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新闻评论 |
一元钱基金能救多少“冠军搓澡工”?
--------------------------------------------------------------------------------
--2006-12-11 山西晚报--
[新闻回放]据《北京晨报》昨日报道:12月9日,退役名将桑兰、穆铁柱出现在北京城乡贸易中心,助力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联手雅鹿集团举办的雅鹿“心”计划———退役奥运选手和优秀运动员保障工程,当天每出售一件羽绒服,就会有一元钱捐赠给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作为资助退役运动员的基金。
由桑兰、穆铁柱这些已经退役的运动员帮助一个基金工程,使更多的退役运动员能够摆脱贫病交加的命运,固然值得赞扬,但在笔者看来,这并非是对退役运动员的最佳救济方式,因为这种行为发自于运动员的个体,而更像是一次自救。
据报道,在30万退役运动员中,有近80%的退役运动员正面临失业、伤病、贫困的困扰,急需社会的援助。显然,即使一元钱基金能解救一部分退役运动员于病痛困苦之中,但也无法避免其他的运动员面临着与邹春兰一样的“冠军搓澡工”的命运。
在我们现行的举国体制下,运动员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与训练、比赛之间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绝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是,只专攻体育而荒废学业。知识面的单薄与有限,导致了绝大多数的运动员在退役之后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只能是对邹春兰式命运的不断重复。
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是极为有限的,吃青春饭毕竟解决不了运动员退役之后的长久之计,而即使有社会救济,许多运动员的生活也是异常艰辛的。这实际上对现行的体育培养机制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只培养只懂体育专业而不通其他知识技能的单一型运动员。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运动员们要想摆脱依靠国家救济路径过活的窘境,就必须在从事专业训练的同时,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与文化,拥有更为开阔的职业视野。也惟有运动员的知识含量提高了,整体素质上来了,他们才无须在退役之后成为邹春兰式的人物。显然,要做到这一点的话,既需要运动员们的自立与自强,更需要高瞻远瞩的制度设计。而按照目前的运动员单一培养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王毅
http://www.daynews.com.cn/sxwb/70995.html
--------------------------------------------------------------------------------
--2006-12-11 山西晚报--
[新闻回放]据《北京晨报》昨日报道:12月9日,退役名将桑兰、穆铁柱出现在北京城乡贸易中心,助力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联手雅鹿集团举办的雅鹿“心”计划———退役奥运选手和优秀运动员保障工程,当天每出售一件羽绒服,就会有一元钱捐赠给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作为资助退役运动员的基金。
由桑兰、穆铁柱这些已经退役的运动员帮助一个基金工程,使更多的退役运动员能够摆脱贫病交加的命运,固然值得赞扬,但在笔者看来,这并非是对退役运动员的最佳救济方式,因为这种行为发自于运动员的个体,而更像是一次自救。
据报道,在30万退役运动员中,有近80%的退役运动员正面临失业、伤病、贫困的困扰,急需社会的援助。显然,即使一元钱基金能解救一部分退役运动员于病痛困苦之中,但也无法避免其他的运动员面临着与邹春兰一样的“冠军搓澡工”的命运。
在我们现行的举国体制下,运动员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与训练、比赛之间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绝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是,只专攻体育而荒废学业。知识面的单薄与有限,导致了绝大多数的运动员在退役之后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只能是对邹春兰式命运的不断重复。
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是极为有限的,吃青春饭毕竟解决不了运动员退役之后的长久之计,而即使有社会救济,许多运动员的生活也是异常艰辛的。这实际上对现行的体育培养机制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只培养只懂体育专业而不通其他知识技能的单一型运动员。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运动员们要想摆脱依靠国家救济路径过活的窘境,就必须在从事专业训练的同时,掌握到更多的知识与文化,拥有更为开阔的职业视野。也惟有运动员的知识含量提高了,整体素质上来了,他们才无须在退役之后成为邹春兰式的人物。显然,要做到这一点的话,既需要运动员们的自立与自强,更需要高瞻远瞩的制度设计。而按照目前的运动员单一培养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王毅
http://www.daynews.com.cn/sxwb/70995.html
前一篇:自言自语之一
后一篇:中国当代文学需要更多的炮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