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最高雅,但也够“高”了
(2008-07-24 00:34:19)
标签:
随笔 |
分类: 东游慢记 |
有词、没词,古典、现代,民乐、西乐,二胡、笛子、唢呐,钢琴、小号、小提琴,无论什么乐,只要是你喜欢的音乐,就可称之为高雅艺术。
因学过三年的双簧管,所以,比较偏爱无词的音乐——古典音乐。
“中国元素”风吹进了欧美“古典界”。
听古典音乐台说现在一些欧美二三流,甚至四五流的演奏者们拼凑成“盟军乐团”,到大陆“走穴”赚外快兼旅游,即便赚不到什么,但起码能挣到旅游费。不过,临近奥运,此时来华演出的,尤其是中外音乐家联合演出的,可想而知,水平不能七拼八凑,因为这演出的背后一定有其政治含义掺和在乐曲中。
进了音乐厅拿到了节目表,手册介绍说,主办单位为:
文化部
广电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奥组委
主办单位背景都了得。不但如此,中国及德国的外交部长都发表了“致辞”。
——演出乐团名为:青年 欧洲 古典音乐节中德联合乐团。
——首场演出于上海音乐厅。
乐器配置所见,怎么也算不上是“交响乐团”。
14把小提琴,6把中提琴,4把大提琴,2把大贝斯,双簧管、长笛、黑管、巴松、圆号、小号均各2只(把),外加定音鼓。典型“管弦乐队”的编制,“走穴”的阵容。
第二及第三个表演曲目,编曲者分别是30多岁中国及德国的作曲家编写的。该两名作曲家更在现场。
乐章喧嚣怪异,一如推理片,又或者是惊悚片的场面。有抑郁症又或者精神不健全者,这种音乐很容易诱发患者在现场“手舞足蹈”。身边有两位听众有点不解其含义,只是低声唠叨地希望这乐章尽快地结束。其实我暗自觉得这是在表现中德关系近期的“怪异”罢了。古怪的乐章后,果然,后面欢乐的名曲就来了,“前景”出现了,什么莫扎特、贝多芬的极快板,行板,快板~~~全来了。
中场休息30分钟。因为有德国著名的企业赞助,且又是“中外合作”,所以,老外听众占有一些比例。
票根注明VIP持有者可在休息厅畅饮香槟和红酒及饮料。哇!音乐会立马变成了交际大厅。政界、商家、及散客们乱了“乐章”。政客找政客,商家喊商家,老中老外互相介绍并交换着名片,满场就是没有议论本场音乐的。我嘛,我喊酒,酒叫我,喝了四杯香槟,和一杯红酒~~~。
总结本场“管弦乐队”的演出,队员因为各个年轻,演奏水平自然是充满着前途和朝气。但整体乐队阵容就没有香槟“高雅”,所以我香槟喝“高”了点就可以理解了。但无论如何,我是非常专心致志地听完下半场。
VIP持有者仍旧可于演出后继续参加鸡尾酒会,嗯,不再想喝了,再接着来,我想我很可能会大声地告诉老中老外的大家,我原来也是会吹双簧管的,现在,改“吹牛”了。
看来,这场古典音乐会在我眼中虽然不是高雅,但也够“高”了!
前一篇:没了鱼翅终不再是条鲨鱼
后一篇:那类人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