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 观察力

标签:
教育 |
分类: 儿童教育 |
观察力是儿童心理发育的一部分,是要从小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观察力强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明显高于观察力弱的儿童。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观察是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它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特别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重视儿童观察力的早期培养。
孩子观察力是在丰富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为儿童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山、水、土地、气候、四季,风、星辰、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自然景象及其变化。这些观察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观察兴趣还能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必须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这样才能促使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进行多样观察,同时,还要有中心兴趣,有了中心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地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观察。 如有的孩子喜欢观察星空;有的同学喜欢观察天气现象,有的孩子喜欢观察植物;有的同学喜欢观察动物等等。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处处留意,爱看爱问,尽量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对新奇的事物一点也不放过。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
观察是一种用心的行为,而非随随便便地“看”。
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要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就要善于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善于引导他们从现象乃至隐蔽的细节中探索事物的本质。
培养良好的观察方法也是家长要重视的问题。大多数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和独立、系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或者看得粗心、笼统,甚至观察的顺序杂乱无章。 一个良好的观察者必须具备观察事物的技巧,掌握适当的观察方法。
观察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我在引导孩子们进行的一次观察活动的全过程:
观察目标:
观察目的:
1、
2、
观察程序:
1、
2、
3、
4、
5、
观察方法:
1、
2、
3、
4、
5、
指导写观察日记:
每天观察回来,让孩子们记录当天所看到的冬青树芽的形状;叶片的颜色;叶子的光亮度;还有在不同气候下它的颜色和光亮度。
由于一年级孩子没有学过写观察记录,要重点的教孩子记录的格式,要写清楚时间,天气,观察目标的变化等内容。
总结观察结果:
通过两周共六次的观察后,让孩子们叙述(培养孩子的叙述能力)出你所观察的目标的变化,还有自己的感受,并学写在书面上。
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总结,让孩子们叙述对这次观察的感想和收获。这样做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和持久的观察力,也提高了他们对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表达能力。
对每一个完成观察并写记录的孩子都奖励一支铅笔,对写的比较好同学,多加一块橡皮。鼓励孩子们完成了这次观察任务。
观察力不但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必备素质,因为人们必须通过观察才能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历史上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都以有高度的观察力著称,例如,曾获诺贝尔奖金的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以“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的。
家长们可以利用平常家里既有的人和事物来训练孩子,培养孩子观察力。家长应该做到:
陪着孩子克服困难
提供孩子适度环境
引导孩子观记攻坚。
左图是在3月12号冬青树树芽的形状;右图是孩子们在选择自己的观察目标,系上丝带。
这是八号目标:3月16日、3月19日、3月21日、3月23日冬青树芽生长的情况。