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世上存在着三种状态的人们

(2012-07-22 00:11:50)
标签:

昨天

今天

明天

蕴涵

教育

研究生

张梅玲

教授

分类: 个人心语

今天,我开始听的研究生课程中《教育心理学》这门网络课程。是由国内外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主讲。

在讲课中,张教授讲了一段很富哲理的话:今天---存在着三种状态的人们

同样是今天,世上存在着三种状态的人们:

第一种状态的人们-----生活在没有今天的昨天

中心意思:思想保守,他生活在今天,而他的理念是昨天的。

人的生活状态,不能老沉浸在过去的状态中,总是抱着陈旧的观念不放,或者总是怀念着过去的生活状态有多么好,没有看到时代的发展,过去一些理念,一些观点,一些做法,必须要改变,沉浸在昨天的今天就是在用昨天吞噬今天。

如有些家长教育孩子:要孩子听话,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这些理念都是昨天的理念。小孩子也有发言的权利,当然要有礼貌的插嘴。多少家长对孩子是命令的,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建议,多一点商量。这样的家长,今天当是二十一世纪的父母,但是他们的理念是过去的理念:我老爸是怎么教育我的,我今天怎么教育我的孩子。那么这样的家长是合格的家长吗?

第二种状态的人们-----生活在没有明天的今天

中心意思:目光太短,不能站得高看得远,目光太肤浅。

有句话老话: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不把事情看透、看远,那么将来一定会遇到问题。

还有一句话:今天的生活,是你昨天选择的结果;明天的生活,是你今天的选择。

人的生活必须要有目标,有想法,必须要考虑将来的社会发展;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生活;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且对一些事物的观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也就是所谓的“站得高看得远”如果说只看到眼前,势必要影响你将来的生活质量。

第三种状态的人们-----生活在蕴含着明天的今天

中心意思:要与时俱进,我们应该过着蕴含着明天的今天的生活。

明天的日子还有多长?任谁也说不清。明天是辉煌还是失败?任谁也道不明。但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明天,既充满了机遇,又充满了挑战,机遇与挑战交织在一起。勇敢者敢于正视明天的机遇与挑战,敢于捕捉一切好的机遇,做好准备,去迎接各种挑战;怯弱的懦夫被各种挑战吓得裹足不前,好的机遇不属于他们。明天的希望是无限美好的,但道路绝不是平坦的,到处是坎坷与荆棘。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但明天只欢迎那些勤勉向上的奋斗不息者。

张梅玲教授在讲到这里时候,特别表扬了在坐的研究班的学生:你们这些学生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到心理所继续学习,你们为的是自己将来能更好的发展,所以你们都是生活在蕴含着明天的今天。

我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生”的学习后,我的同学们的学习态度,真是感动着我:有些同学已是教育界的领导或是老教师,他们为了更好的工作,舍弃温暖的小家,利用春节或长假来北京学习;在平时,不管的工作多忙,还得抽时间听网络课程。通过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更感到他们工作、家务、学习交织在一起的生活有多么的艰辛。

特别是我们班上有一位男同学(我的河南老乡):有一份很好的计算机工程师的工作,是一位二岁孩子的父亲。他利用业余时间来自费学习“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 只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培养自己孩子----为了孩子的明天,今天他来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在这个班里,像这样的同学还很多。

我们每次面授、考试都是利用假期。今年的春节,我是初三的晚上就往北京赶,初四报到,初五正式上课;正月十五的夜里,我才赶回家里。

心理所的教授们的敬业态度也感动着我:在学习中,定于每天早晨八点半上课,时间一到老师肯定已经开始讲课了;每天下午四点半下课,老师一般都讲到四点半以后,而同学们还不想走,向老师提问题。老师是想把他的知识尽多的传给学生,而学生们的态度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双边的教授和学习的精神使我很受感动。所以我的学习和拼搏,也是我这些同学给予我的鼓励和榜样的力量。

我感谢教授们的付出;也为我的这些同学们感到骄傲。他们都是生活在蕴含着明天的今天。

这是今天我的网络学习的内容: 

今天---世上存在着三种状态的人们

今天---世上存在着三种状态的人们今天---世上存在着三种状态的人们

 

注:张梅玲教授是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从事了46年儿童数学认知发展。课题组19791988年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首届双文明标兵,2004年荣获首届朱智贤心理学奖。

张梅玲教授主要课程及主要著作:教育心理学主要论著:近十几年来,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国际应用心理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问题解决》、《探索道路上的十年》、《一项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发展的实验》等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小学生数学思维》等十几本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