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恋是师长强加给孩子的

(2011-12-05 14:46:37)
标签:

教育

分类: 没有孩子是差生

品德篇之二:“早恋”是家长和老师强加于孩子的


 

班里有个男生叫梁亮,调皮捣蛋出了名,各门功课亮红灯,可是就听彤彤的,整天跟在屁股后面,说要做她的“护花使者”。一来二去,彤彤竟然真的有点喜欢他了。班主任要求他们必须断绝来往,而男孩的父母竟然把彤彤写给他的“情书”复印后,当作传单发给学校里的学生看,整个事情搞得天翻地覆。两个孩子竟然想一起自杀,死也要在一起。

 

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大事,也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只是在恋爱前面加上一个“早”字,便成了“早恋”。“早恋”已日渐成了老师家长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


 

“早”,说明这种恋爱不适宜,但绝不是说这种心理不健康。现在孩子发育早,发育快,很多孩子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会萌发对某个异性同学的好感,而至初中、高中阶段,从没有对异性产生过好感的孩子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是有的孩子自制力强一些,能够把这种想法埋藏在心底,不泄漏自己的心事和秘密;有的孩子便可能走得近一些,接触得多一些。


 

一般的老师家长都视“早恋”如洪水猛兽,采取围追堵截等断然措施,誓不让“早恋”有一息生存之机。但在感情问题上,越是过激的措施,往往越难奏效。感情问题时最讲究方法的。一个处理过学生早恋问题的老师曾对我说:“行动、思想、感情这三者当中,感情是最难控制的,想要控制感情,必须先控制思想,要想控制思想,必须先控制行动。


 

多年以前,我自己还是个学生时,我的班主任赵圣燕老师对我们讲恋爱婚姻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很策略。她讲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恋爱就像是坐火车。在乘坐火车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于是,你不假思索地和他(她)交往起来,可是当火车又到了一站的时候,上来的乘客中有一位更加优秀的更加适合你的,这时候,你已经没有了选择的权利。所以说,恋爱这件人生的大事情,选择的时机不能太早,太早了没有比较,没有全面的考虑,难免失误,而人生是不容许我们犯这样的错误的,它会用一生的幸福来惩罚我们一时的性急。如果我们这样给孩子平心静气地讲述,孩子们应该很容易接受。一句话感情问题宜疏不宜堵。

教育案例:撕心裂肺逃早恋

“喂,小舟老师吗?这么晚了还打扰您,真不好意思。可是只有您的话彤彤才听,您救救她吧!”我揉揉惺忪的睡眼,看看表,已经深夜两点多了,电话那头一个焦急的声音传来,那是已经毕业的刘彤彤的妈妈打来的。


 

刘彤彤是个能说会道的女孩,善于察言观色,长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成绩好还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文章,还是学校田径队的短跑运动员,围棋下得也不错,可是,很多老师不喜欢她,感觉小小孩子很世故。一至五年级她竟然没有被评上过一次“三好学生”,六年级我接班后多次去她家进行家访。


 

家访中知道她的父母双双下岗,开了一个小卖部来维持生计。爸爸妈妈对于女儿的期望值很高,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他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小才女,而彤彤也的确是他们的骄傲。惟一让他们耿耿于怀的是,孩子为什么一次也评不上“三好学生”?孩子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可以说从教多年来,我一直有自己的原则,就是对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孩子。所以我怀着美好的愿望和彤彤交流,我和她一起去博物馆看展览,带她去钓鱼,给她看我写的小说,送给她喜欢读的书……她很喜欢和崇拜我。六年级的功课很紧张,可她总是一有时间就到我家来,和我交流,我们在一起谈天说地。彤彤天天给爸爸妈妈说要做老师,要做像小舟老师那样的老师。


 

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同学们投票选“三好”,她得了34票。这个票可上可下,但是考虑到不要随便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且她确实在各个方面为班级做了很多事情,最后我选上了她。休业式上,当听到校长宣读三好学生名单叫到她的名字的时候,她是那么得惊喜,就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了我个飞吻,大喊了一声:“老师,我爱死你了!”


 

而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她更是捷报频传,作文获市“小红花”征文一等奖,绘画作品获全国金奖,运动会比赛在区里拿了名次,毕业考试语文考了年级第一名,并且被一所重点中学优先录取。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上中学还不到一年,会出什么事呢?


 

“老师,您劝劝她吧,俺们刚把她找回来,她不想活了呢!”妈妈的声音有些发抖,此时的我睡意全无。


 

于是,我和刘彤彤进行了彻夜的电话长谈。从电话中我知道:升入中学后,彤彤凭着自己的出色表现,当上了班长,并且首批加入了共青团。班里有个男生叫梁亮,调皮捣蛋出了名,各门功课亮红灯,可是就听彤彤的,整天跟在屁股后面,说要做她的“护花使者”。一来二去,彤彤竟然真的有点喜欢他了。班主任要求他们必须断绝来往,而男孩的父母竟然把彤彤写给他的“情书”复印后,当作传单发给学校里的学生看,整个事情搞得天翻地覆。两个孩子竟然想一起自杀,死也要在一起。

 

我请彤彤去吃肯德基,边吃边聊起那个他—


 

“彤彤,听你妈妈说那个梁亮可是个无恶不作,被学校多次劝退的学生,是吗?”我想看看她对那个男孩的认识。


 

“老师,他有很多的优点。”这时,彤彤的目光里满是兴奋,“您不知道,他欣赏我,在他眼里,我什么都好。他打架,也常常是为了我。我管纪律的时候,谁要是不听我的,他就生气,所以才打他们。为了让我加入学生会,他竟然请同学吃饭,目的是让同学们投我一票。这样的男孩,我喜欢他有错吗?”


 

“彤彤,你认为这样做的男孩子,能得到你的尊重吗?你所谓的喜欢,倒是带着利用的色彩呢!你利用了他的弱点,那就是仗义,他对你很仗义。你在他的仗义中获得了心理的满足,或者说是满足了你的虚荣心。虽然你加入了学生会,我却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为你自豪的。”


 

“我没有利用他,如果仅仅是利用,我会给他写那么肉麻的情书吗?更可恶的是,他妈妈竟然那么恶劣地乱翻他的书包,把我写的信复印了发到学校里!真是气死我了。”彤彤愤愤地说着。


 

“你打算怎么办?现在学校和家里全都知道了,你还想和他有关系吗?”我问彤彤。


 

“我想?我现在哪还有这个自由?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不知羞耻的女生;在同学眼里,我是一个早恋的班长;在爸爸妈妈眼里,我竟然是他们陌生的女儿,他们感觉我的行为不可思议。”彤彤叹了口气,接着说,“我真的不可思议吗?爸爸妈妈天天忙,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就知道挣钱,这一年我天天到奶奶家吃饭,奶奶身体不好,就让我出去买着吃。梁亮就一次次地陪我买饭,看我吃饭。他那么善良,一点都不坏,坏也是让他那个有神经病的妈妈教育出来的。”


 

梁亮的爸爸是一个建筑队的工头,妈妈没有工作,整天在家搓麻将。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亮子,给你钱,愿意吃什么买去!”看也不看儿子一眼,就继续玩她的麻将了。

彤彤讲到梁亮的妈妈,很生气。我必须引导她正确认识自己:“彤彤,你和梁亮的交往,你自己感觉给梁亮带来了什么好处?”


 

“这还不简单吗?我是班长,是团员,学习好,长得也好,和他一起出去他很得意的。”


 

“这就是你们死也要在一起的价值吗?你们的生命还比不上一点点虚荣心重要吗?”我望着她的眼睛。


 

她低下了头,好像在沉思,喝了一口可乐,望着前面,目光很茫然,两行眼泪顺着腮边留下来。


 

“老师,我和他都很孤独。他通过关心我,不孤独了,感觉自己还有用。我接受了他的关心,我也不孤独了,还满足了虚荣心。可是,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爸爸妈妈对我失望极了,而他更是什么希望也没有了。”彤彤哽咽着。


 

孩子,这是爱情吗?我开始给她分析,这只是青春萌动时,内心的一种需要理解、需要关心的渴望。这不是爱情,所以你们也不是什么“早恋”。


 

彤彤异样地望着我,感觉我的解释与那么多人竟全然不同。她说所有的人现在看他们都如同看洪水猛兽一样,妈妈天天唉声叹气,爸爸陪着小心,但是一天到晚地对她实行“软禁”,生怕她会和梁亮再单独在一起。只有小舟老师认为他们不是早恋,只是一种彼此精神的需要,这种解释她感觉能接受,并且这本来就是他们能够亲密交往的意思。


 

 “既然大家都认为是早恋,那就说明你们的某些行为给别人造成了这种错觉,而这样的感觉又伤害了你和梁亮,为什么还不注意调整你们的距离呢?”


 

彤彤问我:“我们的距离应该有多远?”


 

我告诉她,可以和所有同学的距离一样远。梁亮对你好的时候,你劝他对所有的同学都这样好,他就会不仅得到你的友谊和理解,还会得到所有同学的友谊。当梁亮约你单独出去玩的时候,你告诉他大家一起玩更有意思,带上同学们一起游戏,会提高你的威信,也会使同学们喜欢你们。这叫“等距离外交”。


 

彤彤对我的解释频频点头,我又看到她了一年前对我的那种信赖了。临近期末了,我嘱咐她一定用优异的成绩来告诉老师和同学,还有所有关心爱护自己的人,你没有早恋,否则是不可能取得那么优异的成绩的。我又看到她信心十足的笑脸了,那一刻,我很满足。


 

按照我们的约定,不论学习有多繁忙,这段时间都要给我每晚发一个邮件,报一声平安。


 

我们连续通了一个月的邮件,这期间,她随时在向我报告她的情况,有时候就一句话。


 

“今天心情不好,班长不当了,不想让同学拿我和梁亮的事情当把柄。”


 

“梁亮答应听我的,不会再单独约我出去,但是一再请求我别不理他。”


 

“梁亮请我吃羊肉串,我没有去,我让他在学校食堂里打的饭。”


 

“今天数学老师又因为我错了一个测试题,说我心思不在正道上,同学们都用怪怪的眼神看我。哎,随他们去吧!”


 

“梁亮突然说要见见您,他总是听我说是您成就了我,现在又是那么理解我们,您愿意见见他吗?”

…… ……


 

 对于她写来的每一封信,我都认真回复,认真帮她分析,鼓励她相信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坚持正确的,不论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不能轻易地趴下。我答应她,期末考试完了,如果她和梁亮没有再单独在一起,我就请他们吃饭。


 

一放假,彤彤就向我报喜,其一,她的语文考试作文得了满分,其二,她和梁亮真的没有再单独在一起,并且她也没有再给他写过信,希望我能相信她。


 

我告诉她,为了你们在那么大的压力下,能够做好你们自己,老师邀请你们来我家做客。


 

彤彤当时非常高兴,但后来说还是去米力乃吧。我问她为什么,开始她不说,后来才面带难色地说梁亮好像有偷窃的毛病,虽然她没有见过,但是老师们经常说梁亮是无恶不作,她不想给老师带来任何麻烦。


 

这么善解人意的孩子,我没有理由不信任梁亮,我还是邀请他们来家里了。


 

那天的梁亮,穿着水蓝色的校服站在我面前,竖着的头发染成了火红色,看他这个打扮,我就想笑,但我还是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把他们请进了屋。我端着果盘,给梁亮扒香蕉,削苹果,一向很开朗的彤彤坐在一边不说话,只是看着我。


 

梁亮很直爽:“彤彤说你和别的老师不一样,我就想见见您,真的不一样。”


 

“呵呵,其实我和你们的很多老师一样,希望学生好。”


 

“我不是您的学生,您还会希望我好吗?”看着那么高的个子,问题问得还是像个孩子。


 

“当然,至少你还是彤彤的同学呀,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快乐,当然也包括你。”我一直在望着梁亮的眼睛,我希望看到他明澈的双眸,但是他的目光很闪烁。

 

 


我给他们讲,高中的时候,老师也悄悄喜欢过一个男同学,但是,老师的老师给我写了一个纸条:


 

“青春的风帆才刚刚起航,为什么要过早地让它停泊?


 

看着同龄的伙伴阳光般的笑脸,在风浪中勇敢而快乐地搏击,你难道愿意就这样随便地靠岸?”


 

“那个纸条我早就找不到了,但是那句话我却深深地记在心头,它使我顺利地毕业,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天,我把这句话赠送给你们,希望该搏击风浪的时候,就勇敢地扑向大海的怀抱。”


 

“那什么时候靠岸才合适呢?我爸爸妈妈就是早恋,他们的婚姻也很幸福。”彤彤问我。


 

“你认为他们是幸福的吗?他们初中毕业就一起当了工人,现在双双下岗。在生活的重压下,你爸爸经常说如果当初好好学习,也会像你马叔叔那样当记者了,那是你爸爸的梦想呢!”


 

“我明白了。梁亮,你明白了吗?”


 

梁亮用手抓抓他的红头发,嘿嘿地笑。


 

“你明天把你的红头发变成黑的,行吗?”


 

梁亮又是嘿嘿地笑:“行,班长大人!”


 

临别前,彤彤趴在我耳边说:“我作文得了满分,我写的是假如我是阳光,我就做您这样的阳光。”听得我鼻子酸酸的。


 

我不知道,他们会怎样,因为还有两年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同时,我也不知道,梁亮下一步会怎样,因为他并不是特别的坏,真希望彤彤这个阳光灿烂的孩子也会影响到梁亮,让他也阳光灿烂起来。


 

教育札记:

(一)这不是早恋


 

多少年来,不论老师还是家长,谈“恋”色变。孩子小的时候希望她长得活泼可爱,漂亮帅气,可是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也有了心事,生怕孩子有什么感情上的闪失。于是严加看管者有之,粗暴打骂者有之,强断“恋”路者有之,孩子也往往在还不知道什么是恋爱的时候,就被冠上“早恋”的恶名。


 

多年前的一幕,常常刺痛我的心。一个一生好强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女儿执迷不悟地喜欢上班里一个所谓的坏男孩,为了阻止他们,母亲把女儿带回了农村老家,但女儿仍然偷偷跑了回来,为的只是告诉男孩自己转学了。可是母亲一气之下割腕自杀了,女儿看到妈妈的遗书上赫然写着:“有女如此,全家丢人!”伤心欲绝的女儿从此一蹶不振,对学习了无兴趣,对所有的男性非常冷漠,甚至连爸爸也不愿意接触。这个母亲就是我的姐姐,而这个孩子也因为“早恋”毁了一生。


 

爸爸妈妈总是把孩子和异性之间的相处想象得那么严重,哪知道硬堵不如疏导啊!试着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哪一个不曾有过对异性的暗自心动?但那又是否真的就让我们变得肮脏龌龊了呢?并没有,“喜欢”也好,“恋爱”也罢,都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孩子们惟一的问题就是年龄尚小,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细细分析,彤彤和梁亮当时要共同自杀,难道是因为他们爱得多么死去活来吗?答案是否定的。彤彤感觉自己没脸见人了,只有梁亮在关键时刻对她是“不弃不离”。这个时候的孩子可以说没有了理智,如果我们再对他们进行狂轰滥炸、冷嘲热讽,悲剧就有可能真的会发生。


 

曾经有二年级的家长就杞人忧天地对我说,自己的女儿太漂亮了,真怕漂亮会害了她,所以,现在就要告戒她离男孩子远一些。


 

这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是吗?我们做父母的惟有用我们的关心、爱心、耐心, 帮助孩子接受自己身体的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指导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励孩子和同学们广泛接触,共同成长。在和同学们集体交往的过程中,消除孩子对异性的神秘感,培养孩子于异性正常交往的能力。


 

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人交流的愿望,我们应该放开手,信任孩子。孩子也会信任父母师长,愿意给我们讲自己的心事。

(二)孩子眼中的“喜欢”


 

我曾经在来自全区近四十所小学的高年级学生组成的作文班中进行过调查:你所在的班级中是否有起哄谁喜欢谁的问题?你是否曾经是被起哄的对象?你对其他同学起哄过吗?


 

大家实话实说,结果应该比较真实:100%的学生承认自己所在的班级有起哄谁喜欢谁的问题,80%的学生承认自己曾是被起哄的对象,40%的孩子说自己对别的同学起哄过。


    你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同学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就在那儿笑。我鼓励他们实话实说,大家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喜欢对方的学习成绩总是那么优秀,有的说喜欢幽默的男同学,有的说喜欢好看的女同学,有的说喜欢老实忠厚的男同学,有的说喜欢乐于助人的同学
……我根据大家的发言进行总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还要会哄女孩子,幽默,不戴眼镜的男孩子比较受欢迎;同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大方、不任性、长相比较好看的女孩子比较受欢迎。


    别人起哄你是空穴来风吗?这个问题学生开始说是,后来说也不全是。因为对自己喜欢的异性同学,就愿意和她接触、学习、游戏,所以相处就多一些,同学就会取笑。


    你认为互相取笑的现象正常吗?普遍认为不正常。感觉伤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认为这种喜欢不是爱情,是欣赏,是欣赏别人的优点,渴望自己也拥有这样的优点,向别人学习,不应该受到取笑。大家认为取笑别人的同学,有两点原因,就是自己也希望被人喜欢,用这种方法引起同学注意;其二是自己也喜欢某个同学,吃醋了


    讨论完后,我让学生根据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写一篇小文章,可以是纯记叙文,把自己学校里类似的事情记叙下来;也可以是夹叙夹议,通过看过的现象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还可以完全谈观点,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因为最后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喜欢不是一种罪恶,喜欢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赞赏和赏识。孩子们通过讨论和作文,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摆在桌面上,感觉很轻松很愉快。


    一个男同学写道:一天,我被调皮大王拦在放学的路上,非要我回答喜欢谁。我不说他就不让我走。喜欢谁呢?胡说吧?我就大声说:我喜欢云青。然后得意地走了。后来我在想,我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说呢?那是因为云青太优秀了,看着他的优秀会时刻激励我向上。这种喜欢就是欣赏,难道不好吗?当时云青也在作文班上,大家都为他们鼓掌。


    调查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地同我说着他们学校里的事情,看来,
爱情这个问题从小就易疏不易堵哦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