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月亮,如何走出画面美

(2019-09-09 20:30:52)
标签:

《走月亮》

教学设计

分类: 教路思语
纬二路小学潘乐老师在执教《走月亮》一课后写下这样的感悟——


        《走月亮》一课是一篇充满诗意画意的散文,每句话都像一首小诗,让人回味无穷。相比第一课《观潮》,《走月亮》更受学生喜欢。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优美的语言,较为熟悉的自然景物,加上第一课的指导,学生更容易“一边读,一边把文字转化成有形、有声、有色、有味”的画面。

        不过我的课堂教学显然比第一课要吃力。主要问题:

1、教材处理比较散,缺少整体的把握。感觉处理起来东一句西一句。
2、处处是点,无处下手。全文大量的修辞,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因此设点不少,但意境被破坏了。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指导和“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反复出现的结构特点处理比较生硬。

自我感觉,出现以上原因还是因为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不是很准。还请朱老师和群里的老师们指教。关于“小练笔”,在和孩子们聊时,感觉学生缺少素材,基本以健身为主,因此只布置了回家体验,还没有写。和教研组老师商量,打算学完《繁星》之后,再写。


根据潘老师的问题,写下《走月亮,如何走出画面美》与老师们交流——
                                                                             
        走月亮,如何走出画面美
                   ——聊聊《走月亮》一课的教学

 朱国红

《走月亮》一课是云南作家吴然先生的一篇写给儿童的散文,字里行间荡漾着作者童年的影子。儿时,作者和妈妈踏月夜归的情景,少时和同学在洱海边的白族村寨里唱月、跳月、玩月的种种记忆,都跑到了文章中去。作品就像是浸润着月光,在母爱与亲情的往返回旋的温馨弹唱中铺展开去。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建议如下:

1、   整体感知,走月亮走出结构美

千万不要窄化“走月亮”的含义。有的老师说“走月亮”是以前江浙一带的风俗,年轻妇女们在中秋之夜的月光下结队而游,祈求美好的生活。这就窄化了啊!

文章走月亮的地点是云南洱海,歌唱的是深情的母爱,孩子与母亲走月亮的温暖和幸福,并非描写一种民俗风情。

大而化之,走月亮就是在月光下漫步,自由闲适地欣赏美景。

情境导入: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明亮的照耀着大地,我们一起去——走月亮。文中写的谁走月亮,圈画出来。

4次写道“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每一次从哪里走月亮,看到怎样的景色?梳理,板书,概括内容。

小路-溪边-田埂-石拱桥……

2、   重点探究,走月亮走出画面美

第一次(1-3):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月光明亮和柔和的特点。读出画面。

A、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把月光当人来写,被洱海淘洗过的月亮格外明亮,月光格外柔和。

B、那样……那样……

C、4个照亮加“……”

第二次(4-5):抓关键词句,给句式丰满画面:读到____,我仿佛看到______,我仿佛听到__________,我仿佛闻到____________

A、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把画面说清楚,说具体,说美了。我仿佛看到溪水潺潺地流淌着,叮叮咚咚地唱着歌,溪水很细很细,溪流里有淡淡的香味,那应该是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吧。我还看到月光在溪水里流淌着,一闪一闪的泛着金黄……

B、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着一个月亮。通过“抱”字想象画面,做动作等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感受小水塘的可爱。

第三次(6-7)小组合作:抓关键词句交流印象最深的画面,交流汇报。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书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听,看,动态)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味道)

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渡亮的银毯。(拟人、比喻手法)

第四次(8-9)以读带讲,和阿妈走过很多风景,感受母女情深。

联想画面: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切记:多种方法读出美感。

3、   读写结合,走月亮走出仿写美

落实小练笔:仿什么?

仿写月色中的景物:即所见(看见、听见、闻见、触摸见……)

仿写月光下的所思所想

怎么仿?

仿写景物的手法:拟人、比喻、准确运用动词等。可以仿说句子,例如月光亲吻着大地,轻柔地抚摸着孩子们的笑脸。

给句式:月光洒在_______,像_________

打开学生思路:时间(典型时间)、地点、人物、印象深刻的景物

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体验月下生活:月圆之夜看到……听到……闻到……想到……积累素材。用好中秋节的月亮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