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米格尔的卫城和阿托托尼尔科的拿撒勒人耶稣圣殿
Protective town of San
Miguel and the Sanctuary of Jesús Nazareno de
Atotonilco
入选时间:2008
地理位置:N20 54 52 W100 44
47(1274-001,Protective town of San Miguel,圣米格尔的防卫城镇)
N21 00
14 W100 47 03(1274-002,the Sanctuary of Jesús
Nazareno de Atotonilco,阿托托
尼尔科的拿撒勒人耶稣的圣地)
遗产编号:1274
标准(ii):圣米格尔•德•阿连德是人类价值观互换的杰出范例;因其位置和功能,该镇成为了西班牙人、克里奥尔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文化影响力交流的大熔炉,这种交融体现在有形和无形的遗产之中。阿托托尼尔科的拿撒勒人耶稣圣殿是欧洲文化和拉丁美洲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杰出典范;建筑的布局和室内装饰证明了圣依纳爵•罗耀拉教义在这一特定区域背景中的诠释和适应。
标准(iv):圣米格尔•德•阿连德是在16世纪城市布局的基础上融合了不同建筑发展浪潮和风格的杰出典范。宗教和民用建筑展现出不同风格的演变,并很好地融入了同质的城市景观。对于一个中型的拉丁美洲小镇,城市豪宅异常富庶宽大。阿托托尼尔科的圣殿是特定宗教社区的杰出典范,其装饰精美,使之成为墨西哥巴洛克风格的杰作。
Criterion (ii): San Miguel de Allende
constitutes an exceptional example of the interchange of human
values; due to its location and functions, the town acted as a
melting pot where Spaniards, Creoles and Amerindians exchanged
cultural influences, something reflected in th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The Sanctuary of Jesús Nazareno de Atotonilco
constitutes an exceptional example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European and Latin American cultures; the architectural disposition
and interior decoration testify to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daptation of the doctrine of Saint Ignacio de Loyola to this
specific regional context.
Criterion (iv): San Miguel de Allende
is an exceptional example of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architectural trends and styles on the basis of a 16th century
urban layout. Religious and civil architecture exhibit the
evolution of different styles, well integrated into a homogeneous
urban landscape. Urban mansions are exceptionally large and rich
for a medium-size Latin American town. The Sanctuary of Atotonilco
i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 a specific religious settlement,
containing exceptional decoration that makes it a masterpiece of
Mexican Baroque.
简介:
圣米格尔•德•阿连德(西班牙语:San Miguel de
Allende)位于墨西哥中部瓜纳华托州的最东部,距离首都墨西哥城274公里,始建于1541年。这座城市的名字来源于两个人:16世纪修道士胡安•德•圣米格尔(Juan
de San Miguel);墨西哥独立英雄伊格纳西奥•阿连德(Ignacio
Allende),他出生在面向城市中央广场的一所房子里。
遗产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圣米格尔的卫城,是现圣米格尔•德•阿连德老城的主体部分,遗产核心区面积43.26公顷,缓冲区面积40.05公顷;另一部分是距离卫城14千米的阿托托尼尔科拿撒勒人耶稣圣殿,遗产核心区面积0.75公顷,缓冲区面积4.4公顷。
在16世纪初西班牙人到达之前,圣米格尔(San
Miguel)是奇奇梅卡(Ichicuinapan)原住民的一个村庄。修道士胡安•德•圣米格尔(Juan de San
Miguel)在伊兹奎那潘(Izcuinapan)附近建造了一个小教堂。到16世纪中叶,在瓜纳华托州和萨卡特卡斯州发现了银,该地区与墨西哥城之间的一条主要道路穿过圣米格尔,被称为皇家内陆大道。道路将萨卡特卡斯州的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和瓜纳华托州其他地区的采矿社区连接起来,主要用于银的运输。为了保护皇家内陆大道,在今日的圣米格尔•德•阿连德,建立了一个设有驻防的卫城。
到18世纪中叶,圣米格尔•德•阿连德达到鼎盛时期,城内建造了许多杰出的墨西哥式巴洛克风格宗教与市民建筑。当时建造了现存的大部分的豪宅、宫殿和宗教建筑,其中大多数建筑被保留至今。当时,它是新西班牙最重要和最繁荣的定居点之一,人口达到30,000。相比之下,在18世纪中叶,波士顿的人口仅为16,000,纽约的人口为25,000
。当时建筑风格正从巴洛克式向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过渡,因此圣米格尔•德•阿连德的许多豪宅和教堂都体现了这两种风格影响。而且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拉丁美洲城镇而言,城市豪宅异常富庶宽大,其中有些建筑物更是从巴洛克演变到新古典风格的杰作,成为从巴洛克式向新古典主义过渡的一个典范。
19世纪初,由于墨西哥独立战争,该镇由于经济上遭受损失和人口减少而逐渐衰落。战后,该镇于1826年由州议会宣布为城市,其名称改名为San
Miguel de Allende,以纪念独立英雄伊格纳西奥•阿连德(Ignacio
Allende)。如今,该镇的老城区已成为享誉各地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和来自国外的新居民。
老城中心仍保持着250年前的状态,城市中心的布局大多为直线网格,由于地形的原因,许多道路都不平坦。老城中心估计有两千扇门,其后至少有两千个大小各异的庭院[。其中许多已经恢复到以前殖民地的状态,带有拱石的立面,橙色和黄色的外墙,手工制作的铁制品框起来的门窗和镂刻的木制门。
圣米格尔的卫城的主要知名建筑:
圣米格尔教区教堂(La Parroquia de San Miguel
Arcángel)始建于17世纪,在墨西哥和该镇的象征中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墨西哥最有名的教堂之一,从城镇的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看到其新哥特式外观的两座高塔。
教堂前是阿连德广场(Jardín
Allende),也被当地人称作主花园。广场采用法式风格设计,配有锻铁长凳和印度月桂树。阿连德广场是该镇的主要广场,是举办音乐会和其他文化活动的场所,是圣米格尔的社交活动中心。
伊格纳西奥•拉米雷斯文化中心(The Centro Cultural Ignacio
Ramirez),也被称为美术学院( the Escuela de Bellas
Artes),坐落在原先的康塞普西翁修女修道院(Hermanas de la
Concepción)中。修道院和毗连的教堂于1775年建立。今天的文化中心是国家美术学院(INBA,Instituto
Nacional de Bellas
Artes)的组成部分。这是一座两层楼的修道院,四周环绕着一个非常大的庭院,中间有大街道和大喷泉。它设有艺术品展览厅和素描、油画、雕塑,石版印刷、纺织品、陶瓷、戏剧艺术、芭蕾舞、地方舞蹈、钢琴和吉他的教室。
文化中心旁边是圣母无染原罪教堂(the Inmaculada Concepcion Church),当地人称为Las
Monjas(英语:The Nuns)。它最初是作为修道院的一部分而建造的,这座教堂建于1755年至1842年之间。
阿连德故居博物馆是伊格纳西奥•阿连德(Ignacio
Allende)的故居,他是墨西哥独立战争初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故居建于1759年,带有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元素,位于圣米格尔教区教堂旁边。博物馆的正式称为圣米格尔•德•历史博物馆,
运河伯爵之家(Casa del Mayorazgo de la
Canal)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在殖民后期,这座房子是最重要的世俗建筑,是新西班牙最富有的富豪之一德拉运河伯爵家族的住所。原始建筑的灵感来自16至18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宫殿,外墙是新古典主义的,带有家族的徽章。建筑内的巴纳克斯文化中心(Casa
de Cultura de Banamex)里面收藏着历史绘画作品。
阿连德广场的北侧是市政厅,始建于1736年,但此建筑多次遭到严重破坏,几乎没有保留原始结构。当前建筑物有两层,是墨西哥独立战争开始后成立的第一个“独立”或现代市政政府的所在地。市政厅前建有墨西哥独立战争领导人米格尔•伊达尔戈(Miguel
Hidalgo),伊格纳西奥•阿连德(Ignacio Allende)的雕像。
公民广场(Plaza
Civic)最初建于1555年,应该是该镇最早期的中心。广场上矗立着伊格纳西奥•阿连德(Ignacio
Allende)骑马的雕像。它毗邻的索莱达(Soledad)广场是城镇的主要市场之一。广场附近还有塞努拉•德拉萨鲁德圣母教堂(Nuestra
Señora de la Salud)和 圣菲利佩内里圣母教堂(Oratorios de San Felipe Neri
churches)。
圣方济各教堂(The San Francisco
Church)始建于1778年,二十多年后教堂才完工,过程中教堂的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外墙是纯丘里格拉风格(Churrigueresque,晚期的巴洛克风格——编者中国大山注),有石像和精美的圆柱,而后建的钟楼于1799年以新古典主义风格建造。
公共图书馆(The Biblioteca
Pública)由加拿大人海伦•沃尔(Helen
Wale)建立,是墨西哥最大的私人资助的,可供公众访问的图书馆,拥有第二大英语书籍收藏。
老城中心的最南端是华雷斯公园(Parque
Juárez),该公园建于20世纪初,位于法式风格的河岸上,设有喷泉,装饰水池,锻铁长椅,旧桥和人行道。公园有一个儿童游乐场和篮球场。花园区到处都是当地特有的植物和树木,包括南美释迦、各种浆果树和核桃属。水中生活有大量的苍鹭,公园附近的喷泉是为纪念伊格纳西奥•阿连德而建。
审判官之家( Casa de
Inquisidor)位于埃尔南德斯•马西亚斯(Hernandez
Macias)和胡斯皮奥(Hospicio)街道之间。它建于1780年,带有精美的法国式立面,是18世纪后期宗教法庭的所在地。
安吉拉•佩拉尔塔剧院(Angela Peralta
Theatre)最初旨在歌剧演出用。它于1873年开幕,当时是墨西哥最杰出的女高音演奏家安吉拉•佩拉尔塔(Angela
Peralta)的表演。现在还会举办各种音乐活动,例如爵士音乐节和室内音乐节。
其他文化场所包括斗牛场、墨西哥的另一面博物馆(Otra Cara de
Mexico)、旧火车站、贾拉尔•德•贝里奥侯爵之家(Casa de Marquésde
Jaral de Berrio)、洛哈伯爵之家(Casa de los Loja
Counts)和独立消防互动博物馆(Museo Interactivo Fragua de la
Independencia)、角落博物馆(Museo de la
Esquina)等。角落博物馆收藏来自墨西哥共和国各地的传统玩具,已有50多年的历史。墨西哥的另一面博物馆是由比尔•列瓦瑟罗(Bill
Levasseuro)赞助的小型私人博物馆,里面藏有大量来自墨西哥传统文化的面具。斗牛场建在娱乐街上,是建于19世纪末的斗牛场。旧火车站是墨西哥国家铁路的墨西哥城-拉雷多(Tamaulipas)线的一部分,这条线建于1880年代,服务始于1888年。侯爵之家和伯爵之家均建于17世纪末。
阿托托尼尔科拿撒勒人耶稣圣殿距离圣米格尔•德•阿连德的卫城14千米(8.7英里),同样可追溯至18世纪,是新西班牙巴洛克艺术与建筑的典范。圣殿中包括一座大教堂和几座较小的礼拜堂,都装饰着罗德里格斯•华雷斯(Rodriguez
Juárez)的油画和米格尔•安东尼奥•马丁内斯•德•波卡桑格(Miguel Antonio Martínez de
Pocasangre)的壁画。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圣米格尔•德•阿连德成为西班牙人、克里奥尔人与印地安人文化交互影响的大熔炉,而阿托托尼尔科拿撒勒人耶稣圣堂,成为欧洲与拉丁美洲文化交汇的特殊例证。它的建筑和室内装饰,尤其是壁画,受到依纳爵•罗耀拉(西班牙语:Saint
Ignacio de
Loyola,也译作圣伊格纳西奥•德•洛约拉,西班牙人,罗马公教圣人之一,耶稣会创始人。——编者中国大山注)教义的启发和影响,使圣殿成为墨西哥巴洛克风格建筑的杰作。
城镇和圣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墨西哥独立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整个拉丁美洲都产生了影响。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圣米格尔的卫城镇最早建于16世纪,设有防御工事,目的是保护内陆的皇家道路。在18世纪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圣米格尔的特定宗教和特殊建筑使得它成为一个墨西哥式巴洛克风格。当时修建了许多具有明显的墨西哥巴洛克风格的宗教建筑和民居,其中一些建筑是从巴洛克风格向新古典主义风格过渡时期的杰作。耶稣圣殿距离这座小镇14公里远,也修建于18世纪,是巴洛克艺术和新西班牙建筑的极品之一。圣殿中包括一座大教堂和几座较小的礼拜堂,都装饰着罗德里格斯•华雷斯(Rodriguez
Juárez)的油画和米格尔•安东尼奥•马丁内斯•德•波卡桑格(Miguel Antonio Martínez de
Pocasangre)的壁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圣米格尔•德•阿连德成为了西班牙人、克里奥尔人以及美洲印度安人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而阿他托尼科的拿撒勒人耶稣圣殿也成为欧洲文化和拉丁美洲文化相互交流的杰出典范,其建筑和内部装饰均体现了圣依纳爵•罗耀拉(西班牙语:Saint
Ignacio de
Loyola,也译作圣伊格纳西奥•德•洛约拉,西班牙人,罗马公教圣人之一,耶稣会创始人。——编者中国大山注)教义的影响。
The
fortified town, first established in the 16th century to protect
the Royal Route inland, reached its apogee in the 18th century when
many of its outstanding religious and civic buildings were built in
the style of the Mexican Baroque. Some of these buildings are
masterpieces of the style that evolved in the transition from
Baroque to neoclassical. Situated 14 km from the town, the Jesuit
sanctuary, also dating from the 18th century, is one of the finest
examples of Baroque art and architecture in the New Spain. It
consists of a large church, and several smaller chapels, all
decorated with oil paintings by Rodriguez Juárez and mural
paintings by Miguel Antonio Martínez de Pocasangre. Because of its
location, San Miguel de Allende acted as a melting pot where
Spaniards, Creoles and Amerindians exchanged cultural influences
while the Sanctuary of Jesús Nazareno de Atotonilco constitutes an
exceptional example of the exchange between European and Latin
American cultures. Its architecture and interior decoration testify
to the influence of Saint Ignacio de Loyola’s doctrine.
La ville
fortifiée, établie au XVIe siècle pour protéger la route intérieure
royale, a atteint son apogée au XVIIIe siècle quand de nombreux
édifices religieux et civils ont été construits dans le style
baroque mexicain. Certains de ces bâtiments sont des chefs-d’œuvre
de ce style qui a évolué durant la transition du baroque au
néoclassique. Situé à 14 km de la ville, le sanctuaire jésuite,
datant également du XVIIIe siècle, est un des plus beaux exemples
de l’art et de l’architecture baroques en Nouvelle Espagne. Il est
constitué d’une grande église et de plusieurs chapelles plus
petites, toutes décorées avec des peintures à l’huile de Rodriguez
Juárez et des peintures murales de Miguel Antonio Martínez de
Pocasangre. De par sa position, San Miguel de Allende a fait office
de creuset où se mêlaient les influences culturelles espagnoles,
créoles et amérindiennes. Le sanctuaire, lui, constitue un exemple
exceptionnel d’échanges culturels entre l’Europe et l’Amérique
latine. Son architecture et sa décoration intérieure sont des
témoins de l’influence de la doctrine de Saint Ignace de
Loyola.


访问本博客的首页可快速查找你所喜欢世界遗产的图文介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