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式构图中观颐和园(3)

标签:
颐和园摄影实践交流 |
分类: 游北京 |
前两篇介绍了用框式构图拍摄的万寿山中轴线从排云门到佛香阁、后山四大部洲和长廊的图片,以及昆明湖东西两堤多个景观的图片。本篇又把大家请回到万寿山西侧石舫景区附近和万寿山东侧帝王后妃的生活区乐寿堂和行政区仁寿殿景区,用框式构图技巧拍摄的图片。
石舫是清晏舫的俗称。其西北侧有一“荇桥”,荇桥以南面临昆明湖可观望石舫,盛景,属后山后湖景区。荇桥,桥上有亭,桥的东西两侧有三间四柱牌楼各一座,都是采取框式构图的建筑部件。(图1-11)
↑(2)荇桥为东西向。东西各有牌楼一座,上有乾隆皇帝手书对于荇桥景色之描写。西侧牌楼题有“烟屿”、“云岩”。
↑(4)荇桥上面建有一座面阔三间的重檐攒尖方顶桥亭。图为在桥亭上观望石舫。
↑(7)荇桥下的河道为“万字河”,河畔有临河殿。在该殿看荇桥,桥下为三孔桥洞,
↑(8)石舫如今已不为游客开放。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9)石舫的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图为通过石舫舱楼远眺西堤“豳风桥”。
↑(10)图为冬日晨曦暖光下,通过石舫舱楼眺望“豳风桥”。(2019年12月)
↑(11)石舫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后改建成西式舱楼。
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图12-14)
↑(12)进入颐和园东门便是“仁寿门”,门内的仁寿殿清漪园时名为“勤政殿”。园内的铜麒麟和四块假山石,都是从圆明园遗址移来。
↑(13)仁寿殿内均为皇家宫殿特定的陈设形式。文上悬挂着“大圆宝镜”匾。
↑(14)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
仁寿殿后的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属于帝王后妃的生活区。(图15-26)
↑(15)从仁寿殿绕过德和园(大戏台),进入这个门,便是乐寿堂景区。
↑(16)在乐寿堂东侧的一个小院里有永寿斋,这是太监李莲英在院内的住处。
↑(18)乐寿堂大庭院内陈列有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寓意为“玉堂富贵”。
↑(20)乐寿堂庭院西接长廊,过了此门便是长廊的“邀月门”。
↑(21)乐寿堂景区有三个套院,院墙上设有造型不同花窗。图为南侧花窗望出去是十七孔桥。
↑(23)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原是光绪帝的寝宫,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
↑(24)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戊戌政变失败后,慈禧曾幽禁光绪于此。图为在霞芬室观庭院。
↑(25)宜芸馆位于光绪皇帝居住的玉澜堂北侧,是光绪帝的隆裕皇后在园中的住处。院门为垂花门,上题宜芸门。
↑(26)园内正殿为宜芸馆,东配房称道存斋,西配房名近西轩。图为宜芸馆庭院。
(注:拍摄框式结构图片的原理和技巧,请参看《框式构图中观颐和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