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比格,是多年前的事了。小妹的公司每逢过节,必上比格聚会。小妹喜欢上了比格,她的同学朋友相会,必提比格。我的生日因此沾了光,面对小妹的盛情我连连摆手,NO,NO。一位39元,太贵了,可以吃天外天的烤鸭了。除了心疼钱,我也不是批萨的粉丝。
记得,综合了网上、电视、书上的批萨配方,我试着做了一回批萨,小妹尝了,说和餐馆的一样。吃剩的被带到公司做午餐,微波加热后,马祖里拉奶酪长长的丝络聚焦同事惊奇的目光。我也没有做第二次。
我的生日又到了,拗不过小妹执意请我去比格的热情,在商讨了几个其他的方案之后,我们发现最近的比格店居然举步即到,太方便了,毫不迟疑前往。
一楼买单,物价上涨,比格价格已变成了每位39+6元。
一阵芳醇的奶香伴随着我们拾阶二楼。长在内蒙古,是不乏奶品的滋润的,可能是欧洲人对奶品诠释了更多的内涵吧,发出了这般令人沉醉的甜香。沉浸其中,追溯了记忆的渊源:
那是家乡拨丝奶豆腐的独有的气息。
拨丝奶豆腐做法:奶豆腐(将牛奶沉炼制成)切成薄片,放入锅中熬好的糖稀中,奶豆腐瞬间裹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几分钟后,装盘。趁热夹起一块,挑起细长的金丝,入口又酥又脆,奶豆腐绵软醇香,是家乡名菜中的极品啊!虽然说着简单,但是真正掌握这一门技艺的人却不多见,家乡的很多餐馆都有这道菜品,色、香、味达标者却不多。笔者在厨房多次实践,遗憾的是至今没有满意的作品。
切下一片奶酪批萨在口中,竟无语,足份量的拨丝奶豆腐的精华揉进批萨面坯,混合麦粉的清香和香草的异域风情,那一刻,我知道了这一块饼皮的物超所值,知道了它蕴含的精粹我竟不能解。蓦然间,对西餐有了由衷的好感,它可以拥有品牌同化世界的众口难调。
其他的批萨做得也很用心,我最钟情于奶酪批萨。
取食冰淇淋的时候,我看到餐厅的人越来越多了,一家老少三代在周末团聚,其乐融融,添了几分温馨暖意。一位小手刚能举到餐台上的戴着小眼镜的小男孩,一边拼着托盘里的蔬菜图案,一边对身旁的小女孩说:“我们先做个沙拉。”那个小女孩说:“啊,这里有西瓜呢。”于是两个人向西瓜奔去。童稚可爱,
不觉莞尔。
比格准备的食物不是琳琅满目,几十种选择已能满足人们挑剔的胃蕾,每一种食物中,我能感到其中的用心烹制。吃过的奶酪批萨、鸡肉串、酱豇豆……将记忆封存。
不觉已是午后,阳光照射进来,坐在松软的沙发上,我们开始喝咖啡,谈彼此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