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凉三味(散文)

(2013-08-12 11:56:53)
标签:

散文原创

文化

分类: 原创文学作品

夏凉三味(散文)

夏凉三味(散文)
---------------------------------

夏凉三味(散文)

 

 

                        

                                 

 

 

夏日炎炎。屋外,骄阳似火。坐在家里,与母亲一起吃饭,开着电扇,仍然感觉皮肤上象有小火苗在窜动。手臂上,泛起一层亮亮的汗珠,后脑勺的头发上,汗水象雨珠,大珠小珠落肩头。

母亲见我热得狼狈,泛起一脸慈祥怜惜的笑。许是想为我驱除酷暑的困扰,母亲用平缓的语气,回忆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炎夏时节,跟着母亲一起在县城街头做凉味生意的往事来。

那是七十年代中期,我们家刚刚从偏僻的乡村搬进县城不久。生活困难,为补家用,母亲做过许多种小本生意,其中以时令小吃为主。

 

                          

 

 

水,是井水。

那是位于县城东门的一口老井。井水清澈透明,凉爽幽幽。天热时,掬起一捧,吸进口里,不但解渴,还会有一股凉意,贯通全身,说不出的惬意、舒服。

夏日的场天,母亲一早就去井边,用大木桶挑来一挑水。然后,往水里搁一些糖精,感觉甜度合适了,再将红色、黄色两种色素,用汤匙挑一些放进水里。然后,母亲挑着水桶晃晃悠悠在前,姐姐抬一张小方桌张牙咧嘴居中,我端一个平时淘米用的盆子小心翼翼殿后,浩浩荡荡,向集市进发。我端的盆子里,装着七八个玻璃杯,白色透明,一路上碰撞出音乐一般动听的声响。

到了集市,选定人流多的位置,将小桌放端正,把玻璃杯整齐地放在方桌上,水桶放在桌子下面。此时的水桶上,已经盖上了两张宽阔的树叶,一是防晒,二是防灰。

准备停当,母亲开始用水瓢往玻璃杯里舀水。红色和黄色各占一半。所有杯子注满水,小木桌上,就出现了几杯色泽鲜丽,清亮透明的凉水。

卖凉水的生意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一般是卖一分钱一杯,如果喝的人多,有拥挤的现象,就提价到两分钱一杯。那时的赶场天,人员密集,尘土飞扬,在骄阳下行动的人们,极易口干舌燥。那时,没有矿泉水,没有可乐,没有冰啤,没有冰淇淋,也没有加多宝和王老吉。赶场的人,能够自带一个水壶,喝壶里的茶水,已经相当奢侈。

所以,不愁没有人来光顾我们的凉水摊。

端起杯子,咕噜咕噜,一杯带着甜味的凉水,瞬间浇灭了嗓子里冒出来的烟。顾客抹抹嘴,舒爽地叹口气,开心地从口袋里摸出一分硬币放在桌上,带着一脸满意和一身的清凉,一转身,又走进骄阳下面,忙活各自的事情去了。

夕阳西下,赶场人们乱纷纷散场的时候,我正与姐姐母亲一起,在清点那些乱纷纷的硬币。

一挑清凉的井水,为许多赶场的人们消除了暑热,也为我们换来了两三块钱的收入。千万别小看这两三块钱,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两三块钱,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呢。

 

 

 

卖凉水,收入太少。不久后,母亲的凉水生意升级成了凉粉。

凉水生意至今已在街巷绝迹,凉粉,时至今日,仍是街头巷尾,颇受欢迎的消暑小吃。我不了解如今的凉粉制作工艺是怎样。但母亲制作凉粉的场景,我还记忆犹新。

凉粉籽是从集市上买来的,呈黄色的颗粒状。据母亲说,这种凉粉籽生长于野生的树上,至于树子是什么模样,她至今也没有见过。

盆里装一盆清水。用纱布包好凉粉籽,母亲开始用力地不停揉搓。凉粉籽里的淀粉类物质,开始慢慢渗出,溶入水里。水的颜色渐渐变成金黄,质地也慢慢变得浓稠、鲜亮。

将凉粉籽里的淀粉物质彻底挤压干净,留下一盆黄色浓稠的水,过不多久,水就凝固,变成一盆晶莹透亮的凉粉。质地就象现在超市里上品的果冻。看起来,特别漂亮,摸起来,透着一股幽幽的凉意。

凉粉生意,其实还是与起初的凉水生意有关。只是,凉水装在了碗里。用汤匙,一匙一匙,轻轻舀起凉粉,放入碗里。再搁一些芝麻、花生仁,加上切成细截的果脯,一碗五颜六色、美丽缤纷、凉爽诱人的凉粉,就可以供顾客享用了。

凉粉的生产成本和技术含量都比凉水高,售价,自然也比凉水高了不少。

一角钱一碗。一盆满满的凉粉,一般可以卖十多块钱。

母亲做的凉粉特别好吃,头天辛苦准备的凉粉,一般,第二天下午两三点,就卖完了。

母亲说,那几年我们的书学费里,都透出一股凉粉的味道。

 

 

 

凉粉生意做得挺不错。但由于工艺简单,街头,卖凉粉的人日渐增多,竞争激烈,赚钱日难,母亲又转行做起了米豆腐生意。

米豆腐,是黔南特有的一种夏令小吃。既有凉粉的消暑功能,饥饿时,还可充饥,当饭吃。制作起来,也比凉粉复杂许多。

母亲一般是在头天就将大米泡好,第二天,才开始用石磨,将泡软的米磨成米浆。米浆磨好,母亲会将大灶生起旺旺的火,先在铁锅里,倒进半锅生石灰水。等石灰水烧开了,母亲才将米浆倒进去,跟着石灰水一起混合着熬。不停地搅动,直到米浆熬熟,有了石灰的味道,母亲才开始起锅。母亲说,米豆腐的味道好不好,关键就看起锅的火候,火候掌握不好,一锅米浆,就报废了。

熬熟的米浆装在盆里,冷却后,就成了质地很好的食品。可以用菜刀,切割成豆腐一样的方块。第二天,不但卖碗装的米豆腐,还可以整块出售。

母亲出售的碗装米豆腐,不象现在,放许多的香醋。母亲的米豆腐,底层是味道很好的酸汤。那时,母亲还制作豆腐。酸汤,自然是近水楼台的东西。豆花滤尽,桶里的豆腐水,静静放两三天,就成了味道不错的酸汤。

用菜刀,将米豆腐切成长条,放在碗里。舀酸汤,将米豆腐淹起。然后,倒入酱油、油辣椒,再搁进些炒黄豆或是炸花生,最后,放些鲜嫩的葱花,一碗美味诱人的米豆腐,就美美地放在了顾客面前。

米豆腐好吃,酸汤更诱人。一些顾客吃罢米豆腐,会让母亲再倒半碗酸汤来喝。不想吃米豆腐的熟人,有时候,也会来讨一些酸汤喝。母亲卖米豆腐时,准备的酸汤,往往要比别人的多。

母亲做的米豆腐和酸汤,我都喜欢。止渴充饥自不用说,关键是吃了之后,再炎热的夏日,都会让我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清凉舒爽感觉。

……

年迈的母亲,蜷缩在椅子里,回忆起往事和曾经岁月里做过的生意,皱纹满布的脸上,荡漾起骄傲和幸福的微笑,母亲这种神情,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了。母亲娓娓的讲述,象一股清凉幽幽的微风,连同那些遥远的记忆一起,很快让我从躁热中摆脱出来,心情,平静如水。

心静自然凉,那一刻,如火的骄阳,也仿佛,充满了宜人的清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