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陈清贫散文系列 |
那是一个游丝软系、落絮轻沾的仲春时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因为种种不顺心,一直郁闷着的我,背起简单的行李,毅然决然地出发了。
在随后开始的那一段人在旅途的日子里,我脑海中反复回响的、是日本电视连续剧《悠长假期》中的那一段著名的对白:“在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就当是上天赐给你的一个长假,是的,不要勉强,不要焦躁,更不要无谓地努力,将身心付诸于自然,不久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由武汉出发,经长沙,桂林,游漓江,再转贵阳,最后抵达了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在昆明盘桓三天后,来到了美伦美奂的高原古城——丽江。
抵丽江后,我郁闷的心情已经开朗了许多。尤其是丽江的四方街古城非常秀丽、隽永而又韵味十足。整个四方街水随街走,街依水筑。而清亮亮的水或在门前,或在屋后,或绕墙而行,或穿堂而过,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潺潺水声。走在它的小街上,感觉上那就像一个梦,一个十分遥远、十分古典、而又十分清晰的梦。
也就是在这样令人迷醉的白日梦中,我再一次感触到了这样一个早已并不陌生的名词——女儿国。
四方街内每一个书摊上,都极醒目地摆放着拉木嘎吐萨的《梦幻泸沽湖—-最后一个母性王国之迷》,刘学朝的《走进神秘的东方女儿国》,陈红光《东方女儿国》,袁梅《摩梭人——来自中国最后一个女儿国的报道》,以及杨二车娜姆的《走出女儿国》和《走回女儿国》。
我随手拿起杨二车娜姆的《走回女儿国》,翻开“引子”,只见上面平淡淡却又不乏自豪地写着:“那里,被称为人类早期社会形态的活化石;那里,被称为当今世界惟一的母系王国;那里,被称为上帝保留的最后一方女人的乐土;那里,就是摩梭人的家乡-—泸沽湖,被人称为‘女儿国’的地方……”
清贫突然发现,原来我离这神奇而又神秘的地方,已是近在咫尺了。
次日上午9时,我乘坐中巴车,由丽江出发,经6个小时的颠簸后抵宁蒗,再换乘由宁蒗直达泸沽湖的中巴车。与我同车前往泸沽湖的人不多,中巴车上只有两对恋人模样的青年男女,还有三个不知国籍的外国人。我就坐在中巴车司机的旁边。攀谈中,得知他就是摩梭人,面庞黑黝黝的他兴致勃勃地诉我,再有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我的终点站——泸沽湖了。
下午5时20分,中巴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了两个多小时后,停在一个山腰的开阔地,司机笑着对我们说:“你们下去看看吧,在这里可以看到泸沽湖的全景。”
我们一行8人兴奋地拎起相机,沿着一条林间小道向前穿行,当我们行进大约二十余米时,一座廊亭和一大片翡翠般的湖水扑面印入眼帘。凭栏四顾,只见泸沽湖中的8岛14弯17滩和一个连堤岛尽收眼底,湖中岛屿错落叠合,形态各异,宛如彩螺漂浮,又似随意搁置在浑然清气之中的玲珑盆景。远远看去,湖水有的乳白,有的浅绿,有的深蓝,有的深绿,真正是美不胜收。
在司机的一再催促下,我们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手中的相机,乘车又盘山而行了约20分钟,才终于抵达了泸沽湖的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自然村——落水村……
清贫入住的那家客舍叫“湖思茶室”,男主人叫唐斌,女主人叫杨竹,两人均是四川重庆人。这一对新潮男女曾浪迹了大半个中国,最终在走进摩梭后被净化之心静如湖,两人才心甘情愿地放下了硕大无凭的城市优越感与特权,虚心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成为定居在此的、为数不多的外族人。
——清贫(右一)和唐斌、杨竹合影留念。
——右为在此研究民俗的北京学者。
我和稳重而不乏热情的唐斌,以及天真活泼可爱的竹儿一见如故。在简单地吃过晚饭后,唐斌就笑着对我说:“抓紧时间去洗一洗,让竹儿带你去参加篝火晚会。”

——依次为清贫、两个香港MM、一个提琴手的女友、梦雨大姐。

——清贫在洛克岛留影。
——鸡汤煮好了,我先喝一碗。(摩梭朋友吃得还真费力,难道我没煮到火候?)
(未完待续)
梦幻泸沽湖:我的悠长假期(二)
梦幻泸沽湖:我的悠长假期(四)
文字: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图:梦游、網上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