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隆寺及其他一连串的佛寺,在明治时代初期的废佛毁释运动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后来政府的政策改变,包括法隆寺金堂、五重塔等的建筑物在1897年的古社寺保存法之下,被指定为国家指定文化财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在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产保护法,其制定的契机即是法隆寺金堂火灾所造成的文物损失。在此法的保护下,这些佛寺被登录为国宝及重要文化财产。
1. 修建历史
推古天皇九年(601年),圣德太子在斑鸠地区建立斑鸠宫,在其附近建立了法隆寺。金堂“东间”内安置的铜造药师如来坐像(国宝)的光背铭记有如下的记述:“用明天皇为祈祷自己病愈而起誓建立伽蓝,但是用明天皇不久之后去世,继承其遗志的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在推古天皇十五年(607年)完成了佛像和寺院的建立”。但是,正史“日本书纪”上虽然载有其后的670年火灾的纪录,关于法隆寺创建却没有任何的记述。另外相传是百济工匠把来自中国的佛塔和木结构传到日本,并修建了法隆寺。
从寺内佛像的样式及铸造技法上推测,实际的制作年代应该是7世纪后半叶 。当时(607年),日本是否存在药师如来信仰存在疑问,铭文中的用语也存在疑点。由此推断,造像并非铭文所记607年铸造。另外,金堂中央安置着记有“623年止利为圣德太子求冥福所造”等内容的光背铭的释迦三尊像,比这更为古老的药师如来像却没有被安置为主佛,而是在“东间”被设为侧侍佛也不合常理。
虽然存在诸多不明之处,但是法隆寺的创建时代却可追溯到7世纪前半叶圣德太子在世时这一点,通过发掘调查等已经得到了肯定。皇极天皇二年(643年),苏我入鹿袭击山背大兄王之际,斑鸠宫被焚,法隆寺却幸免无事。
另外,通过发掘调查以及建筑用材的采伐年代的科学的调查推断,现存法隆寺西院伽蓝是670年火灾后重建。
2. 建筑特色
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等建筑。东院建有梦殿、中宫等。
法隆寺西院的金堂,上层没有设房间将屋顶设为二重是为了外观的气派。金堂的斗拱称为云斗、云肘木,是多用曲线的独特款式。此外,二层的卍字形高栏(扶手)、将其支撑起来的“人”字形束也很独特。这些特色是仅能在法隆寺金堂、五重塔等处才能见到的样式,是日本7世纪建筑的特色。金堂内供奉着中国北魏风格的释加牟尼青铜佛像和药师如来像,这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像。
法隆寺西院的五重塔,是类似楼阁式的塔,但塔内没有楼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刹约占1/3高,上有九个相轮,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属于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建筑风格。塔的特色是底层到顶层的房檐的递减率高,第五重顶层房檐的一边只有底层房檐的约一半左右。第一层内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自安置著称作“塔本四面具”的塑造群像,其中80尊塑像为国宝。东面是“维摩经”中文殊菩萨与维摩居士问答的场面,北面是释迦涅槃,西面是分舍利、即印度诸国王分配释迦遗骨的场面,南面是弥勒之净土。其中,北面为释迦圆寂而悲伤的佛家弟子像尤为出名。
另外,法隆寺西院寺中用木刻版压成花纹的土墙大道,是法隆寺的一大特色
法隆寺东院的梦殿,是739年为供奉圣德太子而建造的八角殿堂。殿堂里安放着一尊高178.8厘米的救世观音像,这尊像一直以来作为秘佛(因宗教信仰的问题,通常不让人看到的佛像)进行供奉,长年用白布包裹着,几乎没有任何损伤。现在,只在春秋两季的规定时间向公众开放。
法隆寺东院后面的中宫寺珍藏着一尊木刻弥勒佛像,这是奈良雕刻的登峰造极之作。弥勒佛一腿绕在另一腿上,头微微侧向一边,一手太至腮边,显出庄严、泰然、若有所思的神情。
3. 历史地位
法隆寺是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时修建的最早的一批寺院之一,成为其后日本佛教兴盛的基础,是众多日本佛教徒的朝圣之地。法隆寺在伽蓝配置上,可以称得上创造出了日本独自的新的美学意识。法隆寺地区佛界古迹,被普遍认为是日本文化和宗教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建筑展示了从早期到现在的日本佛教历史,展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艺术融合的历史。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在奈良县的法隆寺地区,约有48座佛教建筑,其中有一些建于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这些木结构建筑杰作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们展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艺术融合历史,还在于它们标志着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修建这些建筑的时候正是中国佛教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时期。
There are around 48 Buddhist monuments in the Horyu-ji area, in
Nara Prefecture. Several date from the late 7th or early 8th
century, making them some of the oldest surviving wooden buildings
in the world. These masterpieces of wooden architecture are
important not only for the history of art, since they illustrate
the adaptation of Chinese Buddhist architecture and layout to
Japanese culture, but also for the history of religion, since their
construction coincid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to Japan
from China by way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Les monuments bouddhiques du Horyu-ji, dans la préfecture de Nara,
sont au nombre de 48. Certains édifices construits à la fin du
VIIe ou au début du VIIIe siècle comptent
parmi les plus anciens bâtiments de bois subsistant dans le monde.
Chefs-d'œuvre de l'architecture en bois, ils ont marqué une période
importante de l'histoire de l'art, illustrant en effet l'adaptation
de l'architecture et des plans bouddhiques chinois à la culture
japonaise. Ils ont également marqué l'histoire des religions car
leur construction coïncide avec l'introduction du bouddhisme au
Japon, arrivant de Chine par la péninsule de Corée.



访问本博客首页,根据“博文快速查阅说明”可查找你喜欢世界遗产的图文介绍。
博客首页链接:http://blog.sina.com.cn/dashan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