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家的“不知道”

(2024-06-14 06:37:37)
标签:

文化

20年前的报道——“科学是超乎功利的追寻”(赵健雄《南方周末》20041118B14版):

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我国一所大学就从太空中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进行演讲后,有人问丁教授,能否一定会在太空中找到这两种物质,丁肇中回答说“不知道”;又有人问,这两种物质所进行实验的经济价值是什么,丁肇中又回答说“不知道”;还有人再问,物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丁肇中再次回答说“不知道”。

丁肇中的三个不知道看上去让人费解,但细致地思考后却是有道理的,而他自己则是这样诠释的:“科学很大的一个作用是满足人的好奇心,这是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1890年前后,物理学第一个和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发现了电子和X光的科学家,那时候很多人问它有什么用,有什么经济价值?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子和X光都很有用。所以今天我们所用的东西都是以前被认为是‘花钱最多最没有经济效益的’。”

因此,在丁肇中教授看来,做科学的人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你可以为它放弃其他一切,为了名和利去做科学是很危险的。故有学者就此而撰文认为:正因为科学研究这种超乎功利而带有形而上追寻的特点,才让它获得更大的价值,包括巨大的经济价值。

11年前的报道——“科学大家的谦卑”(喻思娈《人民日报》2013722日第20版):

去年7月,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收到同行霍金一张价值100美元的支票。原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发现与“上帝粒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验证了希格斯早在1964年提出的理论,而霍金曾经与希格斯打赌:“上帝粒子”不可能存在。

  彼得·希格斯没有急切地表达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委屈”。当人们准备打开香槟庆祝时,他却泼冷水说:现在庆祝还为时尚早,准确结论需要等到年底出新结果。当记者追问“‘上帝粒子’的意义”时,他则干脆的回答:我不知道。

  彼得·希格斯一如既往的平静让人感叹:在这场48年的“赌局”中,最谦卑的人赢了。

他的“不知道”赢得了世人的钦佩,也赢得了科学的尊重。这一谦卑的言行,让人联想到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我终身从事科学研究,最大的发现就是发现科学在上帝面前,不过是儿戏

 20246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