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糕团条头糕青团重阳糕金团排骨年糕海棠糕 |
分类: 江南美食 |
去过几次上海,走马观花。同行的亲戚有意无意地说:“你知道吗,上海培养女儿要比儿子多一倍的开销和精力……”这让我想起上海特色糕团来。。。
糕团是稻米的结晶,凝聚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上海有许多糕团专卖店,老字号前面永远排着队。正如北方的烧饼铺儿,名目繁多的烧饼像北方大汉一样粗犷豪迈,而上海糕团,粉妆玉琢,极具阴柔之美。上海女儿们在网络空间这样写:看到糕团店前排着长长的队,想起节日到了,该给外婆送糕团了。。。小阿囡自在襁褓中就被外婆百般疼爱,不也是外婆的甜心吗?
上海的糕团,比外婆的外婆的年岁还要幽远,种类多出想像,绵软香糯,弹性十足。
最经典的糕团——青团,通常用八成糯米粉,二成粳米粉,用艾草榨汁揉成糕团,馅料有豆沙等;青团为江南清明节令食品,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清明时节,南方的艾叶繁茂,青团的“青”由此而来,现在青团在北方渐渐流行,北方到了端午才有艾草,可采用薄荷叶替代。
上海人最常吃的糕团——条头糕(下图左),经久不衰,糯米粉糅合细沙,做成长条状,外皮撒上桂花末,甜而不腻,清香糯滑。
风雅艳丽的糕团——海棠糕,由于用了似梅花、海棠花形的模子而得名,趁热吃最香,里面是猪油豆沙馅,外面撒上青红丝芝麻,甜糯无比。
这个不记得叫什么了?
沈大成的金团(下图近景)可谓大名远扬,白糯皮外面扑着金黄色的粉,里面是花生与芝麻磨成的细粉,咬下一口,甜香四溢。
双酿团——历久弥新的椰丝团,外面裹着椰丝,里面的馅一半是豆沙,一半是芝麻,被称为双酿团,滑润香浓,别有风味。
绿豆糕一般在端阳节前后生产。外形小巧玲珑,色泽清淡碧绿,有一种清凉解热的感觉。图为花生糕、杏仁糕等。
太白醉拉糕:
“醉”为茅台酒香,出炉时酒香浓郁;糕为玉白色,衬“太白”,双关;“拉糕”:此糕能延伸拉长,粘糯和韧性十足。
“糕团是人生礼仪不可缺少的吉祥物和点缀品”:据说婴儿出生或初次剃头,亲友送礼都带上云片糕,象征祥云片片;小孩念书要送定胜糕,象征前途远大。生日、婚庆,迁居、造屋等,也要讨口彩,送糕团点心,意为“步步高”。
重阳糕,是一种传统食物,重阳节小食,清朝美食家多有记载,古人在重阳前后制作的松糕叫重阳糕。现在北方不多见了。重阳糕是用面粉蒸制,以枣、栗、肉为佐料制成,是重阳节的节令食品。
超市的糕团
面包也拉风
对于成长在糕团甜蜜氛围的沪人来说,糕团是感情的寄托。年迈的外婆颤巍巍地买百果糕的脚步声似乎一直回响在弄堂里,是小阿囡的成长的甜美记忆。有个节目“饭没了秀”邀请到一户上海家庭,主持人采访三四岁的小女孩:“接到栏目组通知,你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啊?”
小女孩稚气地说:“我和妈妈、外婆要先去理发店做个头发,爸爸和外公……(为人民服务)”
不久前电视台采访邓丽君的兄长:“家中有四个哥哥,只有邓丽君一个妹妹,父母最疼爱邓丽君,还说只有这样将来女孩子到了外面,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地好。女儿一定要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