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访】黄觉 边缘归来的形状

(2013-03-21 17:13:01)
标签:

黄觉

明星

人物专访

娱乐

http://s11/bmiddle/57eb5710gd86bd0c85a9a&690边缘归来的形状" TITLE="【专访】黄觉 边缘归来的形状" />

黄觉 边缘归来的形状

统筹/采访 王爽  摄影 李果繁(三段锦摄影) 摄影助理 刘海洋(三段锦摄影)  

造型 赵津(beauty studio)  服装 顾晓萌 王爽 后期 小静(三段锦摄影)

场地提供 北京卡慕世家酒廊  特别感谢 芊祥男士礼服

《旅伴》2013年3月刊,总第150期

    2003年,他担任李少红导演的电影《恋爱中的宝贝》男一号,自此一炮而红。2013年,他担任霍建起导演电影《萧红》男一号,呈现十年总结。相似的文艺基调,类似的爱情元素,前者是现代的生活记录,后者是历史的重现与延伸。如今的黄觉,这个当初28岁才走进演绎圈的“迟到生”,守护着他所热爱的家庭,享受着演戏带给他的正常轨迹生活。面对《旅伴》,他告诉我们理想的形状、曾经徘徊在社会边缘的癫狂,以及如今他的坚守与那份“颓得很积极”的生活态度。

 

http://s4/bmiddle/57eb5710gd86bd097f173&690边缘归来的形状" TITLE="【专访】黄觉 边缘归来的形状" />


1.

“上部座烧鹅,大乘烤鸭。”——我实在没办法理解这条微博的意思。化妆间隙忍不住发问。黄觉时而闭着眼睛,时而按照化妆师的要求向上看,同时尽量用通俗而富有逻辑思维的语言向我解释这条微博的意思。总结来看,要读懂这条微博需要先把句子拆解:“上部座”俗称小乘佛教,“大乘”即大乘佛教,佛教传承至西藏地区,却因一南一北的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分成了两个派别;另一方面,烧鹅属广东美食,烤鸭又为北京特色,二者烹制方法类似,却吃法不同,同样可算两个派别。而此条微博发表得益于201328日这天,正在读关于藏传佛教内容的黄觉,联想到了烧鹅与烤鸭,便把两组不相干的元素组合在了一起,同时含有关于“地域文化等因素对一种事物在传承中的影响”的思考。

解释完这条微博后,黄觉笑笑,他承认自己的思维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比较有跳跃性。继而又发现化妆师胸前佩戴的佛龛形饰物,问她带上之后有怎样奇妙的感觉。一番交流后,我问黄觉一直都对佛教感兴趣吗?他说:“其实我没什么特别喜欢,都是凑热闹。”

十年间,黄觉与不少优秀的导演合作过,并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他曾因为李少红导演的电影《恋爱中的宝贝》一炮而红;曾在何平导演的电影《麦田》中出演“暇”一角;在众星云集的电影《建党伟业》中扮演李达;又应多年好友张一白的一个电话,二话不说出演2013年年初贺岁剧《村晚 越来越好》中的孙向成;3月,他携手宋佳,在霍建起导演的影片《萧红》中扮演“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萧军一角。

10年的时间,人们曾谈论过这个男人的身材有多么的棒,人们也乐于窥探他曾经与徐静蕾的那段雾气昭昭的“恋情”。然而此刻,身高184,无名指上带着一枚简单的素圈戒指,年近40的黄觉,正坐在一个光线昏黄的角落里,在不妨碍化妆的前提下,惯性驱使地刷着微博,话不多,讲话声音不大,腔调中带着南方人特有的湿润与温柔,随着访谈的深入,对于一些话题也不吝言语,气氛轻松犹如话家常。拍摄当天是元宵节,在到达拍摄现场之前,他特意打电话过来询问时间,以便告诉妻子是否回家吃饭。当访谈的最后一个问题结束,黄觉掐掉第六支烟,喝了一口水,站起来伸了伸胳膊,说了一句:“可以回家吃团圆饭了!”

他吸烟很深,吐气很长。当43的脚遇到了41的鞋子。他说“没关系,能穿进去就行”,然后坐定了,费力地活动了一下脚趾,又点上一支烟,深深的吸了一口,起身走过去,应摄影师的调度,感受镜头。

 

2.

即便是现在,黄觉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圈子。作为一个经历10年的演员,他并没有在片场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当遇到问题时,他会用委婉的方式提及自己的意见,采用就采用,不采用也不会再去争辩什么,“还是遵从导演的意思。有时候你觉得这个导演能够接受,次数多了,这个防线就被突破了,越来越会变得特别主动,我觉得它会破坏这个生态。

在接拍《萧红》之时,黄觉如大多数观众一样,并不知道萧红为何许人,但就是冲着导演霍建起,他接下了剧本。但这部戏如同当年的《恋爱中的宝贝》,电影同样围绕着女主角展开,男演员的光彩必不可少的被抢去很多。黄觉说,“我一直拍戏,可能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对于演戏的概念不是那么的传统,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不是很在乎角色,对于一些展现自己、体现自己的要求,我的愿望一直不太强烈。我只在乎跟谁合作、讲什么,或者整体。”

入行10年,黄觉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不乏文艺片。他说,“可能是因为我释放给人的信息适合拍这种戏吧,同时也是在我能力范围之内,能够选择到的一种最好的创作媒介。”我问黄觉,那这些是你喜欢的吗?他说,“我喜欢的,两次都没赶上。”

第一次是《李献计历险记》。在看到动画片之后,黄觉把动画片推荐给当时一起拍戏的王子文,并主动联系到了作者,他告诉对方自己有多喜欢这部作品,他希望如果以后有机会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可以参与其中。但最终,王子文成为了影片中的女一号,但黄觉却因“市场嗅觉”问题与男一号失之交臂。我跟黄觉说,这部电影后来反响挺一般。他说,“这倒无所谓,我觉得,参与就是一种支持吧。动画片作者李阳的那种个人魅力吸引我,也让我信任他。”而第二次还是李阳,他给黄觉打了一个电话,说为他写了一部微电影,名叫《坏未来》,但由于档期问题脱不开身,又一次错过了。此刻,黄觉摇了摇头,略显无奈地说:“干了十年,我没觉得自己错过了哪部作品,但是这两个我没有参与其中,我特别后悔。”

http://s5/bmiddle/57eb5710gd86bd0b2e2d4&690边缘归来的形状" TITLE="【专访】黄觉 边缘归来的形状" />

3.

他说自己“现在也不太跟演艺圈打交道了。如果打交道也是跟我那些很好的娱乐圈的朋友。工作就工作,拍摄完了就回房间,工作结束就回家。没有什么工作以外的接触。这并不是说我对这个行业有什么看不上。而是因为演员就像一个游牧民族,在不停的交换,你很难建立起一起比较巩固的关系。而我不会喝酒,也不大喜欢出门,比较自我封闭。可能别人就觉得黄觉就是一个挺没劲的人,但我又不想,可能也没能力去改变自己的这种状态。”

身在必不可少的应酬场合中,黄觉有时会感到焦虑。“我这个人不太善于沟通,让我跟人正面地找话题,我也找不出什么来。比如点菜看菜单的那段时间,就让我觉得好像是一万年,特别难熬。又比如一帮人喝酒,自己又不喝,别人都喝美了,我却还是那种清醒的状态。”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黄觉在管理一家酒吧,店里常放的是电子乐,老狼是那里的座上宾,他也喜欢电子乐。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认识,但在初次见面之后,二人看对方都觉得挺傻,还有点儿互看不上的意思。但就是那一个个从天黑到天亮的夜晚,让两人成了朋友。“慢慢的发现大家喜欢的东西差不多。相处下来也没有那么多棱角,挺好的。就这么呆着了。”黄觉说,跟他比较好的朋友,都是那种不太爱说话的,“就一块儿呆着。就这样。”

4.

28岁之后,黄觉以模特的身份进入演艺圈。25岁到28岁这三年间,他是个搞摇滚的。他说那段时间的生活像是游离在社会的边缘,那是一种癫狂的状态。

那时候摇滚特别糟糕,很多人被这个社会什么的,压得就崩溃了。我当时是一心想要做音乐,但是慢慢看着身边一个个朋友精神就变得不正常了。心里就有点儿……我靠,还要这么走下去吗?”那时候的黄觉开始意识到要把自己抽离这种状态。他不想再过第二天一睁眼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的日子。他开始渴望一个特别阳光灿烂,一个能让自己不往极端走去的生活方式。恰巧,他有了一个机会去做演员,他抓住了。

    对于表演,黄觉曾在“特别热爱”与“也挺好”之间选择了后者。我问他,既然摇滚是你的第一选择,那么是否相比演戏来说,前者能给你带来更大的快乐。他说,“各有各的不同。之前那种是极乐,但是你知道那会让你走向灭亡。当然我没办法否认,到了这个年纪,演戏慢慢变成了一个我自己最熟练的谋生工具,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劳动当中,我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从这方面来讲,我喜欢这个工作。前两天我看了一个帖子讲大张伟,他之前做的是朋克,现在变成一个搞笑节目的嘉宾,我特别能理解他的那种转变,就想去挣钱、生活,过一个正常的日子。我觉得无轨道的,纯自由的状态是特别可怕的。

http://s6/bmiddle/57eb5710gd86bd9e5c192&690边缘归来的形状" TITLE="【专访】黄觉 边缘归来的形状" />

5.

现在的黄觉把自己的事业与家庭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虽然有网友抱怨看不懂他的微博,但他仍在乐于把自己感受到的生活点滴通过图片与文字片段分享给大众。在去年有了儿子小核桃之后,他觉得当爸爸这事儿挺来劲的。我开玩笑的问黄觉,在家里,是不是老婆排第一,小核桃排第二,你拍第三。黄觉一乐,坦言道:“反正我是没什么话语权。”

今年,黄觉去了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纽约,因为老婆在那边读书,他去接老婆;第二个地方是泰国清迈,因为老婆说她没去过;第三个地方是大理,因为他们想在那边买个房子。他说旅行对他来说像是履行一件事情,时间到了,就出去走走。更多的时候,空闲下来,他还是愿意在北京的家里宅着,他享受现在正常轨迹之内的生活,享受这份稳定与踏实。

    对于这些转变,源于时间,也源于他曾经有过那么自由的日子,不是过了谈论理想与只顾及自己爱好的年龄与时间,而是他曾经几乎碰触到了理想的形状,曾经他有最大的自由度让自己去做那些“爱好”的东西。“那时的我挺边缘,没有一个正常的职业,所接收到的一些文化也都不是主流的。你的生活方式、精神世界,完全不是主流价值观的东西,都是边缘的。那时候我几近触碰到理想,但我突然发现,你以为它是一个圆润的东西,但他不是,它可能会让我变得太破碎了。当你到达了那个程度,你可能会牺牲掉很多东西,让你挤压变形。到了那个程度,可能有的就返回了,有的可能就停那里,更有的可能就返不回了。然后你会面对选择题,继续走下去,是否遵从一个主流的价值观。看你怎么去选择。

    我要黄觉给我一个他曾经关于理想的具象,他说“窦唯”。我问他是代表摇滚吗?他说,“不是摇不摇滚的东西,是个状态与程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