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心在山水间/2013.12
(2013-12-31 10:59:45)
标签:
转载 |
分类: 原创文学作品 |
原文地址:心在山水间/2013.12作者:朔风1992
心在山水间
胡 炜
贵州荔波,有“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之美誉。顺了这个诗意的称呼,延展想象,在荔波水春河上的漂流,就如同一缕温暖迷人的光,在晶莹剔透光彩照人的绿宝石上,起伏,跳动。
当然,再诗意的比喻和想象,终究替代不了真切的生命体验。
水春河上,一道人工筑起的落差很大的水坝,旁边开了个长长的水道,橡皮艇,被清澈湍急的水流冲托着,急速下行。风将头发吹乱。每个毛孔都充满了紧张和莫名的恐惧。随着船工高声提醒,抓紧拉手,马上入水了。橡皮艇已如箭一般,射入了白浪翻滚的激流之中。浪花将橡皮艇高高掀起,无数的浪花,在眼前飞漩。身体被浪峰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左右,感觉已失去重心,大脑一片空白。橡皮艇被浪峰裹挟,抛起,落下,再抛起,险些来了个底朝天。等你象孩子一般惊恐尖叫的时候,艇尾的船工已经稳住了橡皮艇,开始在河面上颠簸着慢慢前行。充满激情和刺激的漂流,就这样开始了。
此时,艇中的人已全身湿透,成了彻头彻尾的落汤鸡。回想起在县城汗流浃背拥挤着购票,之后在如蒸笼般的摆渡大巴上一身臭汗昏昏欲睡的情形,就有了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天空中高悬的太阳,仍在播撒着灼热,但你已经告别了炎热,清澈的河水,河面上氤氲着凉幽幽的水气,让你感到浑身清凉舒爽,仿佛,回到了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
抹掉脸上的水珠,水春河迷人的景色和风情,就象一卷美得无法言喻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在你面前,华丽而浪漫。
河水清澈,一路唱着欢快的歌,在山谷中向前流淌。河两岸的青山,形状奇丽,绿树成荫。左岸的山势略显平缓,树木更显浓密,间有竹林野花闪现。右岸的山势则笔挺陡峭,树木也呈险峻之姿。两岸青山,将蓝天和河流切割成同一形态,宛如互相的倒影。河流,是蓝天在山谷的投影,蓝天,是河流在高空的张悬。白云在河里飘动,浪花在空中飞溅。
坐在橡皮艇里随波逐流,就象飘摇在一个巨大而虚幻的梦境之中。
阳光,被右岸的山峰阻挡,只照亮了左岸远方一处最高的山巅。整个峡谷里,一片荫凉清幽,除了流水声和说话声,感觉不到别的声响。险峰、密林、急流、河滩、水中的巨石,眼前美景让人想发些赞叹,心里却难免有词穷之感。蓦地,想到了不久前读到的南朝吴均那篇绝妙的山水小品《与宋元思书》,文中描绘浙江富阳至桐庐间山水风光的绝妙文字,借用来形容水春河的景致,感觉熨帖得如量身定制一般。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真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引为遗憾的是,一路漂流,听不到好鸟相鸣,也没有蝉鸣猿叫。只看见,几只蜻蜓,在河流之上,张开透明的翅膀,象飞翔,又象静止,空若无所依,泊在透明如洗的时空里,更增添了宛然梦中的感觉。
好一个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水春河漂流段高达百米的落差,造就了九滩十八浪的急流险滩。刚刚在平静的水面,欣赏赞叹峡谷的静态之美,马上,橡皮艇又跌入了白浪翻涌的险滩激流。眼里的青山和天空,瞬间象被撕裂移位,变得虚幻不真实起来。浪花过后,刚刚风干的身子,又变得湿漉漉的了。
一会儿风平浪静,宛在梦境,一会儿又激流汹涌,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感觉一不小心,就会被激流卷走。
经历了几番平静和跌宕的交错之后,隐约悟到一些漂流的妙处来了。漂流如人生,人生似漂流。风平浪静之时,要有居安思危的心。有了居安思危的心理铺垫,风浪来时,被剧烈的浪头抛得再高,也不会惊慌失措,身入波涛,也大可处之泰然。风浪过去,又是迷人的风景。
《菜根谭》中有句名言,“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任凭风浪紧,我自稳坐橡皮船。说的,也许就是这样的道理和境界。
一路漂流,美景数不胜数,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右边峻峭的石壁上,树木均深根于无土的石壁之中。这种石上长树的现象,在荔波小七孔景区,随处可见,蔚为壮观。
询之船工,只说,这是自然现象,自己也不明所以。但他知道这种树叫“水杨”,根须长期泡在无土的水中,依然能存活,并茁壮生长。
一些自然奇观,似乎也无须去寻找答案。奇观的出现,就是为了警示人类,对于自然,应该心存敬畏,好好爱护,和谐共处。别总想着让大自然对人类俯首称臣,更别总想着去破坏和征服。历史已经多次并将继续证明,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每次均会遭致冷酷无情的报复……好在,眼前的青山绿水,和先前见过的荔波茂兰自然保护区的绿色植被,已让人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
六公里长,一个多小时的漂流行程,随着橡皮艇驶入一段开阔并平静如镜的河面,而告结束。登上一艘机动大船,漂流者又朝着当初出发的地方驶去。
回首漂流峡谷,令人沉醉的山水风光,已然成梦。又想起吴均《与宋元思书》中的两句名言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望峰息心,只能是隐者之心,红尘之中,多的,是为娇美江山而折腰的英雄。这个,且不去管他了。只是,如果将旅游者视为“经纶事务者”的话,离开漂流的美丽峡谷时,都会生起恋恋不舍的心。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极大,能够“偷得浮生一日闲”,抛下繁重的工作,远离烦闷压抑的钢筋水泥丛林,在美丽的峡谷中,来一次惊险刺激酣畅淋漓的漂流,身心会得到最好的放松,之后,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投入新的工作生活,轻松和惬意,会油然而生。
当然,上岸之后,如果你不忙着离开,大可静静地坐于河岸之上,赏玩一番清澈水流,再抬头看看蓝天上悠然舒卷的白云,如果正好想起王维的诗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多少分享一些王摩诘旷达随意的怡然心境,那将是难得的人生大自在。
驾车,小心穿过狭窄崎岖的山道,终于,在午后温暖的秋阳里,抵达慕名已久的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
一路青山环绕,美景相随,也不觉累。将车停在宽大敞亮的停车场。马上买了100元一张的门票,进入大门。坐上5元一人的游览车,抵达进苗寨的正门。
寨门口排列着盛装的苗族男女,载歌载舞,行盛大的迎客礼。一位寨老模样的男子,立于正中,给进寨的游客敬酒。实在不能喝也不勉强。只是,想跟美丽迷人的苗家女拍照,却须喝下她手里的牛角酒。酒味纯正,劲头不小,一口下肚,感觉大脑晕乎乎的。
进得苗寨,只见木楼幢幢,依山爬行。街道整洁,店铺林立。街边,糯米糍粑,现打现卖,热气腾腾,香气飘逸。店铺里各色苗族饰品,银光闪闪,吸人眼球。越往里走,苗寨风情越发浓郁。
整洁的道路,路边讲究的防腐木护栏,摆放整齐的垃圾箱,装修讲究各具特色的酒吧、餐馆,盛大的演出场地,穿戴漂亮的苗族女子,这一切,似乎在告诉人们,千户苗寨,既是一个苗寨,更是一个原始与现代混搭,古朴与流行相伴的旅游胜地。这里,既是苗族同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家园。又是各方游客漫步、游玩和短暂栖息的地方。天南地北的游人在好奇地欣赏苗寨风光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成为苗寨的一部分。生于斯长于斯的苗族同胞和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游客,在这里和谐共生,各不相关又相互依存。
苗寨中心,立着一块巨石,上面有文化名人余秋雨的题字“让美丽回答一切”。成了游客争相拍照的热点。看来,文化名人对于旅游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正是尝到了文化助推旅游的甜头,今日西江,正倾尽热情,接待一个盛大的百名作家团。演出的现场游客很多,热闹异常。作家团成员坐于前排,面前有茶几,茶几上热茶飘香。普通游客,能捞到长条凳的一个座位,已属幸运。
当晚,风雨桥上的长桌宴,成为作家们的专属就餐场地。普通游客,自然无福享用。这让人多少有些遗憾。但作为喜欢写作者,仍然为作家受到尊重而开心,但愿作家们在欣赏了精彩的歌舞,品尝了美味的食物,感受了苗家人的盛情接待后,能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多多宣传苗寨,让它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木楼、河水、野花、卵石、商铺、苗族女子和小孩,成为游人相机捕捉的对象。拍累了,在小河岸上随便坐坐,会感觉到一种时间静止,尘世的喧嚣与浮华隐去,宁静与质朴在心里升起的美妙滋味。
回登记住宿的小店,小憩片刻。等到夜幕降临,山寨的灯光点亮。又出门去,欣赏久负盛名的苗寨夜景。
顺着上山小道,穿过一幢幢灯光微暗的木楼,登上一座山坡的半山腰。欣赏对面两座山上的千家灯火。木楼在黑夜里隐去了轮廓。只有星罗棋布的灯火在山坡上耀眼地亮着,感觉就象夜空里的千百颗明星,突然相约,从天宇一起坠落,将两座山头装点得繁星点点,璀璨夺目。又仿佛,成百上千的寨民,突然接到了开会的通知,正高举着火把,络绎不绝,向山头聚集,于是形成了眼前壮观的景象。
沿小道下山。又到苗寨里散步。游人仍是不少。许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憋闷久了,置身于大山深处古朴宁静的苗寨,都想让身心来一次彻底放松吧。
酒吧灯光迷离,鼓点铿锵,歌声悠扬。遗憾的是,飘扬在苗寨夜空里的,全是汉语流行歌曲,听不到迷人的苗家吟唱,也没有悠扬的芦笙吹响。
小吃夜市热闹异常。烧烤摊飘起的油烟味,让人垂涎欲滴。烤鱼,据说是正宗的山寨野生河鱼,口感嫩滑,味道鲜美,口齿余香,久久回萦。
尝些烤鱼,饮几杯啤酒,又漫步于夜色阑珊的西江。夜空里飘飞起毛毛细雨,若有若无,时断时续,营造出朦胧缥缈的诗之意境。
住宿的小店前,有一家卖烙锅的小摊,夜很深了,还在经营。锅铲敲击锅的声音,清脆,动听。
了无睡意。在河边,在飘飞的细雨里,倚着栏杆,听对岸酒吧飘出来的歌声。
是位女歌手在唱,歌声富于磁性,透着惆怅,带着忧郁。说不出她唱的歌名,有两句歌词,不断重复,一唱三叹,让我听得分明:
有谁,可以帮你,抹去眼角的泪滴
有谁,在远方,深深地思念你――
细雨轻飘,歌声轻扬。木楼如影,夜色如梦。
那一刻,沉醉西江,已然不知,今夕何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