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湖南浏阳人,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山村中学当10年教师,1992年调入浏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先后任教研员、教研室主任。2002年被评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先后出版《中学作文教与学》、《阅读新境界》、《表达的方法》、《研究型教师导论》等专著多部。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访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陈文
本报记者 翟晋玉
彭琳
中国教师报:作为教研室主任,您认为教研室在新课改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陈文:最重要的是引领教师。当前教师普遍缺乏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很多老师从教前两三年进入不了角色,觉得教师的角色太平凡了,没意思。我们首先引导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对教学都没有兴趣,怎么能让学生有兴趣呢?大多数老师通过钻研教材上一堂课,完成任务问题不大,但理论欠缺。要提升教育的高度,就需要提升理论修养。于是我们启动了“新世纪读书工程”,要求老师每年读4本书。开始很多教师不理解,觉得自己教育教学的任务已经很重了,还要再为此花费时间和财力。经过我们耐心解释,老师慢慢接受了。通过阅读名著,老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他们意识到作为教师,同样可以做一番大事业。现在我们的教师大体用工资的2%买书(教研员用工资的5%)。这样,每位老师每年可以买8~10本书。如果认认真真读5年,也相当于硕士毕业了。我们还开展课堂教学竞赛,请专家来评比;每三年进行教师成果评奖、新课改专项评奖活动,教师的理念慢慢跟上了,更加坚定了从教的信念。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上来了,他们写自己的教学反思的故事,其中有的不乏真知灼见。当然课改是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中国教师报:教研员对一线教师的课改实践影响很大,提高教研员的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
陈文:我们非常重视教研员队伍的素质建设。我们教研员人数不多,但很精干。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致力于把教研室打造成一个学习的团队,一支服务、指导、引领教师的教研队伍。我们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10点:1.一块基地。我们设立课改样本校(不是样板校),每个教研员联系一个学校,引导学校向着更适应课改的方向发展。2.两个课题。每个教研员每年要参与做两个课题。3.三篇文章。每个教研员每年至少要写3篇文章,感受教研的辛苦和幸福。4.四次讲座。每位教研员每年要给教师做4次讲座,为老师讲解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热点,在理念上引领教师不断更新。5.每位教研员每年至少读5本以上教研方面的专著。6.每位教研员每年要组织6次教研活动。7.每位教研员要教7个骨干教师做自己的教研伙伴。8.每位教研员每年至少下乡80天。9.每位教研员每年至少听90节课以上的课。10.每位教研员每年至少给学生上10节研究课。
教研员一般都是从一线教师过来的,但长时间脱离教育教学和一线教师,难免会产生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我们要求教研员不能高高在上,要重新回到课堂,经常感受当老师的感觉,融入教师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和普通教师一样,我们也有缺点,也是非常普通的人。
中国教师报:新课改是每一位中小学老师正在面对或将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和忠告吗?
陈文:我写过一篇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师德和师能建设的文章。我的心得是教师要回归平凡,但不要流于平庸。要有德利合一的师德观。一方面要师德高尚,一方面自己作为一个公民、一个教师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师能,原来会讲的老师就是好老师。现在要由“讲”师向“导”师、由“教”者向“学”者转变。对于新课程,老师要改变观念,要重视从小课题做起,比如探索如何写好教学案例、成长故事、教研故事等,一个小课题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视教学现场发生了什么,重视现实的体验,真实的感受,通过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成长。要自己去感悟,实实在在,不要搞大而空的理论。要做研究型的教师,从经验型过度到研究型。教师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每天就在成长,走向成熟,最后走向成功。现在很多老师只是完成任务。要把教研当成自己的事业,当成自己的终身追求。要有事业心,必须有乐趣。要去发现教研的快乐和幸福。
要实实在在做一点事。有些教师喜欢幻想,空谈,总是安不下心来。要“坐稳一把椅子”,“烧开一壶水”。很多人经常水烧了六七十度,却一辈子没烧开一壶水。从效果的角度来说,教育和种田是一样的,农民如果勤于耕耘,就有好的收成,除非有大的天灾。老师也是这样,现在很多老师没有令人满意的成绩,是因为自己的付出还不够。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中国教师报:在新课改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陈文:感受最深的是自身教研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教研室只是一个教研的组织。现在新课改对教研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室要转到为全体教师服务,要走向专家引领,真正做到这一点这很不容易。我们原来主要是研究如何教,现在要研究教与学结合,不仅要研究教,更要研究学生的学。不是以教定学,而是以学定教。要更多地关注课程、课堂、课题,新课改我们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了。我们教研的质量要更进一步提高,效益要进一步发挥。我觉得距离还很大,需要慢慢提高。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其位,谋其政,尽其力,成其事。我自己如果不能引领教师,作为教研室主任,作为特级教师,是有愧疚的。新课程实施,任重道远。让老师们得到真正的引领,我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要认认真真去做,一点点去改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