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河东 迎河西

标签:
随笔 |
分类: 南巡小记 |
香港人称返家乡叫“返乡下”,那么我返香港这第三故乡的『乡下』已20多天了。
这次专程回香港是为了『找毛病』,并借机将自己健康档案输进香港医院的电脑病历档案中,实行无病积极预防,有毛病积极医治,疑似病逐一排查。
虽然看专科等候一年,检查半天,四个月后复疹一并再进入其它脏器的常规检查流程,但我喜欢这样的节奏,这充分表示并非急诊,所以得等,更接受这西式,或叫英式跟踪复诊制。
身体检查做完了,非游客的原因,加之这里天气潮湿,所以不想多出门,也不想多应酬,只通过媒体关注香港回归15年来方方面面的变化。
这几天新闻总是涉及香港回归及市民诉求。许多诉求我感受不深,故插不上嘴,只能旁观。记得港英政府时代好象没有那么多诉求。算了,怪不港人,现在全球到处有人在表达着不满,我属于少数派,没啥诉求,在我看来,合理既现实;现实既合理。
2012今年是香港回归第15周年,细算一想,原来香港在我生活中已占据了30年的时光。虽然90年代初移居它国的原因在香港法定生活不过十年,但这30年来,香港就从未离开过我生活的视线。
30年过去了,回想当初自己会觉得好笑,当年来到香港时已不幼稚但却天真的我还以为自己真的赶上了时髦『出国』了呢,直到84年才知道香港还要回『妈妈怀抱』这码事,中英开始谈判之时才让我明白了自己只不过穿越了一座火车与人并用的一座罗湖桥而已。
那时香港因为谈判气氛让人觉得不安,总觉得不明朗因素居多,受历史阴影的影响,怕乱等原因,20年前的92年我在香港学了10年粤语后才真正地飘了洋,穿过了海,移居去了自己称之为第四故乡的彼岸异乡,开始了在它国屋檐下听屋内的人说着ABC的生活。
中英84年至97年一直在为香港而争吵,谈判进度表新闻就像广告天天在眼前耳边飘。是广告就会被感染受影响。受这广告效应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我就想好了97年7月1日这天我一定要回到自己第3故乡香港来过一天现实版的回归日,亲身体验这复杂微妙心态的一天。
15年前的1997年6月底在星加坡游玩了两天后回到了香港,并于30日晚间身处香港尖沙咀。
如果是我“见证”了回归好象太严肃,但确实这天却让我见到了许多有趣的场景,比如:接近零时时分英人在船上喝酒与岸上港人互相叫嚣着『宣誓主权』、7.1日零点一到香港警察全部在墙角除帽摘星换特区警徽的过程、港督女儿登船前因不舍香港而失声痛哭、市民因为回归而大笑,也有市民因『失去』香港而痛哭等等。
7.1那天见到那么多所谓“有趣”场面我想都没有这事让我难忘吧,回归这天,我与老妈子约好在尖沙嘴某意大利餐厅见面,可那时段有几条主干线全线封闭,我一直担心老妈子与成千上万人一样,被阻拦在封锁线外,无奈的我只能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出现。老妈子准时出现在相约的地点了,原来老妈子利用她香港政府所发的老年卡在警察眼前一晃就被警察以为是什么“特殊通行证”而特许让她通行过,但当警察反应过来再上前复查她证件时,老妈子已快通过禁区了,警察呢,那么只好与同僚们发出了钦佩赞许的笑声。这事让我难忘两辈子。老妈这冷静与机智一直是我生活前进中动力,更是我待人接物及处理人生难题的楷模。
......。
如果说回忆总是幸福的人,那么当下总有些无奈?为此,也为篇幅因素,更不想让人以为我当下无奈,于是不再此忆历史往事了。
说到往事,有人天天要活在历史里才会开心,也有人要天天活在未来世界里才感称心,当然,有更多的人要天天活在当下里安心。我看,无论是活在历史、活在未来,或活在当下,单一的活法都是偏激而非常态。
今天是2012年的7月4日,美国的独立国庆日,也是我开博的整整五年,更是我离开内地第30年、移居彼岸第20年,都是整数,好像有点感慨,还好,往事还堪回首。
我想过, 如果前30年被称之为“河东”的结束,那么后30年的“河西”就已开始,想到此,不再思忖是否押韵,本博文取名『送河东迎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