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长城点秋香。拍农家菜

标签:
长城美食古北长城农家菜美食 |
分类: 京津美食 |
上几天看到长城的图片,那个挤哟。哪里见长城,分明是人墙。那些年我精力旺盛,外地朋友想去一个有代表的北京景点玩,我力推长城且陪着爬坡当好汉;老爸来了,我觉得父女俩爬长城更有意义;刚上班搞入职培训也要爬长城。这不,我们单位两大部门三百来人搞个拓展,挑了个古北野长城。从市区驱车两个半小时就到了,而且路上不堵车,天高云淡,神清气爽,秋季出游的好去处。我改变主意了,觉得既能代表北京又有韵味的景点是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是北京与河北的分界点,在北京密云境内。出巡时我们有两辆车掉了队,都找不到组织了,于是我们队的“总务”打给另一队“政委”问该怎么走,回说“你别问我了,我们到了承德了,找不着了。。。”
古北口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北齐长城和明长城组成。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1933年抗战,有360名烈士长眠于此,烽火台上到处是枪眼炮痕,见证曾经悲壮沧凉。
秋天的北京最美。一路上那些攀援在青崖上的红叶,红紫黄绿的山庄秋色,随车掠过一眼,来不及摄入镜头,却印在脑海。古北口长城的游客,与八达岭居庸关的有点不同,有闲云野鹤的自在。
出发:长城脚下的农家院。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民族的解放。哈哈,我们在太行山上。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武装爱红妆。红得晃到眼啦。同志们整齐的步伐迈向解放的战场。
第一个烽火台就在不远处。看我前面的女孩头发多柔顺,有秘诀吧。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唉。。
见到没有人工修饰的古长城的诸多烽火台,激动地说“长城真多啊”,被笑场。
高声唱,低声和。恰好前一队经过烽火台的同志们抽到的是《热情的沙漠》,我们抽到的是《中国人》。每个烽火台都有“官兵”把守,抽签唱一首红歌才能顺利通过。我们抽中的有《歌唱祖国》《东方红》《红星闪闪》等。过了一把歌瘾。友情提示:如果在长城上空放歌一定准备红歌,象《最炫民族风》那样的都不给力。
昔日曾经,谁在这里把守瞭望盼家乡?度娘这样写“整个古北口长城并没有被人工修过,非常具有沧桑感,而残破的城墙和弹眼更是让人仿佛处身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夕阳的照射下,令人潸然泪下。”
我们走的路,是古代人力在崇山峻岭中垒起的城墙。或许前世曾在这里抛洒下我们的血汗,今生在瑟瑟秋风里魂亏归来。。。
红旗插上24眼楼。第五个烽火台。史上留下的唯一的24眼烽火台,是蟠龙山的精华。这里发生过抗日血战,被日军炸残了一半,只有24眼楼的传说定格在历史的时空。
被日军炸开的豁口子,360覆没的烈士长眠于长城脚下,能想像那一年多惨烈的战斗?这儿是我们终点,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和简单的午餐。
出城相扶将。著名景点将军楼,是战争指挥所在地,历史上遭遇过枪击炮轰。
我第一次在崇山峻岭上行走,与云影山光共徜徉,天地之间的精华气息尽情地呼吸吐纳。
阳光打在城墙的那一点是亮的。山岭随着光线移转色彩多变。同时看到好多种山色。
长城附近没有容300来人就餐的饭店,大概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开到昌平的一个知名的农家院。那个长长的木屋,把我们都装了进去。本来一下子做30桌,我们对饭菜的质量没报太大的希望,结果还不错,这么多人能保证质量数量令人感恩。农家木屋晕黄的光线很朴实,用闪光灯了呵
挥之不去的酱牛肉,有一半的时间恰好在我面前,把我急得啊,那些够不着的没吃到的快被她们抢光了啊。。。后来才知道这菜原是最好吃的。
有看出是鱼了吗?而且是鲶鱼。卯足劲儿拍,PS,又经过光影魔术整容。这鱼占了餐桌的三分之一江山,不能不写。很多菜转一圈已不见踪迹,这菜是个例外,底子厚或者没入味。
还有一道菜也是占据了三分之一江山,让连续运动5小时的偶们迅速补充了体力。农家鸡是也。遗憾的是农家柴鸡炖太久了味如西装鸡,或者说本来就是西装鸡。
又来了一个三分之一,有经验的农家院大婶,很自然地将农家炖豆腐架在三分之二之上
桑叶鱼儿,和农家院所有的“鱼儿”一样,都是蘸了蛋糊炸食的。细细品味,桑叶很鲜嫩地说。还有一道菜和它类似,是用蛋糊和萝卜樱炸的丸子,转到我前面只有两颗了,顾不上蘸椒盐来不及拍照就吞了一颗,果然,另一个迅即被同事吞了。决策正确,差点吃不到了。
只见一行四人,两大厨两大嫂推着数层餐车倒着碎步急驰,所到之处云雾升腾且嗞嗞啦啦地作响,这是俺拍得最形神俱佳的一张图。压轴菜来也,欲知何菜,请看下一张。
镜头推近:铁板牛柳是也。这道菜的味道仅次于酱牛肉,牛肉味很足很正。这个农家院的招牌菜铁锅鸡和铁锅鱼一般般,倒是牛肉菜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