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之旅(四)匈奴(完)

标签:
随笔 |
分类: 东游慢记 |
敦煌之旅来到了结尾篇。
挺好,想写便敲键盘写上一篇,不长,只写一个环节。长了没人看。即便说是写给自己看的,但这自己,我也最多看一遍,别说你了。
谢谢你的忍耐,终于写最后一站“嘉峪关”!
2008年8月18日摄于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
如果我是“好汉”,这全是有赖于十年前爬过一次长城。
一直以来,只要说到长城,首先让我联想到匈奴,其次才是北京的八达岭段长城。可到了嘉峪关后,让我意识到需要更多点地从书本中去了解长城,而不是导游。
导游看上去不足20岁,她对于匈奴究竟是哪些族群人的答案让我不解。这不,我随即决定去请教书本,离开嘉峪关前在旅游品商店里买了四本书籍,有关嘉峪关的就占了两本。原来,长城修建的时间比我想像的要长的多;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总之,长城上下两千年左右了,从明代长城完工也有五百多年了,更加明白的是:明代的长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万里长城”。
从前的知识面不够“长”,未到嘉峪关前长城的盲点处很多,还以为是八达岭的长城是秦始皇朝代修过来的呢。现在终于扫清了盲点。历史上的明朝先后修筑过18次,历时200年,它东起山海关,西至我到访过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全长约6700公里。掌握这些长城的基本点,这对于我来说足够应付一生,及所有有关话说长城的场面了。
匈奴究竟是些什么人,书本里也没有任何的答案。对于匈奴,我比对长城还要兴趣,因为之所以有了他们才造就了长城,可他们究竟是谁?现在他们的后裔在哪里?有人多年前告诉我说,“他们是匈牙利人,或者是蒙古人。”等等,对此,我一直半信半疑。现在让吃惊的是,据专家说,“汉人的血统未必纯,匈奴人的血液早已化入了我们先祖的血液中,假如你生性豪放不羁,喜欢打架,尤其喜欢抄家伙,那你可能就是匈奴人的后裔。”好在我既不喜欢打架,更不用说“抄家伙”了,就连骂人也是不发声音的,一定也不“匈”!
前一篇:敦煌之旅(三)历险记
后一篇:微软的第18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