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同事知音一山的帖子:不要误会,是博客导师而不是博士导师。沈、陈二位虽然是编辑大家,但今生会不会当博士生导师我不清楚;而我这辈子不可能当博士生了,这却是毋庸质疑的。
我开博4个多月,点击量32000多,虽然成绩不大,但就这点成绩,除了应该感谢众多的博友支持外,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沈有桥、陈清贫二位同事了。可以说,是沈、陈二位把我引入浩瀚的博海。
我和沈、陈二位是知音传媒集团的同事。沈有桥为《知音》创刊时期五六个创始人之一,是一个时常保持幽默而青春焕发的资深编辑;陈清贫同我一样是行伍出身武警警官,还是穿着军装的时候,就借调到《知音》当编辑,是能写能编、多才多艺、颇有些名气的编辑。
2007年月1月,知音集团从东湖路16号搬到169号办公。出于多运动不增重或少增重的考虑,我们相约每天早晨步行4公里到新办公楼上班。这样,一路上我们的交流就更多了。
沈、陈二位都在新浪开了博客,也劝我开个博,说开博有诸多好处。有好几次与沈编辑同行时,他一再劝我快开。我说,连如何开我都不会,怎么开?他说,只要你决定开,我来给你当参谋。而我一直犹豫。
最后决定开博是受清贫三件事的影响。一是在新浪网举行的第二届博客大赛中,清贫取得了最佳博客奖,影响巨大,我们的内刊《知音传媒》发了消息。
二是清贫成功利用自己博客的影响,协助为一位白血病患者劝捐,获得过10万,挽救了一个年轻姑娘枯萎的生命,其体会也在《知音传媒》上刊登。
三是集团成立了一个旨在资助大重病患者的知音救助基金会,其宣传广告也在他的博客上发布扩大了影响。由于我兼职主编《知音传媒》的内刊,对前两事非常清楚,又由于兼知音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主任,对后一件事也直接请他帮过忙,因而对于博客有利于工作有切身的感受。于是我正式决定把博客开起来。
实际上我在2007年8月8日就注册了,但一直空白在那儿,我在等待时机,找一篇有影响的内容上第一篇。终于有了一个契机,9月初,网络上出现搞笑《知音》体标题的博文,当然不是所有的博文都是恶意,而有的人却借机伤害《知音》,于是决定我的第一篇博文就来写这件事。
9月7日,开博首篇文章《我也来说说<知音>的长标题》 贴出来了,虽然点击量不多,但第一篇就有那个点击量也算可以了。由于沈陈二人也给我转了,多少有点影响。
开始,如何上文章、如何修改、如何上图片,都遇到了一些问题,沈老师都是随叫随到给我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光晚上到我家中指导就有三次。
几个月来,写博文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渐渐,我写博文的目的很明确了:一是督促自己思考问题,写出一些东西,确实在无形的压力下写了近80篇有感而发的东西。
二是用写博文来回忆、怀念过去岁月的火热生活、奋斗历程和人情友情,把回忆变成文字,再将文字留作纪念;三是与博友交流,认识了一些真诚的朋友,充实了自己的人生,充实业余生活。当然,也利用博客反映了一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事情。
由于开博目的明确,所以希望有较多的点击量,但也不太在乎点击量。有一段时间,我还标出了参加博文比赛,后来发现如那样去争取点击量要花太多的时间、太多的精力,干脆也不标比赛了。
写一写东西释放一下心情,到一些博友那儿走一走,欣赏或评论一下就行了,不要指望评什么奖,再说,那种重看点击量、评论量、短信量而不重内容的评奖意义不是很大。
开博也确有让人开心高兴的时候。的确,网上也有真情,网上也有朋友。一些博友来往多了,透过他(她)的博文、透过他(她)的一句评论、透过他(她)的一个问候的字条,你就能看出他(她)的真诚、善良的为人。
我也有幸碰到了两次上新浪博客首页的机会。开始,第一篇上了首页我并不知道,那一篇点击了几千我竟然摸不着头脑。第二篇出现转眼间就有几十的点击量时,我才过细找原因,最后才发现上了首页,点击过了一万。32000的总点击量比起新浪最佳博客清贫差远了,与那些在首页列排行榜的名人相比就更不消说了,但这个点击量自己也算努力了。
在此2008新春到来之际,我要对博导沈有桥、陈清贫说一声“真诚的谢谢”!对所有支持我的博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大家过一个欢乐美好的春节!
作者:知音一山,博客:知音一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