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宗的一指禅
一看题目,会有朋友认为咱这是要谈少林武功。确实,要在大街上随便问个路人什么叫“一指禅”,会有不少人回答是少林寺那个“一指禅”的武功。30多年前,各种媒体曾经风靡一时地报道过一位海灯法师,说他可以只用一根手指便撑起倒立,并称这功夫为“一指禅”。后来,又有报道揭露,说是这位海灯法师的一指禅演示其实都有造假。再后来,海灯法师的事不了了之了,但“一指禅”是一种武功的观念并没有被否定,还是喜爱武术的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还说能用一根手指竖倒立,就叫“一指禅”,差一点的,能用两根手指竖倒立,就叫“二指禅”。总之,都与少林武功搅在一起。
最近我闲翻书时,发现在佛门典故中确实有个“一指禅”,但却是讲修行禅理的,与武功无关。两个一指禅,一个说是讲禅理的,一个说是讲武功的,孰真孰假,孰是孰非?我对佛教是门外汉,但怀疑一种武功怎么能称为一种“禅”呢。
什么叫“禅”?丁福保先生所编《佛学大辞典》中有“禅”的条目,解释说这是佛学术语“禅那”的简称。“禅那”则是梵文的音译,原意有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等意。中国佛学主要取的是“思惟修习”和“功德丛林”(滋养功德)的意思,属一种“心地定法”。说修这种法的成果,能使修行人达到寂静,所以也名静虑。
我觉得,佛学辞典里的解释,应该是“禅”的本源或本来面目,而且只是一种静思为主的修行方式。佛教是个宗教,原本就是讲信仰、讲哲学、讲人生道理的,属于文科。庙里僧人和尚练武,原只是为了健身强体和保卫佛门,至于能不能翻倒立,手指如何坚强,乃至能不能刀枪不入铁布衫,这与佛门禅理的“禅”没多大关系。我猜想,这应该是佛教盛行之时,佛教词汇也会被社会时髦化,既然是从庙里传出来的武功,也就有人攀附时髦地为之加上了个“禅”字,这恐怕是为了做广告而已。当然,这事只是我自己瞎猜瞎议,也许会让崇拜“少林一指禅”武功的人不高兴吧,真抱歉。
那么究竟什么是佛门正宗的“一指禅”?这是一条出自唐朝俱胝和尚的典故。我仅介绍一下《五灯会元》卷4中“金华俱胝和尚”条目中的记载。
俱胝和尚是唐朝人,出家在婺州金华山,是杭州天龙和尚的弟子。而天龙和尚则是禅宗大名鼎鼎的马祖道一和尚的弟子。俱胝和尚刚出家不久,遇到有个名实际的女尼来寺里,斗笠遮面,见到俱胝和尚,便手持锡杖围着他绕了三圈,然后说:“你能说出这个道理,我就摘下斗笠。”这实际是佛门来问道辩论的一种形式。俱胝根底浅薄,说不出道理来,很受刺激,是气馁。后来又有天龙和尚来寺,俱胝就那件事告诉了天龙和尚,并向天龙和尚请教。天龙和尚没说话,只是竖起一根手指。俱胝和尚一见,突然大悟了,拜入天龙和尚门下。其实,俱胝和尚悟到的是什么,咱也说不清,只见有的书上解释说,这是“万法归一”的意思。按佛教理论说,世界万千,平等无别。而俱胝从悟了之后,凡有人来问道,也总是不说话,只竖起一指以对。佛门中人都说这竖起一指的表示,里边学问可深了去了,并称之为“俱胝一指”,成为修行事业中的一个经典。
时间长了,跟随俱胝身边修行的一个小童子居然也学会了这一招。在外面遇有人问,也学模学样地只竖起一根手指作答。俱胝和尚知道这童子是在蒙事,有一天就把童子唤来,袖藏一把刀子,问:“听说你也会佛法?”童子说:“是。”俱胝便问:“如何是佛?”那童子得意地又竖起一根手指。没想到,俱胝和尚此时竟抽出刀来,一刀斩下了童子竖起的手指。(有点残忍!)童子大哭逃走。然后俱胝又把童子叫回来,还问:“如何是佛?”那童子又要竖手指,却想起手指已经没了。诸君您猜后事如何,这小童子就是在要竖手指却发现已无手指可竖的瞬间,豁然大悟了。对小童子来讲,损了一根手指,悟了禅门真谛,值了。
俱胝后来成了佛门有名的得道高僧,其代表事迹就是以竖起一指的形式诠释自己对禅宗理论理解。俱胝和尚在去世前,曾对寺中众僧说:“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所以后人也把俱胝和尚对佛教理论的理解,称为了“一指禅”。这与练把式、竖倒立的武功,还真没什么关系。
助人悟道是好事,但对一个孩子,挥刀斩其手指的作法,也令人心有不忍。佛门中后来也有不少人对此有微词。据说在禅宗谱系上算得俱胝和尚师叔祖的一位曹山本寂大师就说过,“俱胝承当处卤莽”,即说俱胝和尚在是履行自己的责任,但作法失之鲁莽(卤莽)。当然,不提佛祖“舍身饲虎”的说教,在中国佛教禅宗门中,也早曾有过二祖慧可在达摩面前自己断臂求法的故事,但那毕竟是大人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