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上八点十五分,我踏上了从皇后区到曼哈顿的地铁。没有座位,只能站在地铁窗旁欣赏外面的风景。这地铁有一百多年历史,在高架桥上轰隆隆地往前行驶着,每当我往下看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在这至少有4层楼高度的桥上,怎么可以承载着这么多的人?
今天早晨,苏菲和我有了内心的第一次交谈。车厢里的人,什么颜色皮肤的都有,我在想,他们脑海里的苏菲又是什么样子的?
这本书是外国中小学的阅读课必读书目,香港学生读的是繁体字版,欧美读的是英文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下,得出的哲学感悟又是怎样的呢?
我是山城贵阳飞出来的草根野丫头,5年前大学毕业,把自己大学兼职赚的不少钱挥霍一空后,居然还是拿着老妈给的私房钱独自南上闯广州。很是惭愧,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就此过眼云烟。
我信誓旦旦地向爸妈宣誓,我一定会靠自己的能力闯到美国去。我依然坚守我完美的爱情观和事业观,我也一直为自己是个闯出一片天的从贫二代到奋二代的战绩而自以为是。
但是,列车窗外的景象,让我回到那历史的一刻,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像苏菲一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着一张张的小纸条。
不过,那只是一个人的对话。这些年在自己的世界里活着,我的固执又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多少的伤害呢?我什么是做对的,什么又是做错的呢?
苏菲让我飞出了那个冰冷的铁盒,她让我重新停止思考,用心和呼吸去听内心最深的感受,感受之前所做所悟是否正确。我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个我?我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我停在了这本书里的两句话,一直未能前进,这两句话让我颓废茫然了整整一个星期:
1)“Wisest is she who knows she does not know。”
2)“True insight comes from within。”
童心——“True insight comes from within”
这个周末,在家里搜视频看,影响最深刻的是央视主持人柴静对孔雀公主杨丽萍的访谈。公主是大山的白族女儿,从小她就观察自然,自得其乐,她说:“我躺在河边,仰望着天,云多美啊,总是千变万化,我一看就能看好久。”
公主的侄女介绍道,阿姨是大师,她说就是要和大自然接触,等到能把云都能看得出一个洞来也就差不多了。
我重温了这个54岁的孔雀公主在2012年央视春晚上的《雀之恋》,非常震撼和感动于这位大师的童心境界。公主用自己的每个肢体动作,表达着对孔雀的理解和大自然的对话,杨丽萍的舞蹈是她的Insight,是她的哲学,因为这是来自于她的心灵。
采访中有段故事,因为公主当年不参加中央民族学院的芭蕾舞蹈训练,没有参加舞蹈比赛的机会,没有补贴,但她坚持用借来的钱买衣服,录像舞蹈,自己把这个录像送到了组委会,最后获得了两项大奖,被誉为是胳膊拧过大腿的胜利。
公主和哲学家们都有个共同的特性,善于观察,她从小就在大山里用自己的身体模仿着大自然的语言。哲学家们也是个个精于观察世间万物的人,把世界看得太透,反而有了超然的哲学生活观。他们不束缚于世俗的浮躁,规条,我行我素,为世人留下了智慧的一笔。
受到类似榜样力量的鼓舞,我也秉承着这种我行我素的行为风格,给了我无穷的动力和坚定的毅力往前行。这些年,我只专注了自己的世界,物极必反,阴阳两极。
苏菲让我抬头,看向列车窗外的世界,问我自己,平衡是inside & outside 的一种此消彼长的制衡。“童心”的另外一个代名词,是否就是“固执”?
固执——“Wisest is she who knows she does not know”
2010年9月走进美国商学院的教室,在读到这句时,突然觉得自己还不是特别的蠢,因为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个无知的人,但是在国际化的环境里,更是惊讶于:天啦,我还居然无知到这种地步!
在这个残酷竞争的时代,我们有两个选择,让这个世界为我而改变,或者是让我主动去适应这个世界,改变自己。我选择我能控制的第二种方式,我想我要走出的第一步,就是把我尘封已久的窗帘拉开,小心翼翼地探出头去看看我不知道的世界到底有多大,划出个合适范围,开始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和探索。
极端的固执就是偏见,我在广州时遇到了学英语的弘满师傅。我很有幸和这位高僧认识,她是10多岁出家的,出家十几年已经是某大佛寺的二把手,精通茶艺、针灸,当时学英语是为到澳洲一家出名的佛学院去进修。
这位充满智慧的师傅在和我交流时说,很多事情重要的,更在于你的用心和这件物或是事后面的意义。我平生第一次和出家高人交谈,彻底打破了我以前认为出家人是没有七情六欲生活、纯粹在世外桃源的高人。我开始接触佛学,学习朝拜的礼仪,学习较浅的佛学知识,慢慢放下心上的执著。
我被戒嗔的小故事一次次激起内心善恶的价值观的重新评判。到底什么是对的?看着那些不同肤色的人对于不同宗教的敬仰、跟从,最终我学会了求同存异。我学会了用礼貌和尊敬的微笑作为见面礼,赠于和我在这个大熔炉里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人。
苏菲让她轻松卸下那厚重尘封已久的窗帘,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戒嗔让她放下心中的执著,理性地收藏着每一寸阳光下美丽的宝贝;陈清贫编辑老师则让那窗帘背后的影子,勇敢地和外面的世界对话。
作者:Helen,陈清贫写作培训班第四期学员,2012年4月2日于纽约

第四期学员:听袁中喜师兄讲课有感之一
第四期学员:听袁中喜师兄讲课有感之二
《新养老时代》:孝心文学获十万元大奖
第四期学员:听袁忠喜师兄讲课有感之三
袁忠喜:认识陈清贫,我走上了写稿之路
学员危笑天:作品第一次上《人民日报》
学员夏筱北:成都见陈清贫老师有感 学员吴兰:陈清贫老师为我照亮梦想的路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作业点评(节选一)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评安宁作品《姐妹》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作业选:评《方子传》 写作培训四期作业选:读《苏菲的世界》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第五期开班在即,欢迎喜爱写作、有心提高的朋友加入这个团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