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这还仅仅是一个平均的比例,根据有关媒体报道,报考“民革中央的基层组织管理”一职的,达到了2014人,而录取却只有1人。难怪一个考生感慨万千地说,“没想到会有一个旅的人和我竞争,我的后背开始流汗了”。如果说,考生流汗还是惊恐于有些畸形的录取率的话,那么报考公务员的录取率不断创出一个又一个的纪录,恐怕就得让整个社会为之“流汗”了。
这样的纪录,如果与公务员敬业程度最低,以及官员背负心理“四座大山”(干部肩上“发展与责任”双重担子的重负不断加重,来自社会的压力加大,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增多,来自家庭的压力加大)的新闻联系到一起,又能说明什么?我想,这只能说明,在时下公务员尽管压力重重,却仍然是整个社会备受青睐的职业。
千军万马争过公务员这一独木桥,一方面说明至少在这个职业的招考过程中,还是相对公平相对透明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整个社会的观念依然停留在“官念”至上的惯性圈子里。必须指出的是,这个惯性,并非是供求失衡所致,而是公务员这一职业的收入以及相关的福利待遇依然居于社会各个行业的领先位置。
公务员招考不断被刷新的纪录同时也说明,我们整个社会的就业观念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转变。从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伊始,到明清时代将其发展为极致,古时的书生们就以读书——做官——报国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路径。当时间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已经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跨入到市场经济的社会体系之中,这种“官念”至上的单向思维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存空间,就折射出我们这个社会的某些不正常现象了。
这至少表明,在时下我们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虽然由于分工的需要而衍生出许多新的行业,但在大多数国家精英的心目中,为官从政还是一条实现个人理想的最优路径。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为官从政的确可以实现一些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愿望,但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我们的社会是否给予社会上其他的行业予以同样优厚的待遇呢?相比于公务员得到的诸如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种种待遇,其他行业是否会感到自愧弗如呢?
我以为,如果无法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就看不到为何千军万马非要挤上公务员独木桥的根源。从这个层面上看,“官念”至上与公务员招考不断创新高的纪录,是我们这个尚有许多方面亟待健全的社会整体的一次无意识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