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正教圣索菲亚大教堂壁画照片拜占庭文化 |
分类: 宗教影视文艺名胜 |
圣索非亚大教堂(公元532年—公元537年) ,建于东罗马皇帝Justinian统治时期(公元532年—— 公元537年),当时拜占庭帝国正处于鼎盛阶段。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非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伊斯兰教占领后,将其反映东正教内容的壁画抹去,改造成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所以,它有4根标志伊斯兰教的轩尼塔。
圣索菲亚大教堂现在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Ayasofya Muzesi),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3米,离地高55米。站在这里,其庄严肃穆似乎能使时光停滞,拜占庭文化的典范──马赛克画在此处可让游客一饱眼福。
下面贴出几张我拍摄的圣索菲亚教堂内壁画。
需要指出的是,公元4到6世纪,教会逐渐对教义与救赎的观念有渐深的认知,同时希腊罗马文化圈重视肖像与肉体美的传统也逐渐对基督教产生影响,信徒除了透过传统的谕言故事与象征手法来理解教义,也逐渐产生将圣母、圣子、圣徒等人物画像化的需求。对该问题,教会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圣人人物画像等于触犯圣经中不得膜拜偶像的规定,另一派则认为人物画像可以让信徒更容易理解神的精神、有助传教,两派间的歧异日渐加深。公元692年教会会议中授与基督人像化的合法性,但公元730年罗马皇帝里奥三世(Leo III)颁布禁令,禁止圣母、圣子、圣徒、天使以人物形象出现,自此揭开了两派人马长达二百年间的血腥斗争,教堂里的画作遭破坏,画像的持有者和作画的工匠们也都遭到各种形式的迫害。9世纪中叶,教会重新解释,愿对画像给予敬意,这个日子被称为“正统的胜利”(The Triumph of orthodoxy),每年在信仰东正教的国家里被盛大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