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之旅(二)顶呱呱

标签:
随笔 |
分类: 东游慢记 |
两个半小时的宴会后,一行九人被安排进了奔驰旅行车。车长接到主任指令后,载着我们直奔目的地——莫高窟,一个堪称世界级艺术宝库中最灿烂的佛教博物馆——千佛洞。
说到敦煌,我与大多数人一样,更多地想到是莫高窟;说道莫高窟,我大多数人一样,更多地想到是,壁画。眼下,这具有1600年历史,历经11朝代的开凿,至今还保留着492个洞窑、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它们已呈现在我的视线范围以内了。鉴于大部分洞窑仍旧不对外开放,但有有别于普通的游客,临行前就得知,按照“局级”或者“部级”待遇,某些未对外开放的洞窑,我们将获准进洞“学习”。
专业导游看上去很沉稳,30岁左右,看似属于“顶呱呱”的年龄层。面相让人感到她并不是个机械背解说词的人。凡是需要讲解员介绍历史背景的环节,我会困惑听到“据说”两个字,或者很怕她们常用这两字。所以,当该名导游开始“上岗”前,我悄悄地贴近了该讲解员说:“别说‘据说’的事。”不知道是我声音太小,还是她过于专注工作,我话音未落,就听到她响亮地说到:“‘据说’,秦建元二年...,有一个和尚云游至此,这时黄昏已近,太阳快要沉落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中。和尚一抬头,眼前出现了奇观:对面三危山一派耀眼的金光,好似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和尚眩惑了,就认定了这是块圣地,于是就在这里开凿了第一洞窑......。”
只要有人说,“据说”二字,无论古今大小事情,逆向思维的我,总是跟上两个“??”号。这次也不例外。聪明的导游,显然看出了我的心思。自此之后,她用“据考证”取代了“据说”。接下来,我感觉故事真实多了,也听的入神,以至于,两个多小时的参观中,我与她形影不离,某些洞窑我看她比看壁画的时间还要长。她太有才了,可缺点也有,就是她不喜欢太阳,这洞往那洞,即便只有一个“果岭”的距离,她还是要撑起看上去不是很时髦的折叠伞。除此之外,很敬业。哇!参观结束后得知,她任职于敦煌研究院。“据说”还是研究生。哦,是吗??可当我再回头去“考证”时,她已远去。我只能见到她的背影;及她那把已撑开了的,与“顶呱呱”年龄不相符的伞渐渐地淡出我的视线。此刻,我意识到她的面容也成了“历史”。
本文至此。雅丹地貌之行,择时再叙。
前一篇:敦煌之旅(一)流水帐
后一篇:咬是表示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