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新闻评论 |
听霍金还是看霍金,是个问题
文:瀚海风
文:瀚海风

“Can you hear me?”(你们能听到我么?)“Yes.”一句机器合成的声音和台下上千听众的回复,揭开了霍金演讲的序幕。昨天霍金在人民大会堂进行讲演的题目是《宇宙的起源》。但由于合成出的声音都是英文,会场的屏幕又较小,很多听众中途离场。时间尚未过半,二层就出现了近三成空座。(《京华时报》6月20日报道)
霍金的大名恐怕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即使是不知道霍金对科学有过什么样的贡献,大概齐也知道霍金与黑洞理论的关联,更知道他是位身残志坚的天才科学家。了解了这些,虽然仅及于霍金对当代科学贡献的皮毛,但对于普通的听众来说,已经足以够成前来聆听大师的理由。
据报道,这场于人民大会堂万人报告厅召开的弦理论会议,有超过6000人聆听了64岁的斯蒂芬·霍金讲述的《宇宙的起源》,创下国际物理史学术讲演会听众人数之最。这当然是个好现象,并且许多观众在演讲开始之前也热衷于为霍金拍照,这也体现了国人对科学知识的热情一面。
但后面发生的一幅景象就不令人乐观了,很多听众中途离场,以致于二层有三成座位空缺,这与此前所谓的讲演会听众纪录又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不禁让我们纳闷,如此之多的听众究竟是来听霍金还是来看霍金?
按理说,听霍金还是看霍金本不应是个问题,因为参与演讲会,听与看本来就是统一的,但最终竟然有如许多的观众只看不听,半途离场,实际上表明,冲着霍金来的一些听众,实际上仅仅是慕霍金的大名而来,看到本人就足矣,至于听不听,那是个次要的问题。
但“看”与“听”没有能变为统一的行为,这未免让人心生遗憾。这固然有听众素养的问题(譬如要求英文的基础),但更多地因素还在于,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中,霍金并非是科学家,而是科学明星。既是科学明星,像娱乐界的明星一样去追就成了,拍到霍金的照片,任务自然就完成了。
对科学的热情,演变为对科学明星的热情,这倒未必是件坏事。但不少人中途离场的事实,却表明,一些人对科学的热情也仅止于追星的热情,这就有些伪科学的意味了。
通过报道,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镜头:尽管听众与媒体的拍照使霍金的演讲推迟了10分钟,但霍金却一直面带微笑,主动配合着大家。应该说,这样一个镜头,足以令那些不讲规则的拍摄者们心生愧疚之意,既为自己不端的素质,也为霍金的宽容以待。
不错,以霍金在国际物理学与天文学上的成就,完全是个声名显赫的明星科学家,但如果许多听众就是带着看明星追明星的心态去看待霍金的报告会,那未免是对霍金费尽心神所做科学报告的亵渎,更是对被人们奉为神圣的科学的亵渎。
看霍金与听霍金,本来就不该是个问题的,现在却成为一个公众问题,值得所有人反躬自问:科学的真正精髓究竟是什么?我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又止于什么样的层面?
新闻链接:http://www.beijingtimes.com.cn/news.asp?newsid=155645
注:此文发于华夏时报、信息时报与华商报
前一篇:岂能容忍地域歧视的幽灵再现
后一篇:机会平等是每个考生的权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