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加山上仁慈耶稣朝圣所
Sanctuary of Bom Jesus do
Monte in Braga
入选时间:2019年
地理位置:N41 33 17.8 W8 22 37.3
遗产编号:1590
遗产类型:文化遗产
遴选依据:
标准(iv):布拉加山上仁慈耶稣朝圣所是一座非同寻常的圣山,因其对人类历史产生极其重要影响的基督受难记完整而详尽的描述,使其具有了史无前例的纪念意义。它体现了多项罗马天主教所独有的特征,例如庆典活动的外在化,社会公共意识,永久且取之不尽之修行行程的戏剧性和人生生活。
Criterion (iv): The sanctuary of Bom Jesus do Monte is
an extraordinary example of a sacred mount with an unprecedented
monumentality determined by a complete and elaborate narrative of
the Passion of Christ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history of
humanity. It embodies traits that identify roman Catholicism such
as externalization of celebration, community sense, theatricality
and life as a permanent and inexhaustible journey.
简介:
“布拉加山上仁慈耶稣朝圣所”是一处罗马天主教的朝圣地,位于葡萄牙北部布拉加区布拉加市郊外的特诺伊斯(Tenões),以宏伟的爬升116米(381英尺)的之字形巴洛克台阶而著称。整座建筑面西而建,自朝圣所可俯瞰整座布拉加城,具有广阔的视野,因此成为布拉加重要的旅游景点。遗产核心区面积26公顷,缓冲区面积232公顷。
在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地区的许多山顶,自古就成为宗教圣地,诸多的教堂和修道院等宗教建筑修建在山顶,仁慈耶稣山即是其中之一。最早在山上建有小教堂的迹象可追溯到1373年,这座专为圣十字而建的小教堂在15和16世纪被重建。
1629年,建立了一个供奉仁慈耶稣的朝圣教堂,并设有六个献给基督受难的小堂,每个小堂都装饰着描绘基督受难的陶瓷雕塑。。
目前的朝圣所始建于1722年,由布拉加总主教罗德里戈• 德• 莫拉• 特列斯(Rodrigo de
Moura
Telles)出资建造。在楼梯的开端,有他的纹章。在他的领导下,完成了第一段台阶,和供奉“苦路”的小堂。他还赞助了第二段台阶的修建,这段台阶呈锯齿形状,代表五种感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每种感觉分别由不同的喷泉代表。在楼梯的尽头,是一座建于1725年的巴洛克式教堂,由建筑师曼努埃尔•平托•维拉罗伯斯(Manuel
Pinto Vilalobos)设计建造。
第一批小堂、台阶和教堂的工程贯穿了整个18世纪。教堂背后面的区域,在18世纪60年代建成三座八角形小堂,描绘耶稣受难后发生的事件,例如抹大拉的马利亚见到耶稣。这些小堂美丽的外观设计,出自布拉加著名建筑师安德烈•苏亚雷斯(
André Soares)之手。围绕这些小堂,有四个巴洛克喷泉和传福音者的雕像,也是18世纪60年代的作品。
大约在1781年,总主教加斯帕尔•德•布拉干萨(Gaspar de
Bragança)决定修建第三段台阶和一个新教堂,以完成这组建筑。第三段台阶也采用了锯齿形状,表现三项超级品德:信、望、爱,每段都建有一个喷泉。老教堂被拆除,新建了一座新古典主义教堂,由建筑师卡洛斯•
阿马兰特(Carlos
Amarante)设计。这座新教堂,始建于1784年,室内装饰是19世纪初完成的,教堂的正祭台供奉着钉十字架的耶稣,1834年教堂举办了祝圣仪式。教堂成为葡萄牙最早的新古典主义教堂之一。
在19世纪,教堂的周围和阶梯被征用,变成一个公园。1882年,为方便前往朝圣所,修建了仁慈耶稣山缆车,连接布拉加市与仁慈耶稣山,这是伊比利亚半岛仍在使用的最早的缆车。
仁慈耶稣朝圣所的设计,用锯齿形状的阶梯来强调其巴洛克风格特征,这一设计影响了葡萄牙许多地方(如拉梅戈-Lamego)和巴西殖民地(如孔戈尼亚斯的仁慈耶稣圣殿,巴西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宗教建筑。当朝圣者爬上台阶时(传统上是用膝盖),他们经历了物质世界的意义与灵性美德对比的神学过程,同时,他们还体验到基督受难的场景。努力的高潮是天主的殿堂,位于山顶的教堂。沿着阶梯还有一些喷泉,赋予信徒净化自己的思想。
布拉加山上仁慈耶稣朝圣所之所以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因为其整体景观的影响力和特殊性,阶梯建造和装饰的创意,参观时产生的强烈冲击感,以及其完美的巴洛克风格。遗产保护范围的整体封闭空间内风格统一,在形式和功能上完美融合。布拉加山上仁慈耶稣朝圣所是建筑创意天才的杰作,融合了一系列宏伟的阶梯,展示了每一建造阶段的设计、品味和审美偏好,并最终形成了整体的和谐,形成了一处独特的文化景观。另外,建筑整体的统一性和拔高的艺术品质,不仅仅是体现在整体设计、布局、建筑结构和各组成单元,而且还因为使用花岗岩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从而赋予了朝圣所很大的可雕塑性。建筑的主体、分隔墙壁、楼梯、喷泉、人行道、装饰品和令人印象深刻且规模空前的雕像群都是用花岗岩制成的,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和品位。粉刷过的花岗岩与周围郁郁葱葱的绿色公园之间的强烈色彩反差,以及建筑完美的巴洛克风格,都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遗产的建筑还集中反映出建筑技术的精湛(排水、地形的利用,建筑结构、力学)和深厚的艺术表现力(建筑、雕塑、绘画)。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布拉加山上仁慈耶稣朝圣所位于葡萄牙北部埃斯皮诺山的山坡上,俯瞰布拉加城。朝圣所再现了带教堂的圣山景观,令人联想到耶路撒冷。这里的建筑经历了600多年的兴废更替,主体为巴罗克风格,是欧洲传统圣山营造的体现。这一建筑传统源自特利腾大公会议,是16世纪时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做出的回应。仁慈耶稣朝圣所位于布拉加山西坡“苦路”的中心,
内有一系列小圣堂(其内供奉耶稣受难雕像)、喷泉、宗教雕塑和古典花园。通往教堂的苦路建于1784-1811年之间。朝圣所正面外墙裸露石料间的空白以石膏粉刷。著名的“五感台阶”由墙壁、阶梯、喷泉、雕塑及其他装饰物组成,是朝圣所内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艺术作品
Located on the slopes of Mount Espinho,
overlooking the city of Braga in the north of Portugal, this
cultural landscape evokes Christian Jerusalem, recreating a sacred
mount crowned with a church. The sanctuary was developed over a
period of more than 600 years, primarily in a Baroque style, and
illustrates a European tradition of creating Sacri Monti (sacred
mountains), promoted by the Catholic Church at the Council of Trent
in the 16th century, in reaction to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The
Bom Jesus ensemble is centred on a Via Crucis that leads up the
western slope of the mount. It includes a series of chapels that
house sculptures evoking the Passion of Christ, as well as
fountains, allegorical sculptures and formal gardens. The Via
Crucis culminates at the church, which was built between 1784 and
1811. The granite buildings have whitewashed plaster façades,
framed by exposed stonework. The celebrated Stairway of the Five
Senses, with its walls, steps, fountains, statues and other
ornamental elements, is the most emblematic Baroque work within the
property. They are framed by lush woodland and embraced by a
picturesque park that, masterfully set on the rugged hill, highly
contributes to the landscape value of the ensemble.
Situé sur les pentes du mont Espinho, qui domine
la ville de Braga, au nord du Portugal, ce paysage culturel évoque
la Jérusalem chrétienne et reproduit un mont sacré couronné d’une
église. Construit sur une période de plus de 600 ans,
principalement dans un style baroque, le sanctuaire illustre la
tradition européenne des Sacri Monti (monts sacrés), promue par
l’Église catholique au Concile de Trente, au XVIe siècle, en
réaction à la Réforme protestante. L’ensemble du Bon Jésus est
centré sur une Via Crucis qui parcourt le flanc ouest du mont. Il
compte une série de chapelles qui abritent des sculptures évoquant
la Passion du Christ, des fontaines, des sculptures allégoriques et
des jardins classiques. La Via Crucis mène à l’église, construite
entre 1784 et 1811. Les bâtiments en granit ont des façades en
plâtre, blanchies à la chaux, encadrées de maçonneries en pierres
apparentes. Le célèbre Escalier des Cinq Sens, qui comporte des
murs, des marches, des fontaines, des statues et d’autres éléments
ornementaux, est l’œuvre baroque la plus emblématique au sein du
bien. Ils sont encadrés par des bois luxuriants et entourés par un
parc pittoresque qui, situé magistralement sur la colline escarpée,
contribue fortement à la valeur paysagère de l'ensemble.


访问本博客首页,根据“博文快速查阅说明”可查找你喜欢世界遗产的图文介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