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当代文学需要更多的炮轰

(2006-12-12 09:50:00)
分类: 文化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需要更多的炮轰

文:萧葱


日前,在国际汉学界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德国汉学家顾彬,接受德国权威媒体“德国之声”访问时,突然以“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中国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文学。(《重庆晨报》12月11日报道)

用言辞激烈,观点激进来形容德国这位汉学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论,丝毫不为过。平心而论,这样的评语,谁听上去都会不那么舒服。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倾听类似于顾彬这样尖锐甚至刻薄的批评之声,因为在这些堪称是极度尖锐的批评里,潜藏着一位外国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拳拳之心。

先看顾的第一个设论: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吗?顾彬的结论显然有些剑走偏锋,他举的例子也不过是上个世纪末曾引起国内文坛较大争议的以卫慧、棉棉等为代表的身体写作文学一派,这样的文字算不算是文学?属不属于文学之中的垃圾作品?其实公众自有定论。但将类作品统一归咎于中国当代文学之过,未免有些小题大作。

再看顾彬的第二个设论:中国作家互相看不起。这倒是个事实。前不久曾在文坛上引起强烈争议的“韩(寒)白(烨)之争”虽然最终争论不了了之,但足以看出中国文坛一直存在着的文人相轻的遗毒尚存有相当的生命力。

至于顾的第三个设论:中国作家的胆子小。我的看法是,这戳中了中国作家的要害之处。对这一点,似乎不用举更多的例子,看看近些年方兴未艾的历史小说的发展趋势,就可以看出,我们的作家实在是距离我们这个时代很远很远。一个伟大的作家,如果不能真实的摹写自己所在的时代,不能以手中之笔反映整个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又如何能称得上是个称职的作家呢?

相比于顾彬犀利的批评,我更欣赏顾的如下一段话:“德国到处都有作家,他们代表德国,代表德国人说话,所以我们有一个德国的声音,但是中国的声音在哪里呢?没有,不存在。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基本上没有。”

对这段话,我的理解是,中国的作家理应成中国声音的代言人,但翻遍中国当代文学的诸多煌煌大作,又有几部能真实地成为“中国声音”里的主流呢?就这一点而言,我倒是真希望那些自视甚高,敢于称自己是作家的人群都能够扪心自问,摸摸自己的良心,进行一次认真的反思。

诚然,文学可以信马由缰,可以海阔天空,可以虚拟假设,但文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不应变的,就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必须真实地站在自己生活过的土地上,以此来反映时代的变革,以此来表达人民的声音。如果依照这个标准,恐怕中国的大多数作家都要自惭形愧。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我想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应该对顾彬的话进行一次深刻的反省。而中国当代文学也需要更多的顾彬式的直言不讳的炮轰,因为这对中国文学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

新闻链接:http://china.ynet.com/cn/view.jsp?oid=178695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