的时候,我更是无地自容。相比起老师和师兄们的日里万机,我这点忙碌根本谈不上什么,而以忙为借口不去读书,实在是羞煞人也。因此,我决定从现在开始,至少每月读一到两本书,无论纸质亦或电子,只要是读了,就是进步,就能提高。

    至于写的方面,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因此,一直以来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也都放在小说、散文方面,而对新闻、时评等类型的文章还没找到感觉。针对自己这个特点,我决定先从王玉龙师兄教授的美食、育儿等主题的短文写作开始入手。

    想到自己的女儿才一岁半多,这育儿的文章应该可以试一试,于是,憋了半天,写了一篇关于不滥用抗生素的短文,发给玉龙师兄看后,被玉龙兄一盆凉水泼下来:没价值!后经过玉龙师兄的点拨,原来是文章的立意就偏了,所以无论细节刻画得多么生动,文章都是没有价值的,更没有发表的可能性。

    被玉龙师兄如此当头棒喝以后,我如同被醍醐灌顶一般,顿时觉得原来自己一直对写作和发表这件事的认识都没找准方向,难怪至今没有一字变铅。第二天,我又写了另一篇发过去,这一次玉龙师兄的点评是文章的立意有一些好转,但是全文仍然没有太大的价值,后来为了说得更清楚,干脆电话里直接指导。

    玉龙师兄是山东人,性格直爽,说话不拐弯抹角,对我这样的新手没有虚妄的夸赞,而是单刀直入,给我的恰恰都是最有用的指导。玉龙师兄事后又担心我受打击,QQ上又劝要我不要多心,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好人。在此也深深地感谢玉兄师兄的悉心指点。

    总之,入群以来,我感觉自己在写作这条路上渐渐找到了方向,相信有陈老师的指导和众师兄师姐的点拨,我一定会逐步提高,最终实现自己的写作之梦。(陈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加入陈家大院也有数月了,每天都努力学习前辈们的写作经验,可无法将前辈们的写作经验用到自己身上,导致进步很慢。这一切并不是因为自己消化吸收能力差,只是因为自己无法保持一颗空杯的心,始终无法做到“忘我”。

    第六期首创班委值日,周一至周六每天都有班委值日传授各自的“独门秘籍”。9月2日,周一,王玉龙师兄传授“美食文”写作秘籍,并布置作业。

    玉龙师兄讲解的非常到位,几乎是“一学就会”的方法,我也写了一篇美食文叫《糯米肉丸》,期待着玉龙师兄的点评。

    怕我等太久,玉龙师兄特地qq联系我,说:“我正在你们江苏南通出差,你的文我收到了,你自己有美食文的投稿途径吗?”得到我否定回答后,玉龙师兄热心的说:“等我忙完了,帮你投投看。”

    后来,杨部长授课,热心的部长说,大家有作品可以给他点评,晚上我写了封邮件一口气上传三篇文章发给了部长。心想:部长肯定很忙,给他点评的文章肯定也很多,估计要五六天才能收到点评吧。

    意外的是,第二天早上打开手机查看余额宝收益的时候,微信发来一封qq邮箱有新邮件的提醒,竟然是部长的点评!一看部长发邮件的时间,我更加吃惊,竟然是夜里!感动之余又有点欣喜,陈家大院即使大有成就的师兄们都能这样帮助小辈,这样的写作班到哪里去找?

    后来才知道部长熬了一夜,点评数百篇的文章。也许部长特别能够理解我们这些尚未发稿的学员的心思:我们收到点评就像师兄们第一次收到稿费一样激动,这种激动会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写作。

    写作班几乎每天都有喜讯,群里每个学员在现实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领导、老师、白领、工人、学生,年龄跨度也很大:从十多岁到六十多岁,学员遍布祖国各地甚至跨了国界,但大家在群里都只有一个身份:陈老师的学生。
 
    不管是大有成就的封小凤、曹文学、王玉龙,还是刚刚起步的王怡冰,大家谨记自己是老师的学生,永葆一颗空杯的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写作的路上你追我赶。

    而我,就好比武侠小说里一个武功平平的人得到高人指点并输送内力以助我练成最上乘的武功,可是我小小的身体里,容不下两股真气,差点走火入魔。

    我手里拿着从陈家大院获得的各门各派的武功秘籍,虽然很想把所有的武功都学会,但贪多嚼不烂,在写作的路上还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一口吃一个胖子,结果只能是撑破肚皮。所以我要挑选王玉龙师兄的武功,抛掉自己那已有的半杯水,保持空杯,从基础练起,争取早日发表处女作。(纪雪姣)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命题作业,我改变了以往边喝茶边工作的习惯,而是一口气喝空杯中水开始做作业。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又将五名班委的授课内容复习了一遍。

    卢国斌所说的海量阅读吓了我一跳,这是我最大弱点,这下让我感觉到自己真的太空了……我要喝水。

    曹文学说:“段子就是为我们零起步、底子差、刚开始学习的新人量身准备的。”这不是倒入我杯中的凉茶而是一口壮胆的烈性白酒。

    王玉龙讲的是将舌尖上的美食转化为笔尖下的美文。而我总是吃得很美,文字却像白开水。美食好吃但需要节制,而掌握美词却是多多益善。

    杨部长说要想发表文章必须靠近“标准答案”。可这个标准答案往往如同单相思中的恋人,不具备条件时,你想靠近她,她却远离你而去。抓紧时间积累财富,创造条件。

    曾贵超说:“能够吃遍所有问题固然可喜,但选择适合自己的更可贵。”他没有请我喝点什么,却给了我一瓶治疗头痛的清凉油。现在我最头痛的是原本想放下的公司事务但现在无法放下,使自己分身乏术。只能循序渐进,合理选择。

    以上只是领会到的凤毛麟角,对于我这样时间少、记忆差的人怎样才能学得更多更好呢?

    我想喝水。眼前只有那只空空的水杯,当我抬头时却看见橱柜里还有许多空水杯,于是我想:如果……

    当禅师为那个前来拜访却心地高傲的年轻人倒满水后,轻声地问:“还需要吗?”此后可能有三个结果:

    一、年轻人回答说:“不需要了。”禅师则做了个送客的姿态,客气地说:“欢迎下次光临。”

    二、年轻人惊诧片刻后,面色泛红羞愧地回答说:“我还要。”于是禅师又拿出了一只水杯。

    三、年轻人惊诧片刻后,羞愧地低下了头。突然,他翻开行李箱,将自己的喝水杯、漱口杯和一个空矿泉水瓶都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目光渴求地对禅师说:“我还要。”

    结果三适合我,故想冒昧地称其为:多杯心态。暂时吸收不了的,做好整理和收藏,慢慢地理解与吸收。

    无论是空杯还是多杯,我们需要明白的道理是:永不自满,创造一切学习条件,用勤奋与智慧去渴求知识、探索真理。(张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到今天为止,曹文学师兄已经为我们做了四期关于段子的指导,反复学习《把段子写到极致》,终觉写段子既容易却又极困难。

    段子写法并不复杂,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曹师兄教导我们,写段子要把握住段子特有的的形式。字数短,大体就是120至300字左右;情节比较完整,讲究“一件事,两个人,三道弯”。
 
    段子结构上可分为三段式:第一段,介绍背景,交代相关人物及关系。第二段,层层铺垫,埋下伏笔,引入歧途。第三段,抖出包袱,突出笑点。所以,只要在曹师兄的指导下稍加训练,基本都能把握段子的写法。

    然而,我却又觉得写段子极其困难,困难之处在于难以抓住让人回味的“笑点”。曹师兄讲过,笑点是段子的灵魂,前面所做的种种努力皆为最后博人一笑,让人回味无穷,否则,那就是失败的段子。从这一点来说,笑点成就段子,抓不住好的笑点就无法写出段子,因此我觉得段子难写。

    怎样才能抓住好的笑点?我也在反复思考。曹师兄说,好的笑点要帖近生活,让人觉得情理之中,却是意料之外,所以笑点要从生活中得来。问生活要笑点,也许这就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反复训练的本领。

    曾经我也在想,是不是我的生活中确实没有笑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崔利敏同学发表的段子《井阿姨》就是从群聊素材中发掘出来的;秦荣华同学的段子《娶了我吧》是从小孩的童言中提炼的;曹师兄还从新闻题材中成功寻找出笑点。

    原来,笑点就在我的生活之中、眼皮之下。

    那么,是什么遮住了我的眼?也许是固有的生活经验,也许是习惯的思维方式,也许还有一颗并不“空杯”的心。也许只有从零开始,以新生儿般新奇的眼光观察世界、关注生活,发现笑点,成就段子。

    好吧,让我们不断学习,保持一颗空杯的心,练一双识“段”的慧眼,终能使段子遍地开花,也算不辜负陈老师和曹师兄的一番教导。(梁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