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年前,我曾问过一位襄樊的朋友:“襄樊的特色是什么?“
她不假思索地说:“大头菜。”
我想起大头菜其貌不扬的样子,心有不甘,但是抱着一点希望,即使不是惊世骇俗,也应该众里寻他千百度吧。于是又问:“襄樊最美味的是什么?”
她的脸上立刻现出甜甜的笑,仿佛温润在梦里,这一次更加毫不迟疑:“大头菜。”
当时,我彻底失望了,对这所金庸《神雕》中描述过的郭靖、黄蓉两人守卫的城市失去了想像力。
直到有一天,她的老乡为她解馋带来了大头菜,我跟着沾光,一口气吃了两碗饭后,从此知道了此曲确因襄樊有,他乡哪得几回闻?闻名于世的诸葛亮的故里,从此多了让我向往的真正理由。

单说这大头菜的名称,绝对达不到惊世动人的程度,大头菜的学名“芥菜”,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北京六必居的酱菜有“芥菜”一席,山东人将腌好的芥菜叫水疙瘩,内蒙东北部叫辣菜疙瘩,还有许多称谓,雪里蕻也是其中一个种类。在全国各地广泛引种,解决多少人吃菜难的问题,传说在诸葛亮也是用它来解决蜀国军队的军菜难题。但是,大头菜到了襄樊就不一样了,经过选材、初晒、佐料、复晒、加料、密封和腌制等工序,大头菜只有原重量的四成。历久弥香,甘咸得当,已经成为地方的产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一种食物,花了多少工夫,用了多少心思,与它的味道是成正比的。大头菜的制作过程非常辛苦,需要专人专职看守,定期翻缸晾晒,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还大量出口。武汉的农副产品市场也有大头菜卖,虽然与襄樊隔不远,但是武汉制作的大头菜味重偏甜,我的这位襄樊朋友曾奈不住思念大头菜的痛苦,买回一个解馋,谁知,夹了一筷子,摇摇头,就放下了。后来有机会吃到了真正的襄樊大头菜,虽是腌菜,甜咸配合得非常适口,食之难忘。
襄樊的大头菜个头均称玲珑,酱红色的,却不是酱油炮制的直接结果。襄樊人出门走亲访友喜欢携带大头菜,一来是馈赠好礼,能拿出手;二来乡里乡亲好这口,就像武汉人离不开热干面、豆皮一样。
大头菜可直接切丝啜粥,对食欲不振的人有神奇疗效;
襄樊人家里经常将它切丝和鲜红辣椒炒,非常下饭,我因此多吃了一大碗饭,还意犹未尽呢。今天做得就是大头菜炒肉丝、红椒。
做法:大头菜切丝、肉切丝,红椒(买辣的)切成小片,具体为什么,不知道,我看到的一位襄樊朋友就是这么做的,味美致此,何需改良?
1、油烧热,用蒜片来炝锅;
2、肉丝炒至变色,加入大头菜、红椒继续炒,炒至香味四溢。盛出即可。
还有更多的做法,但是能品尝到上述两种做法,我愿已足,夫复何求?

现在有人将其包装成“孔明菜”,名声更远。商业如此,旅居到此的人,之后仍念念不忘。却是襄樊人的独特手艺,有当地的水土气候相助,玉汝于成。
全国各地的十二种特色美食(点击图文直接进入合集):
1、外国人到中国不能错过的十二种美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